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弘农杨氏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九零章弘农杨氏经济体制改革
杨天保与李婉宁回到观国公府的时候,观国公府刚刚吃完晚饭。
他的大哥杨思谊不怀好意的望着杨天保,又怂恿着他的夫人梁氏提醒杨恭仁,产业入账的事情不能再托了。
杨恭仁人虽然老了,但是眼睛确实是有点花,不过却不糊涂。他不等梁氏开口,直接道:“大郎!”
“儿子在!”杨思谊急忙一脸严肃的样子躬身而立。
杨恭仁沉吟道:“通知各房族老,宗祠东配殿半个时辰后召开会议!”
杨恭仁虽然是观王房族长,然而观王府并不是专门指杨雄的七个儿子,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弘农杨氏长子杨牧的后代,在杨雄时代被隋朝追封为观德王,所以才会自称观王房。事实上,他们是泛指,弘农杨氏杨牧到十五世孙杨执柔这一支,其中还包括,杨达一支,杨士贵一支。
听到这话,杨思谊心中一喜。
只要是召开宗族大会,肯定是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普通的事情根本就用不着宣布,当然,最近一次宗族大会还是在三年前的时候召开,那个时候是为了让杨天保认祖归宗。
除非这一次宣布的事情与杨天保认祖归宗一样重要,比如开除祖籍。
像杨天保这种自私自利的性子,确实是够得着开出祖籍的。毕竟,一个家族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比如像杨天保这样公然对抗祖宗之法,想要自立门户的,不好意思,那只有清除出弘农杨氏观王房。
杨天保听到这话,也感觉凝重起来。
李婉宁的小手已经浸出汗,她紧紧的抓着杨天保的手。
然而,就在这时,梁氏装模作样的望着李婉宁道:“弟妹啊,你有所不知,非杨氏子弟不得入宗祠!”
李婉宁反而不紧张了,她缓缓松开杨天保的手,转而望着梁氏道:“大嫂,莫非你想进入宗祠?”
女人不是不能进宗祠,除非一种情况下,公婆双亡,夫丧的情况下,那就可以自由出入宗祠。当年杨雄的父亲杨绍死后,其母被封为隋朝广平国王妃,在开皇十七年才去世,享年八十岁,比杨绍多活了足足二十六年。那个时候杨雄只是名义上的族长,而广平国王妃就像太后一样,不仅可以监督杨雄,还可以进入宗祠拜祭杨绍和杨氏列祖列宗。
不光是杨氏这样,其他大家族这一条也是墨守成规。
梁氏是嫡门嫡长大妇,如果她可以活得更久,自然可以像广平国王妃那样自由进入宗祠,还可以掌握着杨氏大权。
梁氏一呆,心道:“差点着了小蹄子的道了!”别看李婉宁轻飘飘一句话,差点把梁氏引入两难之地。想进入宗祠,就像朝廷里想谋反一样,这个罪名太大了,大到她的脑代顶不住。
梁氏摇摇头道:“大嫂是妇道人家,怎么可能进宗祠呢?”
李婉宁道:“谁说妇道人家不能进宗祠?莫非大嫂连这点规矩都不知道?”
梁氏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然而眼下却被李婉宁几句话带到沟里去了,她并不是不知道女人可以进宗祠,只是想向杨恭仁这个郎舅表明,她无意进入杨氏宗祠,无意谋夺杨氏大权,更不是想诅咒杨思谊早死。
可是,现在李婉宁却直接质疑她不懂规矩。
梁氏急忙解释道:“我……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李婉宁淡淡的笑了。
心道跟我玩宅斗,你知不知道本宫生长在什么地方,那可是人吃人的皇宫,她自从出生以来,天天看到的就是女人踩女人,女人斗女人,在皇宫那个地方,没有两把刷子,会死得非常难看。
杨思训的媳妇李氏望着杨思训,压低声音道:“弟妹不简单!”
杨思训郑重的望着李氏道:“你们李家的女人,都不简单!”
杨思训的夫人出身陇右李氏,却非李渊的孙女,而是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孙女,算起来倒与李婉宁平辈,不过他们成亲时间早,当时李亮才是海州刺史,他的孙女嫁给杨雄的孙子,已经算是高攀了。
李氏淡淡的笑道:“奴家省得!”
杨思训话不多,心眼却也不少,大嫂和大哥处处针对老三,这是要逼着家族分裂啊!
杨思训退后两步,走到杨天保身边推了推杨天保道:“老三!”
“二哥!”
杨天保对杨思训一直都非常客气。
杨思训沉吟道:“咱们是一家人,吃亏占便宜,都没有外人!”
杨天保疑惑的望着杨思训道:“二哥的意思是……”
“云州的产业,实在不行,你让出来吧!”杨思训拍拍杨天保的肩膀道:“大局为重,杨氏不能散了,阿爹还要脸呢!”
如果杨恭仁的三个儿子要分家,那么最丢人的肯定是杨恭仁,教子无方,这将成为杨恭仁身上最大的污点,以后他在朝野,别想抬起头做人了。
杨天保苦笑道:“二哥,这不是让不让的事,我是……”
不等杨天保说完,杨思训道:“我知道,你有部曲要养,身边也要打点,万年县有我一座田庄,那是你二嫂的陪嫁,庄子不大,收入倒也可观,你先用着!”
杨天保听到这话,感觉久违的温暖。
二哥,真是一个厚道人。
其实李亮在隋朝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重臣,财产有限,虽然万年地段不错,不过那个庄子才一千亩地出头,而且还有三分之一的是三年休耕的劣田,一年撑死也就收入几十贯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房族老陆陆续续抵达宗祠的东配殿,排在东配殿两厢的软榻上,坐着的都是各房的族老,至于杨天保和杨思谊,都没有位置可坐,当然以后除非把老家伙们熬死了,辈份上去了,就可以坐着倚老卖老了。
来得最晚的,其实是杨恭仁的三叔,也是观王房辈份最长的人,现邗国公杨士贵。
杨士贵是杨雄的幼弟,这个弟弟仅仅比杨恭仁大三岁,也算是杨雄养大的,杨绍死的时候,杨士贵其实才七岁。
杨恭仁与杨士贵的关系不错,他们叔侄关系,情同兄弟。杨士贵的府邸在西市的西北角居德坊,距离亲仁坊有点完,而且是宵禁。
当然,宵禁的只是百姓,勋贵可以获得通融,就像管理交通的交警,也不是百分百铁面无私,松松手自然可以过去。
杨士贵一身酒气,打着哈欠道:“恭仁,这么晚了,让大家过来做什么?”
杨恭仁看着众族老到齐,这才起身道:“有些事,需要向大家商议一下!”
众族老闻言正坐,一脸严肃。
杨恭仁道:“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并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
听到这里,杨天保脸色大变,杨恭仁所言的话,就是杨天保当初用来说服杨恭仁要在内部进行变革。
事实上,任何组织和团体,如果没有内部变革,终究会淘汰,特别是在后世信息化背景下,如果腾讯没有用微信取代扣扣,而是让其他通信软件取代,那么腾讯还能保持信息产业龙头的地位吗?
熟悉阿里巴巴组织结构的人,才会发现,阿里巴巴其实涵盖了太多太多行业,当然最重要的是,励精图治,是为了杨氏的重新崛起,而非昨日黄花,落日余晖。
杨天保似乎明白了杨恭仁的决心,事实上要想改变祖宗之法,困难重重,就像国家的变法先驱一样,没有非凡的胸襟,没有强大如山河的气魄,是不敢尝试的。
众族老一脸震惊,他们不解的望着杨恭仁,想砸开他的脑子,看看他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杨恭仁接着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治国齐国,二者兼容,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
总之,一句话,杨恭仁长篇大论之后,毅然决然地向杨氏产业体制改革的雷区,殚精竭力地振兴杨氏经济,推进杨氏企业体制改革,致力于将杨氏产业工人、农业佃户、人才教育培养三位一体的大比重起飞。
杨恭仁为了改善杨氏人才走出去的战略,实现杨氏可以影响关地方官府,杨氏族学准备开展第一次扩招,采取人海战术,改变原来的精英教育,将杨氏部曲、佃户、工匠子弟,一视同仁,择适龄儿童,统一入学,采取开蒙、淘汰、深入教育的方式,广种薄收。
打个比方,原来杨氏族学的规模就是三五百人,这些人就算有一半的人可以成材,事实上也只能走出一百多人,除了身体原因,过早离世,或者恩将仇报,改换门庭的白眼狼,那么杨氏事实上每十年,也仅仅可以培养出一百个县令的储备官员,甚至更低。
现在杨恭仁要将杨氏族一分为二,精英班专门教育杨氏子弟以及精英学生,普通学生在启蒙后,进行淘汰,采取自然法则,优胜劣汰。
当然,能采取这种方式的,自然是杨天保这个缺德冒烟的货,他就是把后世的升学考试,给改头换面,弄到在大唐。
以大唐的财力,要想全部培养杨氏的数万佃户、工匠和部曲,这根本就不现实,这个时代生育率实在太惊人了,每家每户都有两三个孩子,七八个的也不罕见,数万户就是十数万名学生,这个负担太重,杨氏承担不起,亲自体会过,杨天保才明白,办教育是多么的费钱。
第二项大改革,就是全面提高杨氏产业工匠的福利待遇,其中工匠子弟原本是没有机会进入杨氏族学学习进修的,现在给他们一个机会,可以统一开蒙,接受这个时代的蒙学教育,就像后世的小学生,然而并非所有的小学生可以成为中学生,必须经过考试。
自己不努力,自己承担自己的后果,怨不得别人,省得将来填鸭式的教育,教出一堆废物。
除了可以让工匠上学,也鼓励工匠发明创造,改善生产技术,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工匠,给予股权奖励,当然这个股份是非常少的,微不足道的万分股之一。
同时,产业工匠采取全员绩效的方式,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报酬。
农业方面,则是鼓励佃户开展绩效种植方式,杨氏土地收成,采取固定收租,承包到户,鼓励个体化种植。
最重要的部分,则是产业产权的改革,以改原来杨氏子弟所有创业,创业完成,杨氏就把这个产业拿回来,创业人员没有任何好处,所得与不创业人员一样的分配,根据血缘关系分配例钱,这样容易打消杨氏子弟的创业积极性。
现在,杨氏子弟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创业资金和创业资源,一旦创业完成,杨氏按照比例收回一定股权,不干涉子公司的运营,就是杨天保的资本投资模式,杨氏就是一个庞大的投资基金。
这一场改革动员会,足足开了一夜,所有成员,全部聚精会神的听着杨恭仁的改革计划,还有详细的产业布局与分工。
杨天保也不是没有损失,他的云州皮具坊交出五成股份,而羊毛纺织坊则交出四成半股份,而北啧的盐矿则交出三成的股份,这样以来,杨天保以后每年的收益会减少将近一半,十数万贯的利润则要上交杨氏。
不过,任何人不会干涉杨天保的具体经营和人员管理,对于其他人而言,则是意外之人,比如杨师道,原本他已经失去了对灵州产业的管理权,也失去了利润分成之权,按照他的分成,每年可以获得的基础分成大约是三千贯出头。
杨氏给杨师道的好处,相当于李世民开给杨师道俸禄的八倍多,怪不得官员心向家族而非朝廷,利之所在。
不过,现在杨师道则重新获得灵州产业的管理和股权,每年将获得收益多达一万余贯,如果杨师道将灵州产业恢复到他在灵州担任灵州总管时的水平,他每年将获得两万多贯的收益,这是朝廷俸禄的五十多倍。
当然,这也不是人人得益,至少像杨思玄、杨思哲等无所事事的杨氏子弟,从现在开始,他们的例子将有过去的每个月五十贯开支,削减到了现在的二十贯,减少三分之二。
不过,这些没有实职,既没有入仕,也没有在仕林间获得名声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话语权,想张嘴,他们获得好处的老子一巴掌抽过去,一边哭去。
连续一整夜的会议,让杨恭仁疲惫不堪,杨天保看着杨恭仁的身体有些摇晃,他急忙上前扶住杨恭仁。
杨恭仁看着杨天保道:“三郎,现在这事如你所愿!“
”阿爹,时间会证明你今天是多么英明!“杨天保拍着杨恭仁的马屁道:”再过两年看看,杨氏的产业收入将会翻番,未来将会成倍增加,就算富可敌国,也未必没有可能!“
杨恭仁苦笑道:”只要让我将来有脸去见家翁就可以了!“
杨天保笑了笑道:”要不,阿爹先去歇息?“
杨恭仁道:”不急,有些事情,当断则断!“
杨天保听出了杨恭仁的意思,冯少东尽早要撇开关系,杨天保摇摇头道:”这口气我咽不下!“
杨恭仁理解杨天保与冯少东是平辈论交,但是情感是情感,理智是理智,现在所有的问题矛头直指李元昌,但是他是李世民的亲弟弟。
如果是对他有威胁的亲弟弟,倒是容易对付,关键是李元昌对李世民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他是亲王!“
”亲王也非无懈可击!“杨天保认真的道:”我要让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惹了我,是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