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试制青霉素

翌日,不等辛无病送去,宫中就派人来取酒,是太府监的酒坊派来的人,年近五旬,陪同的还有两名宦官。

把酒装车都是宫里的人负责,并未让辛无病和他的人插手,走之前,一名宦官随意抽取了一瓶酒打开,然后请辛无病喝下。

辛无病瞬间明白,原来自己成了这个试酒人!

想到此处,辛无病毫不犹豫的喝了一大口,然后对那名宦官说道:“这位老公,这空酒下肚,容我食点吃食可好?”

两名宦官互相看了看,又问了问那名宫中酒坊的人,对方点头,于是辛无病吩咐人给自己端来一碗粥,两个胡饼,就着酒把这些东西吃了下去,一个时辰后,一瓶酒喝完,粥和饼也都下了肚。

几人又等了一个多时辰,见辛无病只是有些面红儿赤,并无异样,于是给辛无病拱手见礼后,便离去。

辛无病默默走到房中,让人准备一个盆,用手把腹中之物全部抠了出来,又取出配置好的解药服下。

解药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和醋酸,还有蜂蜜和养胃之药。

辛弃疾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无不担心的问道:“十二弟,如此下去你身体怎么受得了?”

“嘿嘿……哥哥放心,我就喝一瓶而已,而且还服用了解药,如果无意外,皇帝至少会喝下那一车酒的一半,到时候,效果就出来了。”

辛弃疾听罢,还是有些担忧的看着辛无病,正欲说些什么,辛无病又道:“哥,既然计划已经开始,现在就不能回头,我们按计划做就是,放心,那些酒我每次调配的毒性都不一样,这第一批是毒性最低的,常饮此酒会让人变得谵妄、视听幻觉、神志不清。”

辛弃疾听罢轻轻皱眉道:“那就是说,完颜亮不会马上死去?”

“呵呵……哪里需要让他马上死去,只要他神志不清,自会有人要他的命。”

……

接下来的一个月,辛弃疾很少出门,而是在按部就班的安排老年人的转移,每次都是安排十余归一卫护送二三十人回山东,然后这些归一卫之人就留在山东供耿京和王国安差遣。

辛无病每日忙着显微镜的研制工作,直到又过了一个月后,郭荣终于按照辛无病的图纸制作出第一台目镜为四倍,物镜为十倍的复式木制显微镜,能够把物体放大近五十倍。

就连制造出这台显微镜的郭荣都觉得不可思议,拿着不同的物体反复的观察,这台显微镜已经能够观察到一些植物的表皮细胞,这也引来了郭雍和孙富春等人的极大关注,听到辛无病把这些像小房间一样的东西命名为“细胞”,胞,乃胞衣之意,他们觉得甚为形象,便引用了这一称呼。

借助这台原始的显微镜,辛无病可以观察到青霉菌群,也能观察到提取的药物里的有效物质,有许多辛无病也无法都能说清,不过,孙富春他们已经开始记录这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世界,和里面的每一个物体,并给它们取好了相应的名称,不过大多以精髓作为后缀,如甘草里提炼的甘草酸,命名为甘草精。

有了显微镜后,众人的对各种炼药和煎药的结果都要放到显微镜中去看看,并记录下来。

辛无病制作青霉素的方法直接采用的是莫耶和希特利的生产方法,把玉米培养基换成了糯米加蔗糖,混合纯度百分之七十五的医用酒精,还有生石灰等碱性物。

但现在的条件无法培养高产菌株菌株,只有在房间里堆放了快两个月的倒霉甜瓜身上提取,无法计算单位,只能试制。

发酵方法和酿酒相同,唯一重要的就是酸碱度的控制,PH值超过八,那这些青霉菌就会死掉,酸碱试纸是从石蕊地衣提取蓝色色素剂,超过七时试制就会变成紫色,对于控制青霉素的酸碱度最为合适。

为了收集葡萄球菌,辛无病还得到良辛堂去找那些受伤化脓的患者,从他们身上化脓处收集,然后用含有动物血也和葡糖糖的培养基培养起来。

为了达到无菌的效果,辛无病办到玻璃实验室中,把通风管道的加热也用了起来,尽量按照自己理想化的步骤来操作。

看到辛无病又在鼓捣新药,众人不明就里,只是默默的观察。

七天后,培养基中的青霉菌数将逐步达到峰值,将培养液用煮过的棉花过滤,过滤后的加入麻油来溶解脂容性物质,由于青霉素是水溶性,所以油下面的水溶解了青霉素。

此时辛无病还需要构建一个低温环境,因此又通知院子去买了大量冰块回来。

用乙醚混溶解了青霉素的水溶后,青霉素就融进了乙醚中,此时需要把乙醚放在低温的地方,放入煮过的木炭,然后加入蒸馏水高速搅拌和摇晃,最后然后注入酸性水(用醋制造),再用碱性水注入。

得到的水溶物质就是青霉素溶液,把这些溶液滴入培养好的葡萄菌基中,等待数日,如果葡萄菌形成环状,就证明青霉素培养成功。

整个过程需要十多天时间。

然而辛无病的运起似乎并不佳,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葡萄菌的长势良好,没有出现期待中的菌环。

“无病,你忙了这么多天在制作何种药物?”孙富春看辛无病有些沮丧,忍不住问道。

“大姨,我在制一种对化脓有特效的药物,不过好像没成功。”辛无病苦笑道。

“哦?对化脓有特效?那若制成,许多伤痛就不会致死,你且说说看,你的依据是甚?”孙富春听罢有些意外,没想到辛无病这些天都在做这种奇特的药物,遂极为感兴趣起来。

于是辛无病还原了弗莱明最先发现青霉素的场景,把一些青霉从甜瓜中取出来,放在一份葡萄菌中,让孙富春等人数日后再来看。

毫无意外,葡萄菌中出现了菌环。

众人也明白了其中道理,也就是说从病人身上化脓处取出来的脓血,里面的疠气之物,惧怕青霉。

辛无病就是在萃取其中有用的药物,幸好辛无病这次实验没有成功,不然,大家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辛无病可解释不清楚,而且这些原理不是用炼丹之术能够说得清楚的。

即便失败了一次,辛无病并不气馁,须知失败乃成功他妈,穿越者也不例外。

于是辛无病开始回溯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最后发现问题可能出在两个地方,一是无菌环境达不到要求,另一个就是温度的控制。

那么温度计就又要先制作出来,还好原材料都是现成的,水银和玻璃,都能自家产,冰水混合物是零度,沸水是一百度,将水银从零度到一百度升高的距离,一百等分就能制出每一度的刻度线来,这事谭木匠都会如何分。

因此温度计的制作并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就是这个温度计有点大,有半指粗,但这个水银温度计的意义却不同,这是第一个有测量意义的仪器,让实验室的各位大夫和参与制作的郭荣都觉得不可思议。

辛无病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把尺子,一把用科学技术测量世界的尺子,成了一把打开了许多人探索物理世界的思路的钥匙。

正当辛无病继续开展第二次试验时,祖父辛赞送来了消息,李石已经派人将自己母亲孙念秋和辛弃疾的母亲孙慕夏,送回了山东济南府四风闸乡,来信是他们出发的第二日写的,如果没有意外,此时母亲和伯母应该已经回乡了吧。

而最后一批老人也在几日前离开中都,前往大名府和济南府,刑场坊街一下子就少了上百人,归一卫也只留下了三十多人。

快一个月的时间,皇帝完颜亮也没有召见过辛无病,就是不知道这酒他有没有喝完。

这个念头还没过两天,宫中又来人了,这次不是太后,也不是皇帝,而是徒单皇后的召见,这让辛无病更加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