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京城见闻

这次宗室人员都表现的很好,能够按照皇帝的意思来,其实是朱瞻基玩了个心眼,大部分人的爵位没有了,但是钱还是照发,基本上以后也是这个份额来分红,从而控制了规模,人常常就是这样,只顾前头不顾后头。

六月初一,皇家银行挂牌成立,当所有人亲眼看到整整3亿的新币时,都吸了一口凉气。

这时候,朱瞻基又宣布今年将继续组织拍卖,因为郑和的船队马上就要回来了。

往东的船队也继续输送物质人员,三本法律书籍也大规模印刷。

“周王,你不是挺喜欢大戏院的戏吗,怎么还有心出来闲逛?”

“什么周王,跟你说多少次了。贤弟,我是喜欢听曲儿,但是那也不能当饭吃啊。过过瘾就行了,你说这世道变化的真快呀,再不好好琢磨琢磨,可能就要跟不上了。”

“兄长,你这话里有何深意?”

“我们这些做藩王的无论如何还得看皇帝的眼色行事,还要小心一些人在背地里使坏,难呐。

我看现在这样也挺好的,至少让一些人少起一些心事。”

“皇上说法律面前一切平等,万一有人诬陷该怎么办呢?”

“那至少也有一些回缓的余地,只要不危害到根基,太后,皇上都会向着我们的,总比一些外人要强吧?”

“还是皇上说的对呀,像我们以前那样活着,还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啊!”

“当今皇上虽然爱财,但是取财之道。你看这银行有多赚钱,这又是拍卖,又是大酒楼大戏院,你看这满大街地在盖房子,到处都是新房子,到处都是大商铺大买卖,这得花多少钱?不得了啊!”

“是啊,兄长,你看这个在大街上种树,这是不是有些多余?”

“种树也有好处,至少不会那么热。”

“这个倒是。”

“我们去看看,那个圆形的房子是干什么的?”

“走,瞧瞧去。”

“兄长,快看,有书卖。”

“哦,掌柜的,这书怎么卖?”

“每本书都有价,都是实价实卖,老爷您手上的这本是五十二文。”

“这书字挺清晰的,好书,买了。”

“那就多谢老爷了。”

“我看你这里的生意不怎么好,能赚钱吗?”

“我知道老爷的意思,这里是茅厕啊!一开始大家都闹出笑话来,不过生意还行,这些都是朝廷让老头儿兼顾的。”

“茅厕?”

“老爷们不信,可以到里面来瞧瞧。”

他们进到里面,看到一排绿植,里面则是一圈修成圆形间隔着的瓷坑,所以房子修成圆形的。正中间是一颗三尺高的小树,上面是天井。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模样的茅厕,地上也挺干净的,没有什么异味。

“老爷请看,这是提水机,我在上面摇一摇,下面的水就跑到上面的大铁桶里,我们在下面按一下机关,它就能把茅坑里冲刷得干干净净的。”

他们哥俩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想着,这不是跟酒楼里面的那个冲水的一样吗?

接着他们两个又逛了不少地方,反正有车代步,有学校、市场、商铺、公园等等。

京城真是繁华,东西品种齐全,价格实惠。

“兄长,我总觉得哪里跟开封城有点不一样呢?”

“那是自然,你看就这个药店,看着就气派,听说京城里面名医可不少,我们开封还好一点,听说秦王请他的医生朋友来看病,还挺难的,每次都是风尘仆仆的,秦王专门为他写了三首诗。”

“我说的不是这个,兄长,你有没有发现,这里的贩夫走卒好像没有那么多。”

“是的,会不会是跟这个牌照有关?听说现在京城做生意都要领取牌照,缴纳赋税。”

“可能吧。”

“说起来,皇上的歪点子还真多,以前大家吃的都是蒸盐,现在吃的是晒盐,我觉得两种盐也没有什么大区别,起码大家现在都吃的起盐了。

看来皇上还是喜欢这种便宜又实惠的,像我们这样华而不实确实难以讨得皇帝喜欢。”

“兄长果然高明!”

十王府附近的高官住宅区终于完工,这里有银行,有贵人坊,专门给女人消费的地方,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也是最高级的,房租也是最贵的地方。

“皇上,按照新法,所有人都必须纳税,那么宗室和官员减免的赋税现在都必须得缴纳?”于谦问道。

“是的,官员本来就是朝廷最为优待的,最为得利的,不能厚此薄彼,长此以往会对朝廷不利,必须要执行。

纳税和从军是责任,要让所有人都有这种意识。”

“那如果有人违抗该如何?”

“一切按照法律来执行。”

“皇上,新法与旧法相比,有许多宽待之处,这本来是好事,可是有很多以前判罪的人,按照新法则完全属于无罪,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内阁会上,杨士奇问道。

“新法目前还不被人们所熟知,应该先让官员们全部都熟知,再慢慢地向老百姓宣传,这样的话,大家都明白了,才好办事,要不然就会一团乱糟。

等老百姓明白过来,可以向官府申诉,再按照新法来判定。”

“所有人都必须纳税,包括皇庄吗?”

“当然,所有人所有的产业都必须交税。”

“明白了,陛下。”

“你们还是不要想着那一亩三分地,如果将来朝廷有钱了,所有的地都不用交税,也不是不可能。

南宋的时候,商税就超过了农税,等到大家都丰衣足食了,那我们该做什么?

还是要归到工商业上来,修筑道路桥梁,造船,沟通海外,让外夷都不敢违逆我大明。”

“皇上的想法是好的,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

“朕只是想问你,人口是不是会越来越多,五十年后人口会不会是现在的两倍?

到时候我们怎样来养活这么多人口?

那就必须要转移人口到别的地方,做工经商不会受天气影响,商业发达,甚至可以从交趾和南洋输送充足的粮食,这就是今后朝廷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