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建庙宇宣战圣人
帝辛当然不可能手持双鞭,直接杀上圣人洞府去,之所以说是向圣人宣战,是因为帝辛将新建的先贤庙直接改名五圣庙,内中供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氏、轩辕黄帝五人,并且,将有巢氏、遂人氏的圣像放在五人正中,位列伏羲、神农、轩辕三圣之前!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帝辛内心深处藏着的野望,成圣!
在封神原文开篇就有一首古风: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在这首古风中,开篇就提及人族的这几位先贤,盘古化作天地,暂且不提。其中有巢氏、遂人氏还在伏羲、神农、轩辕三圣之前,但原文全篇除了这一处,就再没有提到过二人,既没有出场,也没有留下丝毫痕迹,这两位先贤,哪去了?
原文中已知的成圣之法有两种,一种道家斩三尸成圣,一种杨戬等人的肉身成圣,先不说成圣后的实力大小差别,起码算是迈入了圣人的门槛。那么,伏羲三人是怎么成圣的?以及,女娲是如何成圣的?
伏羲三圣成圣是不是因为人间的香火供奉?这一点帝辛不知道。但原文中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之后在翠屏山修建庙宇吸收香火重塑肉身,既然香火有重塑肉身的作用,那么香火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用处?
进一步推论,女娲掌握招妖幡,天下群妖听其号令,是不是因为妖族的供奉,享受妖族的香火,所以女娲才能够成圣?
所以帝辛起意修建五圣庙,就是为了验证心中的一个猜测,一个关于如何成圣的猜测。
假如真的是心中猜想的那般,火云洞伏羲等三圣是因为享受人族香火成圣,帝辛就准备以后找机会把自己的塑像也搬进五圣庙中去。
倒也不是帝辛想要走接受香火从而成圣的路子,毕竟火云洞三圣在封神世界的地位相对来说也不高,虽谈不上听元始命令,但地位比元始等斩三尸圣人低,那是一定的。
修建五圣庙这个手段也只是一个备用,一个参考一样,就如同后世小说常写的那些大人物,随手下了一招闲棋。能有效果更好,没有效果也没关系,等到自己真的有一天能走到那个地步,能起到一个触类旁通的作用,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当然,帝辛也不指望就靠建一座庙宇,就能寻找到成圣之法。而且,帝辛建五圣庙,特意把有巢氏、燧人氏供奉其中,不光是为了寻找成圣之法,也是为了探寻一个谜团,那就是有巢氏、燧人氏为什么会消失?他们到哪去了?如果真的把这个谜题解开,帝辛感觉天都会被捅个窟窿。
现在帝辛建五圣庙的举动就肯定是大大的得罪了现有的三圣,因为有巢氏、燧人氏势必会分走原本属于他们的香火。
帝辛知道圣人神通广大,此事必不可能瞒的过三圣,但帝辛不知道三圣对人间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会不会有人阻止帝辛供奉有巢氏、燧人氏。所以帝辛在昨日治国十策的圣旨上并没有说建五圣庙,只说建先贤庙,等事情已成定局,庙宇开始修建之后,帝辛才突然提出改名,要求供奉五位先贤,这时候就不会有人反对了,谁敢说有巢氏、燧人氏不是人族先贤?
至于说伏羲三圣的报复?反正三圣在未来的封神大战中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现在这般做法,顶多就是让他们更积极的帮助西岐而已,他们还能亲自出手对付自己不成?
帝辛现在颇有一种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的感觉,反正就这样了,爱咋咋地,真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帝辛自嘲的想,用死猪比喻自己的帝王,估计开天辟地以来,自己也是独一份了。
确定了五圣庙的事情,帝辛又回到每天上朝、看本、回宫、修炼的正常日子。自从帝乙驾崩之后,帝辛就一直没有什么时间好好修炼,即便是登基之后,诸事繁杂,光是上朝就需要半天,也没有多少时间,想要做个明君,真的好难。
此时的火云洞,伏羲突然站起,口中暴喝:“大胆”。神农、轩辕也是一脸诧异的对视了一眼,轩辕开口问道:“皇兄,那帝辛重新庙宇倒也罢了,怎的会想起将有巢氏、遂人氏也一体供奉?”
伏羲慢慢答道:“此事吾也不知,八卦演化可算前事,可测未来,唯独不能算计人心,帝辛供奉二人,许是无心之举,但对吾等而言,却不可等闲视之。”
轩辕:“那有巢氏、遂人氏不会借此重新得道吧?当年吾等~”,话未说完,被伏羲打断,“当年之事,不必再提,吾等既然做下了,就断无回头之理,而且吾等当年将他二人~,他二人今日也休想重生。”
伏羲继续说道:“虽然如此,我等不能坐视,当早日破坏二人塑像。”
轩辕又问道:“那吾等该当如何?那帝辛为当今人皇,我等也无法直接出手。”伏羲想了想,“现如今,成汤当灭,周族当兴,吾等虽无法出手,但可假手他人,吾意向那姬昌传授先天之数,以助其功成,二位皇弟以为如何?”
神农、轩辕同时抚掌大笑,“妙极,妙极”。
帝辛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举动,再一次影响到了圣人。原文中姬昌会演化先天之数,帝辛也以为是姬昌早就会了,却没有想到是伏羲传授。如果知道这一点,是不是修建五圣庙,也许就在两可之间了。
此时帝辛正在宫中一边修炼一边琢磨着以后怎么偷懒,啊,不,是怎么合理分工,给群臣身上压压担子,利于他们的成长,后世那些老板都是这么说的,自己也要学习‘先贤’。
正思量间,中大夫飞廉来报,“今有二贤高明、高觉愿来报效,不图爵禄,唯报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