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联金灭辽?
“青州孔家……,若是他们,这事倒有可能。”
韩信是极聪明的人,稍微思考就明白了其中关键。
孔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诸侯势力,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治理能力和一大批身具秘术的儒生,在军事方面并不强。
为了生存下去,很可能会挑选一方大势力投靠。
之前李世民没有占领兖州,在北方又要时刻面临嬴政威胁,所以投靠意愿不强,甚至愿意共同抵御。
只是形势急转直下,如今的李世民眼看要统一兖州,坐拥两州之地,御下百姓上亿,只需消化一段时间,便能趁势崛起,成为华夏顶尖势力。
这个时候投靠,再加上青州及孔家的辅佐,立刻就能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已经具备完成大一统的基础,诱惑可不是一般的大。
正想着,副将曹参出列,这是位出将入相的大才,西汉历史上第二位相国。
“大帅,此刻已经断无退路,我军若再拖延下去,徐州南部便要分崩离析了,这时唯有亲自督军,亲自抵抗甚至战胜蜀汉,才能稳住局面。”
韩信眉心一挑,咬牙沉思,这话说的有道理,但也不是没有风险,他只有三十万大军,加上彭越的三十万也不过六十万,而蜀汉却有一百五十万,多出两倍不止。
若李世民没有攻打菏泽县,还可源源不断增兵,在彭城周边及北部几县,还有着一百八十万人马。
徐州原本拥有三百五十万大军,大多从西汉百姓那里征召,等于每二十人抽一人,若除去老弱妇孺,等于每四名青壮抽一人,已达到极限。
加上发生南通城内应事件,王上做主将现代人从军队剔除,瞬间少了五十万军卒,只余下三百万。
而攻打兖州损失四十万,蜀汉来攻损失二十万,实际军队数量仅有二百四十万。
后自己带走三十万,彭越前期同样带走三十万,所以可用之兵仅剩下一百八十万。
就在这时,李世民开始入侵,首都彭城受到威胁……
所以事情堆积在一起,让原本充足的兵源瞬间捉襟见肘起来。
他也想过继续征召,徐州境内还有近千万青壮,只是这些人一没有经过训练,二没有领兵大将统领,征召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不过以眼下局势来看,也的确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
扬州县的北面是淮安县,再往上是宿迁县以及首都彭城,中间一马平川,没有阻碍,御蜀汉于扬州已不可避免,这是要正面决战了。
当下咬着牙,韩信对亲卫说着:“你即可返回彭城禀报王上,时徐州生死存亡之际,唯有击退蜀汉方能稳住形势,若有余力,便增援一些,若不能,便唯有死战了!”
他这时竟痛恨起了刘彻,当初刘彻南下益州,不仅带有了大批武将,还将虎贲军、幽州突骑和羽林军带走了,导致徐州境内仅余下白蛇军、郎中骑兵两支精锐。
其他几位异性王所掌握的精锐人数太少,比如彭越手中的梁王军就仅有三千之数。
好在郎中骑兵在他手里,人数足有五万人,个体实力达到感知境,反而成为了他手中的王牌。
加上十五万加成军卒,此战也并非没有机会。
……
金陵城。
刘峰刚把乐毅派出不久,便立刻召集白起等人前来议事。
关羽贸然北上固然破坏了原有计划,但效果却不错。
任何事情就怕你不敢想不敢做,他当初惧怕刘邦威名,从未想过攻打徐州,考虑最多的还是交州。
期望通过与司马懿的大战,将粤郡占据,在获取珠江三角洲的同时,也能获得大批人口。
到时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逐步消化战果,若一切顺利,未尝没有统一南华夏的机会。
只是这一切规划都被关羽打破了,更因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由于刘邦担忧老巢被偷袭,挥军返回彭城,使得李世民快速统一兖州,“逼迫”青州孔家投降,仅用半月便坐拥三州之地,威加四海,成为华夏第一大势力。
豫州赵匡胤受此刺激,同时加快了南下步伐,派遣重兵出征荆州,其他还包括刘彻、司马懿两人。
一次目标转移,竟引发一场更大规模的混战,如何不让人心惊胆战?
从战术上来说,蜀汉得了天大的便宜,南通、泰州两县已收入囊中,更有机会统一徐州,不可谓不成功。
但从战略上来看,如今还无法轻易地下定论,不过最惨的肯定是刘邦了,最大的得益者则是李世民。
这种现象就如同发生在1120年的联金灭辽事件,宋徽宗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共同灭辽。
最终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将自己的国家给整没了。
其继任者南宋如法炮制,制定了联蒙灭金策略,同样的配方,一样的结果。
突然涌现的想法让刘峰吓一跳,不过很快又摇头,嘴里发出一阵嗤笑。
蜀汉不是北宋,更不可能是南宋,此时的华夏背景也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至少李世民有大批敌人在。
他北面要面对嬴政、孙文磊、铁木真等人,南面也要面对赵匡胤、刘邦和蜀汉,如果刘邦没有被直接灭掉的情况下。
所以制约很多,很难去类比,只是过程真的很像,李世民成为了最大赢家。
……
通知白起等人进入御书房,刘峰摆手示意众人免礼,随后起身来到案几前,在上方,摆着长长一卷地图。
经过数次改版,华夏地图上仅剩下了十三路诸侯。
包括草原铁木真、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并州刘秀、凉州杨坚、幽州孙文磊、雍州嬴政、占据冀州、兖州和青州的李世民、徐州刘邦、豫州赵匡胤、益州刘彻、荆州朱元璋、交州司马懿,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虽诸侯数量少了,但惨烈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任何一场大战,损失的不再是几万人,几十万人,而是几百万人。
这甚至比华夏任何分裂时期都要来得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