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盛会(完)

梦坡斋内。

所有人都敛气屏息,等待金竹公出题,贾琮则暗自思量着,他虽然能把很多宋词宋诗倒背如流,可要是写出来的和他现在的境遇不符,就张冠李戴了,绝对瞒不过梦坡斋里所有的人。

比如他这个年纪不能写那些老气横秋的诗词。

刘先想了想道:“既然写过咏梅的诗词了,那你就再作一首写雪的诗词吧!”

众人都把目光放在了贾琮的身上。

贾琮想了想,有一首词最合适,自己只要改动一点即可,没办法,自己写不出来,只能抄了。

贾政面色有些担忧,唯恐贾琮写不出好的诗词来。

贾琮心中松了一口气,略微沉吟,酝酿了一番,提起笔在砚台里沾了沾墨汁,在展平的宣纸上抄了起来。

“采桑子·观书有感”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颇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贾政亲做诵书官,贾琮抄一句,他大声读一句,一词读罢,满堂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书桌旁那个略显消瘦的身影。

刘先也是满脸的动容,叹道:“外面都道此子诗才天授,果不其然,今后怕再无人作雪花词矣。”

贾琮搁下笔,朝所有人拱了拱手,淡然道:“学生才疏学浅,班门弄斧,诸位前辈见笑了。”

“贾琮,你不仅诗才天授,而且心性极佳,老夫本欲收你为徒,奈何老夫年事已高,已无余力,而且你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进学科举,所以……”刘先又朝贾政道:“如存周不介意,老夫今日就越俎代庖一次,替贾琮选一个进学之处,存周意下如何?”

贾政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刘先能收贾琮为弟子,了却自己几十年的遗憾,不过他也知道刘先一辈子从来没有收过徒弟,他也不能强求。

而最重要的,贾琮今日得到了金竹公的认可,往后无论是科举还是仕途肯定能顺风顺水,如此就够了。

“那就有劳金竹公了。”贾政朝刘先行了一礼,面色恭敬。

刘先笑着点点头,抬起眼朝堂下众人看一圈。

八大书院和很多大儒们本来以为金竹公要收贾琮为弟子,心中早已放弃,没想到此刻竟然峰回路转。

贾琮的天资,他们有目共睹,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若是能把如此天才收录门下,传出去自己的名声也会很好听,况且,贾琮得到了金竹公的肯定,无形之中就等于和金竹公有了一层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人迎着刘先的目光,个个昂首挺胸,满是期待。

刘先环视了一圈,面色奇怪,回头朝站在身后的贾政问道:“存周啊,没有去请陈伯行吗?”

贾政连忙道:“请了,打发去陈大学士府里送请帖的小厮回来说,陈大学士前几日偶感风寒,不能见风,所以没来。”

陈伯行,字彦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掌院就是执掌翰林院,一把手的意思,也叫翰林院大学士,官位从二品,状元出身,今年不到五十,学问渊博,性情刚烈,一身正气,与刘先是忘年交,亦师亦友。

听到陈伯行的名字,无数人面露失望之色,比功名,他们多是进士之流,比官位,别人是从二品的紫衣大员,他们连九品的官都不是。

“老夫也有十几年没见过彦长了,他学问之渊博,老夫都自叹不如,此子若是拜了他为师,必能进益。”

贾政大喜,说到底,张伯行才是最合适的人选,翰林院大学士,可是号称天下学问最渊博的人。

“全凭金竹公做主。”贾政恭声道。

刘先又对贾琮道:“你的意见呢?”

贾琮没有拒绝的道理,对刘先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道:“学生谢过金竹公!”

刘先笑着点点头,正欲再说些什么时,就看见一个奴仆快步走了进来。

那奴仆走到堂下,朝贾政跪下道:“老爷,老太太打发人来请三爷去荣禧堂。”

贾琮心道十有八九是之前贾宝玉被贾政撵出去的那件事。

贾政皱眉道:“可曾说是何事?”

那奴仆欲言又止,似乎有些犹豫。

贾政见状心中越发慌乱,要是今天老太太当着金竹公和士林大半的大儒,名士和他的上司,下属们把贾琮再打个半死,那他直接找根绳子一了百了算了,否则出去也要被别人活活笑死。

“还不快说!”贾政喝道。

“老爷……来传话的平儿姑娘说,许是因为宝二爷的事情……老太太发了火……所以……”

贾政闻言又急又怒,身子不由得晃了晃。

众人见状,面色疑惑,贾琮连忙上前扶住站不稳的贾政,宽慰道:“老爷莫急,老太太想见琮,琮过去一趟就是了。”

“不!你不能去!”贾政咬着牙低吼道。

“你回去告诉老太太,说琮儿有事走不开,等晚上再去给老太太磕头请安!”贾政朝跪在堂下的仆役吩咐道。

那仆役不敢不从,连忙跑出去回话了。

刘先面色奇怪道:“存周,出了何事?”

贾政被贾琮扶着坐到刘先旁边的椅子上,强笑道:“些许家事,让金竹公见笑了。”

正说着,外面又进来一个仆役,跪下道:“老爷,外面的宴席齐备了,林管家打发奴才来问老爷的意思。”

贾政慢慢起身,朝堂下诸人行了一礼,道:“诸公,还请入席,招待不周之处,政改日再上门请罪,请。”

是个人都看能看出来刚才的事有隐情,可客随主便,他们也不好说什么,纷纷起身,朝堂上的刘先和贾政行了一礼,在仆役们的引领下,各自出去了。

自有贾珍贾琏等人在外面陪客。

众人刚离去不久,之前进来传老太太话的那个仆役又进来了,跪下道:“老爷,老太太又使人来请三爷过去了!”

贾政闻言心中气恼,只想立刻把贾宝玉抓起来活活打死,肯定是他那个不肖子回去找老太太告自己侄儿的状了。

“存周,何不一同前去?正好老夫也进去拜会夫人一番。”

刘先和贾代善是同一辈的人,贾代善虽是国公,清贵程度却远不及刘先,贾母见之都要行礼,刘先称贾母为夫人,这个称呼,不高不低,刚刚好,再比刘先小一辈的,则要尊称贾母为太夫人。

贾政无奈的叹息一声,和刘先朝荣禧堂去了。

……

荣禧堂里,气氛凝滞到了冰点,贾宝玉不知道怎么回事,趴在贾母怀里呜呜的哭着,老太太黑着一张老脸,只等着贾琮过来。

“老爷和三爷来了!”外面撩门帘子的小丫鬟往里传道。

那小丫鬟见贾政等人进去了,又小声嘀咕了一句:“还来了个老头儿。”

旁边一个大一点的丫鬟用手指敲了敲小丫鬟的脑门,教训道:“这话也是能乱说的?”

那小丫鬟揉着微微红肿的脑门,连忙闭上了小嘴。

荣禧堂内,迎春她们见有外男入内,连忙起身用袖子掩着脸,就要往后堂退去。

古代的女子极为保守,几乎都是养在深闺里,除了自己家的男性亲人,出嫁前不能再见其他外男,这是妇德。

贾母看见刘先在贾政的搀扶下进来,老眼一亮,阻止带着迎春,探春,惜春,尤二姐,尤三姐往后堂退去的李纨,喜道:“金竹公面前,不必避讳。”

尤氏,王熙凤,秦可卿是出了嫁的,不用避讳,李纨是寡妇,则需要避讳。

贾母在鸳鸯的搀扶下起身,颤颤巍巍的给刘先福了一礼,刘先还了一礼,笑道:“夫人这些年来可好?”

看到刘先,贾母就想到了自己的亡夫,想当初贾代善还在的时候,荣国府里经常能看到刘先的身影,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故人还在,自己的丈夫却已经逝去十几年了。

念于此,贾母悲从心来,老泪纵横,颤声道:“好,老身一切都好。”又连忙请刘先坐到自己旁边的软塌上,中间隔着一张小桌子。

那个位置,原本是贾代善的,后来被宝玉坐了,如果今天要是让刘先坐在下面的座位上,传出去,贾家绝对会被那些读书人骂个狗血喷头。

贾琮跪下道:“孙儿见过老太太。”

这是贾琮第一次在贾母面前自称“孙儿”,之前他都是自称“琮”的。

贾母淡淡的瞥了一眼贾琮,慢慢熄灭了心中的怒火,她不愿意在刘先面前失态,反正这庶孽很快就要出府去了,到时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最好永远都不要再见到。

贾母没有让贾琮起来,而是指着站在一旁的贾宝玉,对刘先道:“金竹公,他叫宝玉,是个极好极聪明的孩子,写的一手好诗,外面的人都夸他是神童呢!”贾母自卖自夸着,又朝贾宝玉道:“宝玉,快来见过金竹公。”

贾政以袖掩面,羞臊的没脸见人。

贾宝玉害怕的看了他老子一眼,发现贾政掩着脸没看他,心里松了口气,走上前,给刘先磕了一个头,道:“晚辈见过金竹公。”

刘先知道贾母是什么意思,看了一眼一直跪在堂下,面色淡然的贾琮,又看了看跪着的贾宝玉,呵呵笑道:“不错,是个极好孩子,起来罢。”

贾母心中欢喜,李纨面色羡慕,贾政只想赶快离开。

刘先看了一圈,朝贾母问道:“老夫听闻贾琮是恩侯的孩子,怎么今日不见恩侯?”

说起来,贾赦的字,还是刘先给起的。

贾母连忙吩咐王熙凤去找贾赦。

……

原邢夫人院,贾赦正搂着美妾呼呼大睡,做着自己成为京营节度使,号令十几万京营将士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