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古书《挥麈录》

沈愈一边给自家琴姐拍背,一边赞了顾青青一句。

不过裴玉琴似乎很在乎顾青青的感受,稍微不咳了,赶紧用美眸给沈愈使了个眼色,意思很明显,不要在顾青青面前秀恩爱。

沈愈尴尬挠了挠头,他其实并不是想秀什么恩爱,只是看到自家琴姐喝水呛到,下意识的动作罢了。

端起茶壶与咖啡杯分别给两位大小姐倒好饮品,沈愈取了一条巧克力大口吃了起来,虽然还没到中午,可这一上午从拜访吴老开始真够忙的,现在可说是饥肠辘辘。

一边吃,一边端详面前这尊青花葫芦瓶,沈愈对青青大小姐算是彻底服气了。

5000块钱买一幅字画,最后还让摊主搭了一本古籍以及一尊官窑瓷器,这砍价的本事简直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沈愈自问砍价足够黑,可也不如青青大小姐。

看到沈愈与裴玉琴在自己面前亲昵的撒狗粮,顾青青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被沈愈夸赞,顾青青依旧是霞飞双颊,白皙的瓜子脸好似醉酒一般。

裴玉琴见此笑道:

顾青青轻嗯了一声,

此话一出,沈愈直接捂额头,感动,真的很感动,所谓最难消受美人恩便是如此。

他一边轻揉眉心,一边心念电转,

只是顾青青却不想这么轻易放过他,就在沈愈去取桌上那本大部头的线装书时,顾青青却是拿起桌上的笔记本递了过来。

还未等沈愈说话,裴玉琴已经帮沈愈接了过来,

第一页笔记中的第一句就是清代龚轼中对青花瓷的由衷赞美。

接下来,是明清两代瓷器鉴定大家的所有精华内容。

基本上有整器传世的都有记录。

不停的往下翻,甚至还有很多当代瓷器鉴定大师的一些鉴定技巧,并不是报刊或者书籍上烂大街的,而是实打实压箱底的鉴定技巧。

很明显,顾青青应该是通过顾老徐老,或者老爸顾永成以及母亲徐慧萍的关系找到一些鉴定大师学来的,不然单凭她自己肯定不会能得到这些鉴定心得。

….

合上笔记,沈愈很是严肃的说:

顾青青知道沈愈的意思,

沈愈讪讪一笑,赶紧低头将办公桌上的那本线装书拿了起来。

这本古籍很厚,品相也好,没有虫蛀污垢也没有缺页。

封皮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其外还有一行小字,

挥麈录这个书名很奇特。

所谓

,就是鹿的一种,其尾可做道士拂尘。

不过这并不是***家经书,而是一本由南宋王仲言所编撰的古籍,讲的是两宋之际的一些史实掌故。

全书共二十卷,分为、、、。

全书大约为18.4万字,在古代也算一本大部头了。

翻开第一页,一个大大的愈字就在第一页,看到这个愈字,沈愈登时就睁大了眼睛。

上面这个字是沈愈做的一个记号。

此书本是他的珍藏古籍之一,是他高中时在楚州旧货市场捡的一个大漏,平时视若珍宝,翻看时往往不忍释卷,只是最后还是被老爹顺走卖与别人,让沈愈想起来就心疼不已,哪知今天却是重新遇见此书。

,沈愈少年时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印象最深的是此书余话中一则故事,叫作

王定观是元符殿帅王恩之子,与这本都姓王,算是本家。

王定观此人很有才学,打小就腹有诗书,所以非常受宋徽宗赵佶的赏识,人称:少年贵仕。

不过二十八岁的年纪,官职已经是从三品的殿中监。

殿中监可不是皇宫某处大殿的太监,而是殿中省的最***职,从三品,掌朝集礼仪以及皇家所需生活用品,基本上整个皇家的衣食住行包括宫廷药房都可以管。

油水丰厚并且权利颇大,属于天子近臣。

但就是掌管宫廷药房这一项让他送了性命。

某一天,赵佶下旨宣王定观入殿来见,对王定观说:

王定观不疑有它,叩头谢恩,当场取了丹药就服了下去。

首先,服用丹药长生王定观是不信的,要是能长生,那些炼丹的道士早就羽化飞升了,还在这凡间折腾个什么劲?

并且作为殿少监的王定观心里也有谱,他很清楚那些道士不敢瞎炼丹给赵佶吃,万一吃死赵佶,他们有一个算一个,一个也跑不了,都得死。

所谓长生灵丹不过就是些吃了没用却也不伤身体的补药罢了。

只是这次他却是算错了。

刚吃下去,王定观就感觉不对劲,仿佛吞下一团烈火,胸中烦躁憋闷不说,不一会嘴巴与鼻子甚至开始往外冒烟。

这下把赵佶也吓得不轻,赶紧下令救人。

可惜无人能救。

赵佶看王定观人不行了只能派人送他回家,还没有到家王定观便一命呜呼。

入葬后更有奇异事情发生。

灵堂棺木中竟有剥啄之声响起,把王定观的家人吓得着实不轻。

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一股烈焰从棺木中窜出,不仅把棺木灵堂烧了,还把周围数百户的人家都烧了才堪堪熄灭。

当然,这肯定有夸大的成分,但也说明道君皇帝有多不靠谱。

喜欢古玩之金瞳鉴宝

捡漏不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