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卷】第三章 村口
村口的炉灶前。
此时已经距离赵锋出发去打猎,都过了差不多三刻了。
按照赵锋的吩咐,这时候浸泡着黄蒿泥的陶缸就可以不用再搅拌。
刚才负责搅拌的,是玲玲的哥哥大壮。于是他就把这个陶缸从炉灶上拿了下来,将里面浸泡着的黄蒿泥和烈酒,一起倒进了一个小一点的陶罐中。
大陶缸倒得很干净,几乎就没什么残留,不过大壮还是舀了点水把陶罐冲洗了几下,这才放回到大锅中。
然后就开始往陶缸里加水,一直加到九分满才停下。加完陶缸,就往大锅里加水,也是加到了八分满,浸泡了半个陶缸。
玲玲过来帮他哥哥的忙。她开始在灶头生起了火。
灶火刚才已经熄了。她拿了一把干燥竹条,折断放了进去。再拿过边上的火把生火。点燃后,就放了两根大木头进去,把火堆支了起来,再在上方交叉着跨放了几个木头。火头就旺了起来。
按照赵锋的要求,需要先把陶缸中的水烧到烫手的程度,就可以了,但不要再烧。就这样小火保温着就可以。
“玲玲,这里就丢给你了,我走了。”
大壮把烧火的事情丢给妹妹,自己就溜到一旁找人聊天去了。
玲玲应了一声,就坐在灶口看着火。
她看着正在一旁忙碌着的小云,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小云聊着天。
小云正在拿着她的那个木研钵,在仔细地研磨着,不时地轻捣几下。
她是在磨米。要把米磨成极细的粉状。
在她的面前放了简易的筛子。
这个筛子是刚刚做好的。做法很是简单,把今天砍来的一堆毛竹中,专门挑了一个最粗的出来,差不多都有四寸直径。
小云找人帮忙,用锯子锯了两村左右的不带节的一个竹圈。再找了一块干净的粗麻布,贴在一个面上。
这块粗麻布很薄,若是拿起来,凑到灯光前看,都能看到上面的一个个布眼。
这块布,是小云之前从秦大娘那里求来的,专门用来过滤一些自己捣药的渣滓。不过今天却被拿来另有用途了。
小云找了一条废弃的麻绳,把它拆开后,解出一个只有豆粒粗细的麻绳条,用麻绳条把麻木紧紧缠绕在竹圈上。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粉末筛子。
现在,这个筛子正放在一个碗上。
碗有点破旧,还带着缺口,正是小云用来制药的那个瓷碗。
小云这时已经磨好了一些米粉。她伸手抓了一些米粉捏了捏,入手绵软,显然磨得很细了。
于是她就把这些米粉倒入到简易小筛子中。然后双手平端着小筛子,来回筛动了起来。
一边筛,一边用手指轻轻敲着筛子的一侧。这是在制造一些振动,让细粉更好地通过筛眼。
于是米粉就纷纷扬扬地透过筛子,落入到底下的瓷碗中。如下雪一般纷撒而下,在瓷碗中铺了一层又一层极细的白米粉。
小云手上动作不停地筛了一会。筛子中的米粉越来越少。瓷碗中的米粉渐渐多了起来。渐渐地,筛子落下的米粉开始变少,然后渐渐没有了。
她再塞了数下,发现几乎没有粉末掉下来。
这基本就是筛完了。
筛子中剩下的都是细碎的粉粒,这些还不够细腻。还需要再磨。这需要倒回木研钵里,重新磨了一会再次过筛,重复几次之后,就可以全部被磨成极细的粉末。
这时小萍老神在在地晃悠了过来,来找两个伙伴。
“哈,你们都在这里。”
“懒鬼,你跑哪里去了,快过来帮我烧火。”
玲玲嚷着。
小萍撇撇嘴,“烧个火还要我帮忙,我帮小云还差不多。”
她走到小云身边,看着小云在忙碌,好奇地问到。
“小云,你磨这个米是做什么用的?”
玲玲好奇地问着。
“这个做药用。”
“米能做药?”
“不是,阿锋说了,这个要加到药里面去,这样说什么可以把药固定成型,好称量。”
这些白米研磨面的极细粉末,是在赵峰要求下做成的。
它们的作用就是等下制药提取出青蒿素后,要用来做药片的载体。
淀粉是现在制药环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是用来作为填充物。
药物中有效的成分有的可能很少,比如只有几十上百毫克,这些东西要服用起来称量就特别困难,所以通常的做法就是掺入其他容易消化、又不会破坏药物药性的东西,这类最好的东西就是淀粉了。
另外一个方面,药物有效成分通常很难塑形。这时候加入淀粉就好很多。淀粉是粘性的,药物粉末在掺入淀粉后,加水揉成型,晒干后,在淀粉的粘结作用下,就可以结成块。
制药的时候就是这样压成片再晒干,就成成为药片状。
而且压成片之后,药物大小就非常好称量了:直接测算出药物体积,按这个体积进行切片,就非常精准。由其是这种毫克级别的差距下,比用称量的方式要准确的多。
“哦?”
小萍好奇地过来,左看右看。
“来来来,你不是要帮忙吗,帮我磨粉。”
小云轻笑着,然后把筛子中的细碎颗粒,倒到木研钵中,再把木研钵推倒了小萍面前。
小萍也不推辞,就开始磨了起来。
小云则端起底下的碗。她摇了摇,已经有小半碗。再磨一些就足够了。赵锋要她磨出一两的米粉待用。她怕不够,干脆,磨个二两。
“这个赵大哥,可真是神奇。”
小萍一边磨,一边赞叹着。
“是啊,没听说大黑夜去打猎的,这要真能打到猎,可也太厉害了。”玲玲在一旁啧着嘴。
“肯定可以的!”小云很肯定地点着头,“他那个铁蜻蜓太厉害了,那眼光远得很也准得很。阿锋他说大晚上能看得见,就肯定没问题”。
“哎,我说小云,你倒是相信赵大哥的啊。”
玲玲眨眨眼,“我觉得啊,你是看上他了吧。”
她咯咯地笑了起来。
“去,就你不正经。我看是你看上他了才对。”
“我们都管他叫赵大哥,你倒好,一口一个阿锋,哎啊啊。”
她作怪一般大呼小叫起来。
小云气急,伸手就要掐她,被玲玲灵活地跳开了。
“他说他们那里都那么叫的,我就顺着他的意思叫了。”小云红着脸解释着。
不过她脸也黑,再加上晚上靠火把照明,稍微红点也看不出来。
“哦?这样啊?喂,小萍,我们也跟着叫阿锋怎么样。”
“我不叫,好别扭。”
“有什么别扭的,阿锋,阿锋,挺不错。哎,是有点别扭。”
玲玲在那里很是纠结。
小萍在一旁偷笑。
“玲玲,我看哪,明明是你看上了赵大哥才对。”
“我可没有。”玲玲马上大声否认。她眼珠子一阵乱转,又意犹未足地说道:“不过,说实话,他确实很帅哦,是不是啊,小云?”
“花痴。”
“哼!小萍,你说,他帅不帅??”
“你想男人了。”
“我掐死你!”
几个女子笑闹在一起。
在小萍的配合下,小云的粉已磨好,她把粉末放在一边待用。
这时玲玲的水也早就烧好,水温刚刚好烫手,达到了赵锋要求。于是她就把火退掉了一些,留着一点点小火头,把水温维持住。
做完这些,三人基本就没事做了。于是三人一起,四处走动,跟着村口的其他人,三三两两聊起天来。
小云正跟着玲玲和小萍,在大伙瞎聊。
今天大家能聊得话题可够多的。
不管是上午的那场风波,还是下午凭空冒出来的赵锋,都让今天这一天显得特别的热闹。
“今天的神奇事情可真多,上午年年祭祀那里热闹了一波,好家伙,下午又来了个赵哥儿。”
“就是,三月二三,真不一般!”
“那是,娘娘诞辰呢,能没有神奇事?”
“上午渔村的那个猴子,分明就是个骗子?有什么好神奇的!!”其中一人纷纷不平地嚷着。
“就是,他有个鬼的本事。平时就偷鸡摸狗,没干过一点正经事。赵哥儿怎么能拿着跟他去比?”
“就是啊,赵哥儿多有本事。别的不说,你们就看看这蚊香,神奇吧?你就说说,以前你们听没听说过从山里拔根藤出来烤了烤,就能用来赶蚊子的?”
“对啊,我可听城里人说了,那些大户人家的蚊烟。可都贵得很,而且还有毒,不信,你们问问王叔!”
王叔在一旁捋着胡须,点点头。“没错!真是这样!而且并不太管用。”
“是嘛!绝对神奇。”刚才那人越发肯定地说着。
“小云,你说说,你当时是怎么看到赵哥儿从海里冒出来的?”
于是目标就转到小云身上了。小云不得不当起了说书人,把见到赵锋的那一幕又说了一遍。
小云的这段经历,虽然下午会上周立给大伙讲到了,但是很多细节大家还是并不了解。这听小云亲口叙述中间的细节,大家顿时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各种惊叹不已。
正热闹着,突然秦大娘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
“小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