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萧氏

“安汉公来了!”

有人小声道,瞬间所有人知道了。

关中旱灾刚过,今冬的雪灾又变得严峻。王莽与大司马王舜,还有大司空甄丰等人商议灾情后,匆忙亲至。

他的胡须上挂满的雪花,整个人行走间,自带着一种上位者的气质。

遇到者,纷纷见礼,王莽同样谦谨的回礼。

萧育对大汉的贡献有目共睹,即使元后未让他代皇家祭奠,他也会亲自前往。虽说近两年萧育与他有隙,但人之一死,落叶归根,王莽这点胸怀还是有的。何况,他能身居高位,离不开萧氏等一些军中将领的支持,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

进门后,他在萧育独子萧绍的陪同下,表情严肃的端视着萧育遗容。随后安慰了一番萧氏后辈,凌厉的目光一扫众人,发现孔光等人,大步走了过来。

王家三子早已先行,陆续行礼:“阿翁。”

王莽点了点头,和善的看向孔光:“子夏也在!”

子夏正是孔光的字,两人颇为熟悉,一些大事多有商议。而且孔光能成为当朝太师,王莽在其中出力不少。

“安汉公不是也来了……”

和孔光等熟人小谈片刻,王莽未作多留,便准备回府连夜处理堆积的公务。王宇作为王家长子,留下守夜,四子王临跟随左右。

在路过王匡的身边时,王莽看着刚刚向自己见礼的小儿子,想起了什么脚步一顿:“你在外面我也听闻,大丈夫当以学业为重,商贾终究小道尔。岁旦将至,别忘了归家。”

这家,自然是长安府上。

王匡躬身称是。

众人眼中异色一闪而逝,此子虽为安汉公庶子,但能得其亲自教导,地位依然不容小觑,一些人马上升起了其他心思,陆续过来热情的攀谈一番,将王匡那庶子的身份更是抛在了脑后。

安汉公一走,灵堂里的那种压抑气氛烟消云散。

见时候不早,孔光等人也向萧家人提出告辞。临走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找到王匡,面有感叹道:“巨君之子,果然各个非凡。你之所说,我记下了。无论是苛政杂税,还是土地兼并,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朝之未来,只能交由你们手里,我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

孔光年纪大了,但在朝中的人脉众多,影响力依然不减。更何况作为孔子十四世孙,在士林中地位崇高,乃天下读书人的榜样。

其之肯定,多少人都求之不得。

王匡面色恭敬。得孔光授之,他的名字,第一次由这小小的灵堂开始,扩展到大汉权贵的耳中。

孔光一走,又有许多人离开,包括先前脸面尽失的姚白,偏房亦安静了许多。

王匡与王宇两兄弟,同坐一张案几,喝着萧氏准备的茶水。话题由先前的内政,转到了小妹王嬿身上。

“与皇帝快要成婚了,小妹这两天的性情也和从前大不一样,感觉有些压抑。”王宇小口抿着茶水,担忧道。

茶是贡茶,萧家得皇室赏赐,这次全部拿了出来。

王匡便没有那么斯文了,端起来就喝,来到西汉难得尝到,市面上有卖的,但太贵了,也没贡茶的味道好。他咳嗽一声道:“大兄不用担忧,小妹的情况在医术上讲,属于婚前焦虑症!”

“婚前焦虑症?”王宇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默默把茶杯放下,变的专注。

“那个……婚前焦虑症实则是心里作用……”王匡在脑海里搜索着曾在网上看到的解释,侃侃而言。

“阿母不是在宫里要待上一段时日吗?让小妹来庄子住上几日试试。”见大兄快要被说信了,王匡最后建议到。

对于这个小妹王嬿,他接触不深,最近一次见面还是在他赶来长安时,那楚楚可怜的眼神似在眼前。到底是同父异母的妹妹,每每想到她日好的遭遇,都有些唏嘘,年纪轻轻,成了政治牺牲品……

出来散散心,只求她最后的平凡时光,能过得开心些。

夜色渐深,灵堂里转眼只剩下一群亲近萧家的小辈,大家不再拘束,晚间几乎无人前来吊唁,萧胜也回了灵堂,换做他的二弟萧勇守在外面。

萧胜回来了,顺道坐在王匡身边。

三人聊了一会,萧胜实在困得不行,自去休息一会,王匡王宇二兄弟也相互依靠着打盹。

第二日一早,萧胜迷了一会醒来就见王匡要走,他想到了昨夜睡前管家说的买地之事,索性给了王匡一个准话。

“小郎若是喜欢那荒地,直接拿去就好,反正长不了粮食,荒着也是荒着。容这些天的家事处理完毕后,胜自当告诉阿翁,去京兆府办理手续即可。”

王匡没想到自己来了一趟萧家,事情会进展的这么顺利,白拿当然是不可能白拿,他欣然答应。

七日后,距离年关还有不到四十天,增母依然留在宫中。到是萧家管家把地契送来了,萧胜三兄弟要在墓地守灵没来。

关于萧家的地,当日从萧家回来后,王匡就有了计较,章程早早列好。那预算中不足的二十缗,便以利润充之。

在王匡的坚持下,无奈萧家管家只好把密封的章程拿回了萧家,让主人过目。

萧绍自从老父亲萧育去世后,他的精神状态变得极差。父亲在世,萧家在长安也算的是上流世家,但父亲一去世,萧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萧家的当代家主,不仅要为自己考虑,还有整个家族的未来。

“家主,依照大郎的建议,仆将地契送去,可那王家小郎死活不收,一定要买,这是章程。”管家看着庭院里憔悴的家主,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

“胜儿说他和那王家小郎一见如故,再有安汉公的关系……我当时就答应了,可如今,一千亩地,虽说种不了粮食,可免费都不要?咦,除过五十缗,居然还有五年分红之说?”萧绍眉头一皱,额头上方出现两道深痕。

他脑中一算,那千亩田地算是恶田,五十缗的买地钱,加上未来四年里,每年六缗的分红,刚好是市价的标准。

萧家到底还是占了便宜。

“那王家小郎是个实诚人,便依了他吧!”萧绍对王匡的好感剧增,对仆人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