第二十六章 收获惊吓

东亚自贸区又被国内称为华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二零零二年的时候,首次被正式提出的一个设想。而这一设想很大程度上又是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与一九九四年时共同成立,是被诸多人士称之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措施最大胆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从成立之初,它就拥有三亿六千余万消费者,其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八万亿美元!而且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墨西哥却是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组合,在之前,还从来没有过。

北美自由贸易区经过几年来运转,虽然世人对其发展的成果评价不一,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一些争议,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通过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是基本肯定的。特别是做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被认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最大的受益者,得以吸引了大量外资,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有了显而易见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对于区域经济,以及参与国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使得东亚三国领导人也为之大为动心,华日韩三国,如今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十万亿美元,人口更是高达十五亿以上!三国的人口总量、经济总量、贸易额均占到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占到了亚洲的百分之七十,东亚的百分之九十!但是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起来,三国间内部的贸易依存度较低,如果说能够顺利地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逐步实现货物、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来往,三国的企业可以因此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广大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从而促进三国的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

这一美好的前景,不仅仅令华夏为之心动,韩国和日本亦是如此。经济多年陷入停滞状态,国民生产总值又是三国中最高的日本,更是希望能够借自由贸易区的东风,改变日本目前的经济困境。

方明远对此当然也是乐见其成的,不过对于三国自由贸易区最终能不能顺利成立,他却不持乐观态度。先不说有无事还要生非的美国佬,怎么可能会坐视三国自由贸易区顺利建成,让华夏和日本有威胁它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宝座的机会。就是三国之间,如今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各种摩擦不断,日本对于二战时的侵略行为存在错误认识、在领土问题上同华韩两国具有巨大分歧,这使得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很难达到一定高度,这无疑会为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不过,方明远心里也清楚一点,鸠山由纪夫执政期间,日本与韩国、华夏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才会有快速推进的可能,等到他下台,谁知道未来会是哪一个日本人上台,届时日本政府对待华韩两国又是什么样的态度,搞不好就又会走回政冷经热的格局中去,那样的话,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也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日本的经济发展越是需要华夏,那么日后它甘当美国马前卒的可能性也就会相应的减小。不过,方明远也知道能够真正将日本拉拢过来的可能性很低。不得不说,虽然说美国的霸主地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以来,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不管世人如何说美国如今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美国经济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零零九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五万多亿美元,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三万八千多亿美元,而美国呢,十四点四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加华夏加德国加半个法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美国人建立起一支全球最大的军事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华夏的经济虽然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是想要赶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夏想要赶上美国,对于它在亚洲的这些小弟们,也不可不重视。要是能够让韩国和日本在未来两国争端中,那怕是持中立态度,都可以大幅度地减轻华夏的压力。

所以,虽然明知道要促成华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难度极大,但是方明远仍然觉得应当努力试试。

不过,如今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要保证鸠山由纪夫内阁的稳定,以及扩大华夏对日本的影响力,阻止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尽可能地将日本庞大的军力束缚在其本土,不给其挣脱锁链的机会。

方明远沉声道:“鸠山首相,小泽干事长,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不禁一怔,心里也为之一凛,称呼的改变和换个地方说话,其中的意味着什么?

方明远和鸠山由纪夫、小泽直树回到了酒店他的套房里,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再无其他人,足足呆了一个多小时,就在鸠山由纪夫的随从人员实在是按捺不住要进去的时候,三人这才走了出来。只是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两人都是面沉似水。

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并没有继续在jr塔多做停留,很快就与方明远告辞离开,方明远也并没有远送,那样只会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送走了两人之后,方明远也并没有回顶层的展望室,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站在窗前,眺望着窗外。

刚刚就在这里,他告诉了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他“看”到了未来在日本的国土上,发生严重的核电站事故,造成大量的核泄漏,不但令大量的日本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还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方明远的“先例”,他的话语令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在震惊过后,不得不正视和深思这一事件。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核电对于日本来说,是电力能源的重要来源。在日本境内,先后建造了有五十余座核电机组,其中还在运营中的就有四十八座。这些核电机组分布在日本全国,为日本社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力——核电所提供的电力占到了日本所需用电的百分之三十!

尽管日本是唯一一个遭受了核武器攻击的国家,但是由于日本国内的能源资源极度匮乏,百分之八十的能源需求都要靠从海外进口来满足,没有了低成本的核电,势必会造成日本的电价大幅度的上涨,所以有人甚至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发展地不错,一直能留在发达国家的序列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通过核电站等能及时保障能源的供应——核电站关闭后,日本不得不花大量精力购买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这对日本经济来说,会大大地加重它的负担。

而且,大量使用煤炭、天然气发电,也会造成日本目前实行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破产,这会使得日本政府在未来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上,很可能遭遇极其尴尬的境地。

但是前苏联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以及日本本国险些酿成大祸的美滨核电厂事故,都令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想起来就不寒而栗!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可以说人口密度要远大于如今的乌克兰、俄罗斯、美国,一旦发生严重的核电站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将会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三哩岛核电站事故更为严重!

由于方明远并没有“看清”发生事故的核电站是哪一座核电站,也没有提到具体的时间,这令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更是感到忧心忡忡。

其实方明远并没有和他们说实话,他不但知道是哪一座核电站出了事,还知道是什么时间,更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才造成了这一后果,但是他却不能够对鸠山由纪夫他们全盘托出。

东日本大地震可以说是二零一一年里,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一场灾难,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场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冲击了日本本州的诸多地区,造成了近三万人的死亡和失踪,财产损失更是难以尽数,更是因为正是这一场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六台机组废弃,大量放S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国际上,核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零至七级,美国三哩岛核事故被定为五级,而福岛核事故被定为了最高级七级。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固然是对日本当地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也使得日本政府为此而焦头烂额,但是福岛核事故对于日本周边的国家,包括华夏在内,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大气中监测到极微量放S性物质,日本还将大量的核废水排放入海里,所造成的危害虽然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无疑也会影响到一海相隔的华夏。所以方明远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提醒鸠山由纪夫,要他提前有所准备。

鸠山由纪夫和小泽直树出了jr塔上了自己的座驾后,鸠山由纪夫就立即要求自己的随行秘书立即将国内的核电机组进行详细汇总,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递交一份详尽的报告——不知道是哪一座核电站会出事,也只能够用笨法子来进行一一的筛除了。

将两人的秘书都赶到了其他车上去,车里只余下了他们两人后,鸠山由纪夫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见回方明远,还能够收获这样的惊吓!

“首相阁下,最保险的法子当然是关停国内目前的这些核电站,但是那样的话,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反对声音,恐怕不是我们能够压下的。”小泽直树一脸郑重地道。

核电站出事,造成严重后果,内阁届时肯定是要负责的,日本的广大国民们才不会管什么专业性问题,他们只知道,这种事情,官员们要负责!搞不好,就是鸠山由纪夫谢罪下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鸠山由纪夫下台,对于民主党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民主党内部的成员们来说,却可能是一件好事情——依据日本法律,首相是由众议院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只要这一届众议院没有改选,那么即便是鸠山由纪夫下台,也会是由其他民主党人上台接任,他小泽直树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先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小泽直树却并不想那么做,那个位子虽然是光鲜,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火山口,坐在上面的人固然是风光无限好,但是随时也可能会被P股底下的火山所吞噬,而当二号人物,无疑就安全多了。而且,小泽直树认为,鸠山由纪夫比自己更得方明远的重视,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职位高低的问题。如今已经六十开外的他,在日本政坛上久历风雨,这一点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鸠山由纪夫如今对他还是信任有加的,一旦鸠山由纪夫下台,如果说他不能够接任首相一职的话,那么下一任首相还能不能给予他同样的信任,可就不好说了。

“除非将方君的话公布出去,否则肯定是压不下去的。”鸠山由纪夫赞同道,关闭全国的核电站,说起来简单,背后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即便他是日本首相,没有一个明确而又合理的理由,也是不行的。虽然说要是将方明远推到了前边,日本国内的阻力会小很多,毕竟只要不是无脑的家伙,都不会忘记当年的神户大地震。但是,方明远这一次却明确地表示拒绝公开,至少现在他不答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