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后会有期

天下有一界叫落界,落界有一国叫牧国,牧国有一城叫梁城。

梁城往东三里是半瓢寺,半瓢寺再往东七里是三岔路口。

三岔路口有一座长亭,长亭外有一棵大树,大树下有一个茶摊。

茶摊里有一个老头子,一个老妇人,一个青年男子,还有一条大黄狗。

老头子是亭长,也是这茶摊的老板。

老妇人是亭长的老婆子,也是这茶摊的老板娘。

青年男人是茶客,叫穆东,大黄狗是他带来的。

穆东坐在茶摊里已经喝了一天的茶,早上来了,中午不走,现在已近黄昏。中间偶尔乏了,便转转左手拇指上白底透着金红的指环。

老妇人只管添茶加水,老头子心里却暗自嘀咕。

这人是赶路还是等人?等人不见有人来,赶路的话,就算进城也要动身了,若晚了,城门闭了,进不了城只能露宿。可这时节,秋霜大。这狗也是,病怏怏的,趴那里睡觉晒了一天太阳,动也不动。

远处树林里忽然传来几声乌鸦的呱呱,大黄狗抬起头,竖起耳朵,嗯叽了一下。

穆东摸摸大黄狗的头,转手就向老头子和老妇人甩了一袖子,老两口立时就眼前一花,瘫伏在茶桌上睡了过去。

穆东丢了一两银子在桌上,起身走到茶摊外满漫不经心的叉腰站着。

大黄狗支起身,没跟着,却懒洋洋的就地滚了几下,滚到老两口的脚边,继续趴着。

嗖嗖嗖,几支箭;嗖嗖嗖,几杆枪;嗖嗖嗖,几把镖,下雨一般齐向穆东射来。

穆东左右躲闪了几下,终被两把镖射在了胸口,呀了一声便摔倒在地。

蹭蹭蹭,哗哗哗,一群蒙面黑衣人瞬间冒了出来,拔刀举剑,小心翼翼挪着碎步围着穆东,却没人敢太过靠前。

一个黑衣人抹了下额头渗出的细汗,一跺脚,猛喝一声,沉剑刺向倒地的穆东。剑刺得快,眨眼就离穆东的脑袋还有一寸。

忽然,穆东从地上一跃而起,甩手两把镖便冲那黑衣人而去。黑衣人慌忙侧头躲过,刺剑的手腕却被扣住,手腕一麻,剑便到了穆东手中。

一圈的黑衣人被这变化吓着了,几乎同时都往后急退了半步,才知道刚才射中的两镖,不过是被穆东夹在了手里,诱他们近身上前。

“怎么才来?”穆东似乎有些不满。

被扣住手腕的黑衣人,腿脚有些哆嗦,却矮身从腰间抽了把雪亮的匕首,反手就向穆东胳臂削去。几乎同时,一圈的黑衣人也刀剑并举地向穆东身上袭去。

穆东一手拽扣着持匕首黑衣人的手腕,一手刷刷刷地舞剑,不过喝五六口茶的功夫,一圈黑衣人便全倒在了地上,无声无息。

持匕首的黑衣人吓得膝盖发软,半跪在地,额头满是豆大的汗珠。他看了穆东一眼,眼中闪过决然的狠意,被扣住的手反腕去抓穆东的小臂,另一只手举起匕首回手却插在了自己的喉咙,脸上顿时一片焦黑。

穆东摇摇头,振手松开,那黑衣人倒在了地上,连手腕、手指也涌出一片焦黑。

“遇到些事情,耽误了些时候。”不远处传来声音,一个枯瘦的老者急急走了过来,一身黑衣,却未蒙面。

“师傅,你看我刚才那几招学得可像?”穆东笑道。

“前辈说笑了。”枯瘦老者道。

穆东回首向茶摊道,“你收拾下,我和宋师傅去说话。”

老者向茶摊看了看,有些诧异,还有谁?嘴上没问,只是跟在穆东的身后,向长亭后走去。

长亭后有片林子,林子里有个小丘。

两人缓步登上小丘,穆东挑了块石头,拂去落叶便坐下来,看夕阳西下。

“宋师傅,你也坐。”穆东道。

“前辈说笑,‘师傅’切莫再叫,折煞我了,我站着就好。”叫做宋师傅的老者道。

“给你的丹药有效吗?”穆东道。

“有效,有效,都有效!前辈的丹药都是神丹!”宋师傅道。

穆东伸手从怀中又掏出两个小白瓷瓶,递给宋师傅道:“这一瓶有两颗续命丹,留你们备用,你服过,知道这药的功效,但有气在,便可续命。另一瓶有两颗驻颜丹,丹效如丹名,凡人服了还可让容颜倒流些许时光,十年之后,你二人隐匿江湖时再服用。”

“驻颜丹?啊,前辈大恩大德……”宋师傅声喜,忙躬身要拜。

穆东抬手拦住,“宋师傅,莫要这样说,还要辛苦你们十年光阴呢。”

宋师傅道,“前辈,我们的命都是你救的!放心,有我二人在,拼尽性命,定保赵、江两家十年平安!”

穆东道,“你的话,我信。只要保他们夫妻就好,他们的孩子顺手照看一二,其他人等不管。”

“是。”

穆东道,“他们若生男孩,大些你可教他们些拳脚,强身健体即可,若是块材料,也可教些心法剑术之类,但不可教孩子显露于外、逞强斗勇,也不可耽误孩子学文读书。若生女孩,就算了,随孩子的喜好。”

宋师傅道,“是。前辈吩咐,我一字不落已谨记在心。”

穆东看了看天色,叹息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惜没看够,却不能再看了。你去吧,莫要忘了我们的约定。”说罢,他起身向宋师傅弯腰拜了一拜。

宋师傅急忙躬身还拜,又问道,“此生不敢忘!不知此生能否再见前辈?”

穆东笑道,“十年之后,待我寻得美酒佳酿,自会来寻你。”

“好!十年之后,后会有期!”宋师傅拱手一笑,跃下小丘,只三五个跳跃,便消失在远处。

穆东目送他远去,又坐下去看那沉沉落下的夕阳,喃喃自语道,“十年之后,真的后会有期吗……”

宋师傅刚走,大黄狗爬上小丘,趴在穆东身边,支起头,陪他一起看夕阳。

一人一狗就这么呆呆的看着,霞光照在他们眼睛里,有些光彩,却渐渐不再明亮。

不一会,夕阳尽没,天边留些残白。

穆东摸摸大黄狗的头,“我去半瓢寺上香说几句话便去牧都,明天还要和吴先生喝茶,然后见几位故人。你回去吧,说我去去便回,让他们勿要生忧。若不放心,可让雀姑后天在西门外荒原接应我。”

大黄狗嗯叽了一声,穆东道,“好。”

大黄狗又嗯叽了一声,便起身跃下小丘而去。

半瓢寺传

梁城东门外三里有一寺,曰半瓢寺。

牧宣威十二年夏秋,梁城大旱。地龟裂,树枯败,山如烫石,鸟兽俱无,地如焦土,颗粒无收。梁城太守梁守仁率官员、百姓,于梁城南门外设坛祈雨,一月无断,然风未增一丝,云未现一片。百姓绝望难撑,哭天抢地,几欲卖儿鬻女,背井离乡以避难。

恰有一高僧云游过梁城,拄杖托钵,求水解渴。太守梁守仁见其枯瘦如柴,唇裂肤焦,命若游丝,遂取祭坛上仅存之半瓢水,供其饮。饮毕,高僧云,其有法祈雨。众人疑,独太守梁守仁信。遂依高僧之法,移坛至东门外三里处。

高僧整顿僧衣,庄严法相,登坛念祈雨咒。

一咒毕,风起。

两咒毕,云现。

三咒毕,雨落。

雨落七日方止,万物复苏,山野披绿。百姓皆称高僧为神僧下凡,自发于祭坛上建一寺敬香。寺成,太守梁守仁拜求高僧赐名,高僧不应。

冬,瑞雪普降。高僧拄杖离寺而去,太守梁守仁率官员、百姓随三十余里送行。太守拜问高僧法号,高僧曰,我乃云游和尚,法号不提罢了。太守再拜求寺名,高僧笑而不语,以杖代笔,以雪为纸,写“半瓢寺”三字,即为寺名。

高僧既云游而去,百姓复自发募资,塑云游和尚拄杖铜身相于半瓢寺。百姓勤敬香火,但有所求,心诚必验。

宣威十四年,牧宣威王闻听此事,特遣太子(牧昭德王)与大王子赴半瓢寺敬香,并恭请云游和尚拄杖铜身像往牧都白马寺供奉,另调国库专银,重塑云游和尚拄杖金身像于半瓢寺。

金身像成,更有邻城乡民,过路旅人,专程前往敬拜。半瓢寺一时香火不断,人流络绎,足踏损寺阶。

——《梁城地方志·半瓢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