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接第二十八章。

如果天庭没有发现这座远古文明星舰工厂的遗迹,人类不曾来到已经一片死寂的这里,那么哪怕是遗迹因为什么意外情况同样在某一天恢复了运转,也不会出现今天这种毁天灭地的场面。

因为遗迹太大、探索人员太多,因为未知太多、探索时间过长。为了提高探索效率,避免由于每次探索都要穿脱一次笨重的太空服而拖沓浪费掉大量时间,导致长时间无法找到遗迹生产将级星舰的方法进而导致天庭迟迟不能完成驱逐舰的批量生产,菲兹南的航空航天局特意在遗迹之中架设了无数台模拟大气装置。

模拟大气装置听着挺高科技的,可实际上就是一台加装了三个气罐的加湿器罢了。氧气负责维持人类的新陈代谢并参与人体内有机物的分解,二氧化碳负责刺激人体呼吸,避免因为氧气含量过高而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引起呼吸衰竭。储量最大的氮气无色无毒无味,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制备氮气的唯一意义就是排挤另外两种气体在人造大气中的占比,协助把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到合适的比例。

不然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的话,无论用那种比例混合起来,所产生的都是可以将人置于死地的高质量毒气。

质量高到直到被毒死都不会让你产生痛觉过窒息等不适感的哦。

扯远了,还是回到机械臂挖穿遗迹外墙的那一刻。

本来遗迹内外都没有气体的存在,不管有墙无墙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可如今。因为航空航天局,哦不对,因为天庭御马监,哦还不对,因为天庭众星部数年的孜孜不倦,遗迹内部已经充满了模拟土球大气成分的气体。

还记得课本上的标准大气压是多少么?

答案是101325N/㎡。

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压力。

那么一平方米就是一万零三百三十六公斤。

也就是说,土球上每个人身上都顶着十吨重的大气压力。

那么就有人问了,为何生活在环境跟土球高度相似的星球上的我天天顶着十吨重的压力却不会被压扁呢?

答案很可怕。

我们其实都已经处在被压扁的状态了。

道理很简单,你坐过飞机没有?我们坐在飞机上,当飞机升高后,我们通常会感觉到耳朵向外鼓,这就是因为气压降低导致的人体向外膨胀,如果持续降低气压,人就会继续膨胀,直到把自己撑爆。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在地面都已经是被压扁的形态,而一旦把气压抽离,我们就会瞬间恢复本来面目,变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大胖子后原地爆炸。

所以邪典电影黑太阳中进入真空罐子中的可怜人会因为气压的逐渐降低而导致自己所有能够变大的组织全部变大,所有能够脱出体外的器官全部脱出,一直到最后上演了一段爆浆人体。

所以我们会发现,当深海中的鱼被捞出水面之后,通常就会因为压力不足而死去,甚至有些种类,脱离了深海强大的水压之后,直接会因为压力不足而爆炸,就像把人类放在真空罐子里一样。

而遗迹之外呢?

是太空。

是洽洽就相当于真空的太空。

如果不是遗迹外墙采用的合金物质拥有优秀的硬度和韧性,当机械臂在外墙上掏出大洞的那一刻,整座遗迹就会像被打捞出来的深海鱼类,在气压逆差产生的第一时间炸成一朵美丽的烟花。

虽然因为外墙的坚固程度保下一命,可巨大的压力差还是让那个参差不齐的洞口化身成一个开足马力的真空泵,一个吸力超强的吸尘器,源源不断的将遗迹内部的气体抽到外面的太空中。

超强的吸力快速的搅动着通道内的气体,原本因为满溢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模拟大气被快速的抽离,因为抽离过程中气体的运动速度过高,飓风一样的气流就这样产生了。

在靠近洞头的地方,通道已经被纯白色的飓风所占领,足以将树木连根拔起的飓风沿着通道一路肆虐,把所有的东西都弄得乱糟糟的。

之前的众星部探索分部之所以能够把遗迹变成灯火通明的样子,靠的全都是一根根悬挂在墙壁卡扣上的电缆。可如今在肆虐的飓风中,原本牢牢钉在墙上的卡扣也被吹的嘎吱作响,摇摇欲坠。

并没有让画面前的主角团等待太久,录像的镜头再次转移了,这次镜头转移到了第一个从墙壁脱落的卡扣附近。

随着第一枚卡扣脱离了墙壁被飓风卷起,不时撞在通道中各种凸起的地方,发出叮当叮当的撞击声,仿佛多诺米骨牌中倒下的第一枚,沿着卡扣曾经负责过的那根电缆,越来越多的卡扣被如同蛇一样扭动的电缆反复的攻击,直到自己被扽出了墙壁。

叮叮当当的声音就连成了一片。

没有了卡扣的束缚,那根不安分的电缆就真的像一条蛇一样从墙壁的沟槽上脱离,被飓风带领着向化身吸尘器的洞头冲去,一路上不时抽打在接触到的墙壁上,发出噼啪噼啪的涩情声音。

拐弯途中,被吸力拽着高速冲向洞头的断裂电缆不小心碰倒了一台模拟大气装置,倒在地上的三个气罐皆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而其中的氧气罐子破损的最为严重,大量纯净的氧气被释放出来,在模拟大气装置的周围制造出了一小块短暂的富氧环境。

而电缆的后半段还在效仿着前半段的前辈,把自己当成鞭子一样,一下一下的抽打在两侧的墙壁上。

下一刻,因为电缆与墙壁机缘巧合的角度,一粒电火花在空气中一闪而逝。

电火花一闪而逝了,可浓度严重超标的氧气却被点燃了。剧烈燃烧的氧气同样在被太空牌的真空吸尘器抽离,于是白色巨龙一样的飓风中掺杂进了一条火线。

或者说是火龙。

熊熊燃烧的火龙碰到了极速流动的气体,在气流运转速度和通道内部狭小空间的共同作用下,下一刻,空气都爆燃了。

剧烈的燃烧气流同时向两个方向蔓延,遗迹内部的模拟大气装置成为了今天的第二套多诺米骨牌,一台又一台模拟大气装置的气罐受到极速升温的气体炙烤,热~胀冷缩啊,快速胀大的气体撑开了承受不住压力的气罐,而泄露出的氧气又成为新一轮爆炸的罪魁祸首。

原本为了方便探索而布置的模拟大气装置反而成为了夺命的连环炸弹,沿着架设的路径剧烈的爆炸一路长驱直入,在到达存放有大量物资的补给站的时候完成了终极升华。

燃烧的气体接触到有机物后,火焰再度蹿升了数米之高。而比火焰得到了助燃剂更加可怕的,粉尘的爆炸产生了。

什么是粉尘爆炸?

指可燃性粉尘物质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了热源(明火或高温),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如今是既有明火又有高温,又被性能强悍的金属墙体牢牢的束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中。

于是一个远比气罐爆炸还要猛烈的大爆炸诞生了。

救下遗迹一命的合金再也承受不住,在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音中,直面粉尘爆炸的一小节通道发生了剧烈的形变,龟裂出了多条缝隙。

超过十米高的火舌就从缝隙之中喷出,发出好似高压锅工作时的嗤嗤声音。

虽然通道外的太空因为是几乎没有气压的真空环境,如同第一个洞头一样快速的把燃烧着的气流从缝隙中抽离出来,阴差阳错的在天庭人员找到处理办法之前主动完成了灭火的工作。

可就在火焰消失之后,因为缝隙的缘故,一个新的吸尘器诞生了,这里成为了一个新的飓风刷新点。

其实在发生过第一次空气爆燃事件后,由于链式反应的存在,这场天灾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爆炸,燃烧。

一条条新生的火龙沿着蜿蜒曲折的通道快速的向更深处挺进,随着越来越多的监控镜头被火焰焚毁,如今的录像已经是断断续续,往往切换到一个新镜头还不到两秒,画面就会回归永久的黑暗,只留下标识着镜头方位的编号还在屏幕的右下角闪烁。

被摧毁的监控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少,直到,最终能够传回图像的镜头只剩下了一直待在船坞之中,忠实记录遗迹文明星舰生产方式的那一台。

画面回归了船坞中那不需要停歇的三条自动生产线。

之前包括菲兹南在内的主角团成员都以为那第一包倾泻到卡钳立场装置上的钢水就是星舰的外壳,其实他们都错了。因为遗迹工厂特有的一体化建造模式,生产线上的星舰成型的速度飞快,等主角团跟随安置在遗迹各个位置的监控镜头一路天崩地裂的看过来后,星舰的内部结构已经制作完成,如今的船坞已经因为外界动荡的环境把自己彻底的封闭了起来,末端还抓着一堆金属板的机械臂垂在天花板上,没有一点身为罪魁祸首的自知之明。

曾经误以为是外壳的那些组合成雪茄形状的厚实金属件其实只是星舰的内壁,此时继内部结构和设备完成制作以后,星舰的内壁也已经完成合龙,依然忙碌的钢水包正不停歇的把一包包新融化的钢水泼在严丝合缝的内壁上面,再由心灵手巧的袖珍机械臂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制造成一架奇形怪状的外骨骼装甲一样的星舰龙骨。

随着时间推移没有了剧透能力的菲兹南已经开始两眼放光的在凭空呈现的白板上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

“我的天!居然还可以这个样子!通过序数化的分解居然能够把对星舰有害的内应力变作可以强化舰体防御的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