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官运也能从天而降

官差停在水家饼店门前,等待队伍慢慢聚拢,张太兴带领的欢迎人群也自然沿着饼店围成一圈,成了吃瓜群众。

“这水家饼店又出什么事了?”有人窃窃私语。

“不像啊,要是真出事,那来的应当是捕快才对呀。”有人小声回答。

“好难说,水家老板娘和掌柜的不明不白的死了,说不定捕快查不出结果,惊动了知府大人了呢?”

“话不能乱说,你看知府大人下轿了。”

人群安静下来,前面轿子的知府掀开轿帘踩着轿踏下了轿,两个带刀护卫分列左右,轿夫把轿子抬到一边,道路很快被清理出来,后面的军爷也很快跟过来了。

为首的一个少年王爷,翻身下马,身后立即跟上来七八个黑衣扈从,个个神态威严,杀气腾腾,衬得衙门的差役,一个个像大户人家的家丁一般。

官差首先通报:“水家饼店郑小天跪接喜报,大中夏帝国太阴知府受乡贤察举,特荐封古镇水家饼店郑小天为本郡孝廉!”

声音拖得很长,围观的镇民一下没反应过来,全都愣愣的围观。

郑小天也是一头雾水,难不成今天的好事,是落在自己头上的?

这之前没有先兆啊。

不对,说完全没有预兆,也不完全对。那次梁闻天跟自己平息冲突后,曾说过要找机会“推举”自己,梁闻天归乡暂居,以他的身份,那就是个最有份量的乡贤。

看来还是自己小心眼了,梁闻天的胸怀实在让人钦佩。

果然在知府出轿的时候,居然与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梁闻天互相揖让,然后二人共同迎接少年王爷,这个人郑小天认识,那是跟曹国旧有过小冲突的骆王柴云。

官差引路,三人共同走向饼店。

郑小天接了文书,恭迎三位贵人。

即使他目前经历过很多,但现在他还处于懵圈状态,知府亲自上门宣读文书,骆王亲临祝贺,从不露面的梁闻天也亲自登门,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难道一个孤苦少年,就这样忽然人生翻转了?

本朝武王,自从偃旗息武后,倡导以孝治国,各乡郡察举孝廉,是为帝国输送人才的渠道,反言之,那些被举为孝廉的人,各个郡名额极其有限,通过审核,会直接赴京为官,如此好事,为什么会降到自己头上?郑小天还没有想明白。

虽然张姑娘对官府没有兴趣,但今天事发突然,以张姑娘的素养,绝不会转身把来客晾在一边的,张璋儿指吩今天没去读书的张小水和葛一婧搬来坐椅,寻找垫子,擦拭桌椅,毕竟待客之道,不容马虎。

张小水特别机灵,上下奔忙,沏茶倒水。

郑小天向各位官员深施一礼,“王爷,各位大人,小店简陋,还望各位贵人原谅招待不周。”

知府大人面带和蔼之色,“郑孝廉不必客气,孝廉舍身护主,虽不是水氏亲生,但胜似亲生,此孝之大也。至于谦以简陋,正所以廉者矣。今日得获朝廷批示,完全是梁大人倾力举荐和骆王殿下尽力斡旋的结果。所以孝廉先不必自谦,知道报答梁大人和王爷的大恩才是最关紧的。”

还没听郑小天说话,梁闻天便儒雅的一笑,“林大人抬举闻天了,郑孝廉孝心感动乡里,而且一心为了镇民着想,这不前几天还从魔窟里救出了几个封古镇的无故童子,封古镇灾难重重之际,年轻人中,有此表率,那不光是小镇之福,也是帝国之昌盛的应有之意。这不,有骆王殿下的共同举荐,才有今天的盛事!”

郑小天道:“感谢梁大人,骆王殿下的抬举,小的不过是一介小民而已,荣幸获得大人王爷垂青,感激不尽。”

骆王虽然年幼,但显然出身皇室,那说话的水准可不是造的,“郑孝廉实至名归,乡郡典范,加上有梁大人保荐,本王尽一些力,那也是应当的。中夏帝国,缺的就是郑孝廉这种孝义恩亲,扶危济困的贤人,本王不过是举手之劳。”

郑小天心说,梁府和骆王当初是如何对自己的?现在忽然都改变态度,固然是因为自己确实有“舍身护棺”的“孝义之举”,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对方看到自己迅速增长的实力,才愿意笼络吧。他甚至有些担心,这些人是不是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所以才急于与自己接近呢。

莫非是因为金线竹?他知道,多方势力争夺封印的主动权才刚刚开始,但金线竹被剑魔“买”走,想夺回目前自己还不够实力,他们肯定还有更深的目的。

“骆王殿下,那日在下的朋友冒犯了殿下,殿下能如此宽厚仁德,虚怀若谷,真是让在下非常感激!”

骆王笑道:“郑孝廉快别说那日的事,本殿对属下约束不够,差点冲撞了封古镇乡贤,想想还真的是让人惊心!还好现在大家都好,以后郑孝廉有用着本王的,尽管说一声,有机会一定到小王的小城一聚,让小王以尽地主之谊!”

知府脑子转得快,惊奇道,“梁大人熟悉本镇乡民,可以理解,没想到骆王殿下也是郑孝廉的老相识!骆王不计前嫌修书举荐,令人感动!难怪童谣有云:‘骆王府,百业全,名天下,举乡贤’!老夫原是耳闻,现在是目睹了!幸甚!幸甚!”

客套了一会,梁闻天道:“骆王和林大人今天能光临小镇,小镇无比荣光,趁此机会,在下在府中略备小酌,还请骆王和林大人能移步寒舍,在寒舍一叙。本来今天是郑孝廉的喜事,大家应当在饼店饮宴,但郑孝廉这里乃生意之所,不能耽误了生计,郑孝廉也一并前往,也好为以后走动开个先河,如何?”

知府一听乐了,“梁大人,你是中夏儒学北斗,如果能到府上叨光,顺便请教《诗》《礼》一二,那可是下官梦寐以求的。骆王殿下,你意下如何?”

柴云笑笑:“小王愿一同前往。”

既然大家都这么想了,郑小天也不好说什么,再说了,郑小天忽然有了个孝廉的官衔,自己却没有任何经验,到官场老油子家坐坐,自然也能学到如何处事。

张姑娘看这伙人要去梁家了,长吁了一口气,饼店什么也没准备,真不知道怎么招待这一行人。难不成给来人每人发一块饼?这显然听起来都十分可笑,如果做出来,说不定隔几日就成为笑料传到京城了。

梁闻天适时的这么一提,的确给饼店一个最合适的台阶。

而郑小天心里,却是在想,这个梁闻天对今日之事,肯定是提前就十分清楚的,他只所以封锁消息,让郑小天手足无措,然后自己轻松解围,既显出了自己家世显赫,又让郑小天心存感激,还趁机笼络了知府和王爷,这一石三鸟的出手,真真的心机太深啊!

不过只要能让一行人离开水家饼店,郑小天就真心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