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早朝
鲁仲连负责典客,也就是负责外交事务,目前鲁仲连随军出征,人还在墨县,所以代班的自然是原来的陈旭。
“奏。”
“陛下,有一小国名为琉瓦国,派来使者求见,他们想要投奔我们新国,希望我们新国提供保护。陛下是见还是不见?”
任天打开地图,搜了一下这琉瓦国,却是发现这个小国刚好卡在新国与烈国的交界处。
“为何要寻求我新国帮助?”
“据说是饱受烈国欺凌,需要经常向烈国上供,苦不堪言,国库已经出现财政危机,入不敷出。所以,琉瓦国想要摆脱烈国的控制,投入我新国。”
烈国因为有商鞅,而商鞅的技能里有一个叫重农抑商,换言之,烈国国内根本无法发展商业,配合另外一个技能霸道外交,基本上烈国都是向周围的小国要钱,不给?不给烈国的骑兵都出现在城下了,你给不给?
霸道外交:能够强制勒令周围所有的中立国家,让他们进行朝贡,朝贡获得的物品价值根据中立国家国力大小而定,最低每一次朝贡将会获得50金。
这就是商鞅的技能,所以在烈国附近的小国,真的是苦不堪言,等到被压榨的没有什么价值了,就被烈国无情吞并。
说到底,这些小国对烈国就只是工具人的存在而已。
任天看了一下地图,这个琉瓦国距离新国的边界还是有些远。
“新国目前兵力不够,无能为力,若是他们愿意,所有百姓可以迁徙进入我国,至于提供保护,无法做到,就这么回复他吧。”
“是。”
陈旭退了下去。
随后谢当出列:“陛下,西门豹与沈诸梁传来消息,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朝廷拨款,一个是区域内各城池的基础设施修建,一个是造船需要的资金,再一个是沈诸梁希望在沿岸建造烽火台。”
沿河岸边,虽然水上交通便利,但也容易遇袭,有河边烽火台的预警,能够保证河间郡水岸沿线的安全。
任天问道:“需要多少?”
谢当有些犹豫:“河间郡那边,需要一千金,西门豹那边,需要5五百金。”
“一千金?”
任天哼了一声:“一千金?沈爱卿当这朕的朝廷是捡钱呢?就算是捡钱,也没这么容易吧,治粟内史何在?”
宋准出列:“臣在。”
“上月新国的财政收支情况如何?”
“陛下,上个月新国财政收支,一共收入412金,支出151金,总共有盈余260金。”
“听到没有?一个月,新国的资金也才多260金,沈爱卿还好意思找朕开口,一开口就是一千金?”
任天沉着脸,颇为不悦。
谢当犹豫了一下:“陛下,可是目前新国的国库,还有一千多金左右。”
“一千多金给了河间郡,其余地方怎么办?再说,朕让他沈爱卿担任河间郡郡守,不是让他找朕要银子的,是朕找他要银子的,没有银子,自己想办法,什么事都找朝廷,他还当什么河间郡守?”
谢当低头:“是。”
任天又是看向谢当:“烽火台需要多少银两?”
“河间郡菏沿岸较长,烽火台数量较多,也需要两百金。”
“谢爱卿,你觉得这烽火台,有必要么?”
谢当抱拳:“陛下,未雨绸缪,臣认为很有必要,当今大陆,意外**太多,如平原郡,陛下也没有料到半路杀出一个烈国和宛国,若是西面呢,这河间郡我们新国只占了一半,还有一半隔着河,目前新国水师还没建立,也没多少战斗力,若是敌方水师攻过来,我新国沿河城池危矣。”
“行了行了,拨款,就拨两百金,剩下的让他自己想办法,没有办法,也得给朕想出办法来,军队也给了他,这要是没有办法,河间郡郡守这个位置,他还是别坐了。”
“那陛下,西门豹呢?”
“也让他自己想办法,别一天天到晚只盯着朝廷,开源节流,开源更重要。”
任天也是服了,怎么地方财政一直找朝廷要钱啊。
当然了,河间郡和林川东郡,现在也是新打下来不久,根本就没有多少赋税,繁荣度不高,也收不到多少钱,尤其是一些城池,在经过打仗的时候,因为进行过劫掠,民心还低,时不时就反叛,这个时候也要兵力镇压。
所以,河间郡和林川东郡需要一定时间的治理,将繁荣度提升上去,才能产生赋税。
谢当内心无奈,他也明白陛下对国库看得很重,目前国库资金就这么多,只能是紧巴巴地过吧。
任天也是说道:“谢爱卿啊,现在战事吃紧,不是朕舍不得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现在北面战局僵持,粮草消耗和辎重消耗,都是要钱的,再有,田将军和白将军两人,也是给朕传消息,士兵不够,又要进行训练,河间郡和林川东郡,先缓缓吧。”
“是。”
谢当退了回去,蔺相如出列,抱拳说道:“陛下,臣有奏,目前经过一月多余的战乱,我国也的确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不如先与烈国等国求和再说?”
新国和烈国一样,接连打下了河间郡和林川东郡,也需要时间来消化,提升城池的民心和繁荣度,同时两个郡内必定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资源,甚至这些郡县内还会有在野人才,所以先消化发展,稳住了再做打算。
“蔺爱卿,对面烈国和你也是一样的想法,不急,现在的停战协议签了等于没签,北面先如此僵持着再说。”
现在僵持,也是没有办法,其实在平原地带,也可以修建城墙了,不是城池的城墙,而是类似于长城的城墙,平原地形开阔,修建这种城墙,有利于抵挡骑兵进攻。
只是,成本太大了。
再加上这个城墙一修建,万一疆域扩张,这个城墙基本也没什么用了,所以基本上不会选择修建城墙。
御史大夫屈满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陛下,臣也有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