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动(一)

皇城,大明宫,御书房。

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中年男人看完手中的奏折后,狠狠的把自己常用的一块镇纸摔到地上,玉质的镇纸撞到御书房用金砖铺的地面上后,瞬间化成碎屑,四散溅落。

这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中年男人,正是御宇了大刘十余年,当今是天子,神元帝刘武。

大刘规定皇帝才能穿明黄色的龙袍,太子穿的是杏黄色,其他皇子用金黄色。

“这群该死的混账!”神元帝刘武怒骂了一句,又对下面跪着的一个老太监道:“去,宣忠礼亲王刘琚御书房觐见。”

“是,主子。”那老太监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跑出去传旨了。

当年太上皇共生十二子,刘武排行第六,十来个兄弟,刘武唯独和刘琚交好,刘武亲母早丧,刘琚的母亲对他视如己出,关怀备至,刘武和刘琚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至亲兄弟,不是一母同胞胜似一母同胞。

历朝历代的更替,很多都是由夺嫡引发的,当时的太子刘理,并不是大皇子,而是二皇子,大皇子刘贤被立为太子后,第二年就得了让太医院太医和天下所有名医都束手无策的恶疾,药石不能医治,于是,大皇子刘贤就在极度的痛苦中,呜呼死了。

国朝不可无太子,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太上皇就在大臣们和宗室诸位亲王的建议下,立了二皇子刘理为新的太子。

这个刘理生性暴虐,昏聩无能,如愿以偿的坐上储君的宝座后更是肆无忌惮,干了许多天怒人怨的恶事,可谁也拿他没办法,他以后是要登基称帝的,若是这个时候得罪了他,岂不是给将来埋下祸根?

刘理之前和刘武一直不对付,当上了皇太子后,一直使尽手段对付刘武,其他八个皇子很快和刘理站在到了一边,为虎作伥,同流合污,一起欺辱刘武。

那几年,刘武在刘理的势力下活的很艰难,只有刘琚一直在他身边支持他。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恶事做绝的刘理很快得到了报应,有一天突然就暴毙在自己寝宫里,太医们查验了几十番也找不到死因,只好对外面宣称太子刘理是“无疾而终”。

短短三五年之内,大乾连死了两个太子,天下震惊,社稷不稳。

大臣们和宗室亲王们又要开始“选举”太子了,刘武很快的在余下的十个皇子中脱颖而出,所有人都说他文武兼备,忠孝贤良,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天下没有什么事能瞒过太上皇,只要他想知道,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至少很多大臣们私下里都是这么说的。

太上皇对刘理并不满意,所以他当选太子后,太上皇没有让他去太和殿听政,历朝历代的太子都要听政的,这样可以早日熟悉政务,也能对文武大臣有一些了解。

刘理不是不想听政,而是数次请求都被太上皇拒绝了,理由是:年岁太小,再过几年。

刘理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也不在意,反正这天下迟早都是他的,平日里只在外面吃喝玩乐,欺男霸女,该他这个太子做的事他一件没做过,该他尽的责任他也一次没尽过。

刘武被刘理压着的那两年,太上皇也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发现刘武在逆境之中也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张弛有度,进退有序。

这让太上皇极为满意,这不就是一个天生的皇帝种子吗?

刘理暴毙那年,刘武就做了皇太子,那年他刚满二十四岁,太上皇悉心教导,传授了他很多驭人之术和帝王之道,三日一小朝,七日一大朝,十年来他次次不落,在他还没登基称帝时,就以皇太子的身份参与到很多国家大事中去了,善听人言,谦虚好学,群臣无不敬服。

因为早年南征北战留下的病根,太上皇这些年早就生了隐退之心,如今看到刘武如此优秀,太上皇就把皇位禅让了给他,做起了太上皇。

刘武称帝那年,太上皇钦赐年号“神元”,于是刘武就成了神元帝。

刘武登基后,不负众望,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在几年内就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万民归心。

刘武登基后立刻封了刘琚为忠礼亲王,位列宗室诸亲王第一,参与政事,那年,刘琚刚满三十岁。

而那些之前和刘理欺辱国他的八个皇子,刘武一人送了一个郡王的帽子就打发了。

郡王比亲王低一等,一般都是封给皇太子之子或者亲王之子的,与国公并为从一品。

皇太子登基后,一般会给自己的兄弟封王,那八个皇子按理也是要封王的,可刘武只封了他们做郡王,这不是封赏,这是羞辱,是报复。

那八个皇子哭爹喊娘的去求太上皇做主,太上皇却置之不理,心中对刘武的做法极为满意,刻薄寡恩,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宽容大度的皇帝是走不远的。

刘琚被封为忠礼亲王后,很快的就平步青云,位于宗室之首,甚至很多太上皇的那些兄弟,老亲王们,也得给他三分面子。

无论什么朝代,什么时候,跟对人是最重要的,而刘琚就是刘武潜龙在渊的时候,最生死与共的兄弟。

而其他那八个走错路的皇子,这十来年下来,有两个因为“密谋造反”被满门抄斩,还有两个因为“诋毁躬亲”被全家流放到黑辽了,只剩下四个躲在宗室里苟延残喘,摇摇欲坠。

自古天家眼里没有亲情,只有江山。

……

东城,怀德坊,一座八进的大宅子,门匾上题着五个鎏金大字:忠礼亲王府。

已是深夜,街面上早已没有了人影,除了巡夜的五城兵马司和京营的兵士,连一条狗都看不见,亥时,神京城已经宵禁了。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打破了街面上原本静谧的氛围,声音很大,很快就吸引来一队挎着刀,提着灯笼巡夜的五城兵马司兵士。

领头的一个壮汉,打着哈欠,抽出刀就想上前抓人,好大的胆子,宵禁了还敢在街上溜达,找死呢?

不过壮汉借着清亮的月光看清敲门的是何人后,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地下,弯着腰塌着背,招呼手下的人撒腿就跑,速度之快,瞬间就消失在了黑暗之中,仿佛不曾出现过一般。

那大汉一边伸着脖子跑,一边在心里暗自庆幸:他姥姥的,若是当时自己傻乎乎的冲上去惊扰了他们,自己有一万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巨大的敲门声很快惊醒了睡熟的门子,隔着门,里面传来几句不满的嘟囔声:“谁啊?大半夜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家老爷早就休息了,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

之前在神元帝刘武面前跪着的那个老太监闻言大怒,朝身后的一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会意,走上前扯着公鸭嗓子,尖声叫道:“还不快打开门?陛下让陈公公来给忠礼亲王千岁传旨,若是耽搁了,诛你九族!”

这老太监叫陈鼎盛,打小就在刘武身边伺候了,到现在快四十年了,因他忠心耿耿,办事得力,跟了自己几十年,刘武登基称帝后,就封了陈鼎盛做大明宫总管太监,如今掌管着中车府,和刘琚一样,极得刘武信任,是心腹中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