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图终现

东厂?

随着这个名字的出现,花厅当中安静了一瞬。

在场的人都清楚,对于现在的太上皇来说,尤其是护卫统领的职位,能力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忠心和可靠。

之所以会选孟俊,原因有两点,一是他出身勋贵世家,二是此人曾经当过太上皇的勋卫。

孟俊的祖父孟善,本是靖难降将,受封保定侯。

但是,传到了孟俊父亲孟瑛这一代,因为孟瑛果敢勇猛,谋略过人,深受太宗皇帝赏识,屡次扈从北征,也因此和英国公张辅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孟家极盛之时,孟瑛曾辅佐张辅掌管京营,执掌右军都督府的大权,后来又出镇交趾,可谓满门荣耀。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宣宗皇帝继位后,汉王朱高煦谋反,赵王朱高燧也被牵连,孟瑛的庶长兄孟贤被查出曾经帮助赵王密谋夺取仁宗皇帝的太子位。

受此牵连,孟家被夺去世袭爵位,发配云南戍边,直到数年之后,才被赦免放还内地。

后来,宣宗皇帝为太上皇遴选勋卫,英国公张辅趁机举荐了孟瑛之子孟善,引得宣宗皇帝念起与孟瑛北征时的旧情谊,孟家这才复起,被升授为京卫指挥使。

所以,从出身上来看,孟俊和英国公府是世代的交情,虽然保定侯府不在,但是过往的人脉和关系,却依旧累积着,福泽后代。

有这一层关系在,所有人都没有怀疑过孟俊的可靠,但是,朱仪的这番话,却也同样不似作伪……

相互对视了一眼,焦敬的脸色肃然起来,慎重的开口问道。

“小公爷,此事重大,你可能确定?”

然而,朱仪却摇了摇头,道。

“此事我本来也未曾在意,不过是前些日子和朋友饮宴,席间听了几句闲话而已,具体详情如何,我不敢说,但是,就像驸马爷说的,南宫护卫统领关系到太上皇的安全,所以,哪怕有一点疑点,也需要详查。”

焦敬皱着眉头,陷入了思索当中。

这话倒是不错,毕竟,选孟俊就是为了可靠,但是现在,有了这样的消息,若不查清楚,他们自己也不会安心。

他倒是没有怀疑朱仪的话。

成国公府作为勋贵中的顶级势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段时间,为了联络更多的势力,朱仪的确重新拾起了之前的很多关系。

这些年轻人,出入的场所无非就是那些,无意中听到这些消息很正常。

何况,那个明月,既然是京城当中出了名的妓子,那么想要查她以及仰慕追捧的人,从侧面核实这个消息,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如此思索着,焦敬便听得朱仪又道。

“其实,驸马爷也不必多心,自从天子登基之后,东厂猖獗的厉害,不仅明面上横行无忌,暗地里也在京城许多地方布下了探子。”

“孟俊本身志大才疏,无甚才能,没有防备之下,被东厂的人渗透进去,也是正常的,只是……”

后半句话,朱仪没说出来。

但是,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东厂最近在做的事情,焦敬等人也皆有所察觉。

因为他们几家的府邸当中,这一年以来,已经陆陆续续的出现了不少这种事情,但是有赖于老牌世家的封闭性,这些密探往往进不到内院,就被发觉,然后暗中处理掉了。

或许孟俊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立场。

但是,有一就有二,如果他纳的这个小妾,真的是东厂的暗探的话,那么,难保他府中不会有其他没有被发觉的东厂的人。

如此一来,再将孟俊放到太上皇的身边,既容易泄露各种消息,也难保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

毕竟,孟家衰落多年,不似他们几家一样防范严密,这种风险,尽管可能性不大,但是,也毕竟是风险。

沉吟片刻,焦敬道:“这件事情,还是要查一下,即便孟俊最后不当这个南宫统领,有这么个探子在孟府,也始终是个隐患,查清楚之后,得提醒孟俊,将孟家上下清查一遍。”

“至于南宫统领之事,不宜拖延,但是,我等也不能擅自决定,今日过后,我将消息和袁将军说明,让他禀奏给太上皇,再提后事。”

应该说,太上皇住在南宫,还是有好处的。

毕竟,南宫虽称之为南宫,但是实际上是在宫城之外,皇城之内。

之前的时候,他们有什么事情,要禀奏孙太后,要经过层层通报,通过长公主来通传,才能进的了宫中。

但是太上皇在南宫,就方便了许多。

虽然说,如今出于种种原因,他们还不能直接去南宫当中拜见,但是,随着太上皇一同回朝的袁彬和哈铭,却仍旧随侍在南宫中。

而袁彬因为之前曾经受封官职,在外被赐有宅邸,所以,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南宫,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了内外联络消息之人。

孟俊的事情,牵扯到的东西很多,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撤换掉的。

焦敬心里其实大致有底,太上皇之所以要选孟俊来担任南宫护卫统领,除了是信任他的忠心可靠之外,只怕,也有安抚英国公府的因素在。

毕竟,为了让他安然回朝,张軏被杀,英国公府已然有败落的趋势。

在使团的那件事情上,其实是张軏,徐彬等人替他背了黑锅。

所以,他们能做的,只是将情况查清楚,最后到底该怎么办,还得太上皇来拿这个主意。

焦敬将目光再度转向朱鉴,开口问道。

“南宫统领的事,烦劳朱阁老了,不过,这件事情暂时出不了结果,便暂且不提,老夫今日前来,是想问朱阁老,那件事情,进展的如何了?”

话音落下,花厅当中又安静下来,朱鉴没有说话。

相反的,倒是任礼和朱仪对视一眼,目中同时露出询问的神色。

于是,焦敬解释道:“任侯,小公爷,二位莫怪,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在准备周全之前,不可泄露,老夫这也是奉了太上皇的口谕,直接对朱阁老说的,不过,如今时机已然差不多了,具体的一些事宜,还需要二位鼎力相助,所以,今日才将大家聚在了一起。”

任礼的神色有些不大好看,但是,也只是片刻就恢复如常,至于朱仪,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笑着点了点头。

相对来说,他知道的比任礼还要多些,毕竟,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他帮焦敬和朱鉴在中间牵线搭桥。

后来,朱鉴回京,焦敬首次登门的时候,他也在旁,虽然说两人谈话的时候避开了他,但是,朱仪总是知道,他们在密谋什么事情的。

虽然不知具体情况,但是,大半和太上皇脱不了干系……

听了焦敬的话,朱鉴也终于没了顾忌,沉吟片刻,便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直说了。

说着,朱鉴转向焦敬,脸色露出一丝忧虑,道。

“驸马爷,礼部那边,据说已经准备停当了,但是,不知为何,时间却被压到了年后,所以,我担心,是不是天子那边,察觉到了什么……”

这话说的不清不楚,让任礼听的一头雾水。

但是,朱仪却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反应了过来,问道。

“朱阁老,你所说的事情,可是东宫殿下出阁的事?”

朱鉴点了点头,道:“不瞒小公爷,这些日子以来,老夫之所以一直在和俞士悦打擂台,实际上,也是在为此事而做准备。”

这番话一出,朱仪的很多疑惑,顿时豁然开朗,神色也变得有些惊疑不定。

不过,这个时候,一旁的任侯爷却感觉有些郁闷。

他本是武人,对于朝政之事并不算太过擅长,再加上,又出京了这段时日,如今可谓两眼一抹黑。

眼下,花厅当中四人,焦敬和朱鉴明显早就知情,朱仪这副样子,很显然也已经猜出了内情。

就只有他一个人,还被蒙在鼓里。

闷着声音,任侯爷不悦的道:“此处没有外人,你们还打什么哑谜,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太上皇难道有什么吩咐吗?能不能说的清楚一点?”

这副埋怨的口气,倒是让花厅中的氛围略微轻松了一些。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最终,朱仪张口解释道。

“任侯莫急,如果我所猜不错的话,那朱阁老承太上皇旨意,要办的事情,应该是打算,替东宫争取詹事府!”

“詹事府?”

任礼皱着眉头,依旧有些疑惑。

这个时候,焦敬接过话头,解释道。

“小公爷果然聪慧过人,一点就透,不错,任侯应该清楚,太上皇这次匆匆回京,就是为了太子殿下出阁之事。”

“但是,回京之后,太上皇和圣母谈过之后,才发现,出阁之事已经难以改变,所以,太上皇只能转而替太子殿下,讨取该有的权力和地位。”

焦敬的话音落下,朱鉴顺理成章的继续道。

“此次东宫出阁,乃是朝议决定的事情,难以改变,但是,历来东宫出阁读书,备置属官,乃是定制,这次天子以太子殿下尚且年幼为由,命东宫出阁而不备府,实乃不合礼制之举。”

“且如此以来,会是东宫建制日渐荒废,动摇储本,殊为不妥,朝议之时,老夫不在京中,否则定要在朝会上阻止此事,但如今,事已成定局,老夫能做的,也就是拨乱反正,将东宫詹事府开起来,让出阁的仪典,真正回到正轨上。”

好的,事情基本明白了。

但是,这三个人一唱一和的默契解释,还是让任侯爷感到有些郁闷。

既然要问,索性任侯爷就问个清楚。

于是,想了想,他又问道。

“那这和孟俊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还有,朱阁老,你刚刚说,在内阁当中,你故意和俞次辅为难,是为了这件事情做准备,又是什么意思?”

朱鉴没说话,反倒是焦敬解释道。

“任侯请细想,天子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让东宫出阁而不备府,无非就是想要将太子殿下圈在身边压制起来,这种情况下,想要设詹事府,为太子殿下备置属官,必然十分困难。”

“贸贸然在朝议上提起,一定会被驳回,所以,须得用些巧计。”

说着,焦敬看了朱鉴一眼,继续道。

“而这个突破口,就在朱阁老的身上!”

“此次太上皇归朝,朱阁老居功至伟,尤其是之前沙窝之战后,朱阁老孤身入瓦剌,可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和瓦剌的关系,其后,他又以右都御史之衔,屈就鸿胪寺卿,出使瓦剌,迎回了太上皇,此乃大功。”

“但是,囿于朝廷六部七卿没有空缺,如此大功,却只能屈居内阁之中,做一普通阁臣,朝野上下,本就议论纷纷。”

“如此情势之下,便有了可以利用之处……”

听到这,任礼隐约感觉自己明白了几分,但似乎又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倒是朱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道。

“所以说,朱阁老才刻意跟俞次辅为难?实际上,并非是贪图次辅之位,而是在造势?”

朱鉴轻轻点了点头,脸色有些复杂,片刻之后,他轻叹一声,道。

“老夫行事一生磊落,但是,这件事情,的确是我不对。”

这段时间,在内阁当中,他的确是在针对俞士悦。

而且,是不分对错的针对!

一应的政务,凡是俞士悦赞成的,他统统反对,俞士悦反对的,他一律赞成。

平心而论,这是有违朱鉴的本心的,但是,为了大义,他也只能牺牲小节了。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就像朱仪说的,是在造势!

看着任礼依旧疑惑的样子,朱仪索性解释道。

”这段时间,朝中对于朱阁老,实际上是怀着同情之心的,所以,他和俞次辅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普遍都站在朱阁老这边。”

“如果说,最开始什么都不错,直接上奏提出要设立詹事府的话,那么内阁的其他大臣一反对,朝堂上一争,陷入了泥潭当中,能不能成就不清楚了。”

“但是,如今内阁当中,朱阁老和俞次辅势同水火,这个时候,再提设立詹事府一事,反对之人,自然就会聚拢到俞次辅身边。”

“如此一来,朝臣们的注意力,会从詹事府本身的意义上,转移到内阁的争斗上,在这一点上,朱阁老挟迎回太上皇的大功,是占据有利地位的。”

“那么,朝议之上,这件事情会被视为是争夺次辅之位的借口,如果引导得当的话,成功是大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