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邻为壑

其实这种情形并不是叶行远所想见,如果流民内部大规模火并起来,那形势也就失去了控制,彻底失控的流民营对定湖省半点好处也没有。●⌒,

故而叶行远连忙高声道:“朱首领,朱小姐,不必伤了和气!此次藩台派我前来,是定下以工代赈的法子,雇佣流民开凿南北路渠,度过这几年艰难时事!”

这是叶行远离开省城之前,与潘藩台密商定下的策略。流民已经进了定湖省,不赈济不行,但只赈济也不行,所以就决定以工代赈。

定湖省从北到南,有汉西渠等数条古道,横贯汾江、汉江两大水系。将古渠疏通修补,然后不通水路之处再修建新的驿道连接,就会形成新的水陆通道。

完成之后,定湖、荆楚两省之间交通便能通畅十倍百倍。这项堪称巨大的工程,也是两省人多年的愿望,正好今日可借流民之手来实现。

当时叶行远提出这个议案,潘大人感到骇然,但也有所意动。如果能够坏事变好事,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关键就是怎么养活这八万人,现在官府仓库也拿不出太多粮食。

叶行远不慌不忙,又提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潘大人才拍案叫绝,同意了叶行远这奇思妙想的提案。

“以工代赈?”朱振翻了个白眼,强自忍耐道:“当今定湖省官仓中也没有余粮,哪里有钱粮来养我们?这是狗官们的拖延计策,哥哥千万不可上当。”

这还是算在他敬重叶行远的江湖名声,才这么说话,否则别人来跟他朱振说这句话,早就让人拖出去了。

你也知道定湖省都没有余粮,那还带着这么多流民踏入省境?你到底意欲何为?叶行远心中腹诽几句。

但面上只笑道:“朱首领不必担心,潘大人已经请省内大户募捐,为此次以工代赈筹备钱粮。必能保证流民渡过这春荒。”官府没钱没粮,但地方上的大户还是有点存粮的。

听到叶行远的解决办法只是常用的以工代赈,朱凝儿也略有些失望。不过她不动声色,只静静的听着叶行远的解释,此时反问道:“叶叔叔并非寻常人物,此言必定有的放矢,这钱粮来历且不论,但如今省内并没有什么大工程,又要我们做些什么?”

敢情你们对定湖省的情况都是门清啊?叶行远心中暗叹,父亲知道省中无粮。女儿又清楚省内没有工程,这还不是预先做足了准备?

人在屋檐下,他只能耐心答道:“原本潘大人上体天心,善待百姓,不忍轻动徭役,其实省内早有开凿南北长渠,重修驿道之议,但一直为潘大人所否。这一次却是恰逢其会,正好可以借流民之力。成此千年功业,也可救活这数万流民。”

南北长渠之议,确实在定湖省中曾经甚嚣尘上。因为定湖省江州城是天下交通枢纽之一,而荆楚省盛产木材、茶叶。大批货物都要贩运到定湖省再转运八方。

但也因为劳民过甚,南北长渠驿道的动议一直未曾通过。至于潘大人是赞成还是反对,那就由得叶行远随口胡扯了。

听到是这项工程,朱凝儿眼睛一亮。似是正中下怀。然而朱振却摇头苦笑,脸上更是忍不住露出了不屑神色,“叶公子。你若是说些别的了几百年都没人能干得成,潘大人又有何德何能,能成此功业?”

他死活不肯相信,而且态度也更变得生硬了许多,称呼不知不觉从“哥哥”变成了叶公子,这就是明显的转折。

几人说话又陷入了僵局,叶行远知道第一关未曾疏通,也不急于将后面的话讲明,总要留点时间给这父女反应。

朱凝儿出言笑道:“今日天色已晚,我爹爹连日操劳,脑子有些糊涂了。叶叔叔和唐先生远道来此,想必也是累了,不如留宿一晚。这等大事,我们明日再议?”

天色已晚?叶行远抬头望见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上,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不过这少女心智不凡,此言必有深意。叶行远再转头看她,她却低下了头,看不真切神情。

朱振有些恼怒,但又不好发作,又知道平日里女儿素来是作为他身边的智囊,心中必有主意。因此便打个哈哈道:“今日确实有些疲累,不免怠慢了贵客,叶公子与唐先生且先去休息,待明日养足精神,我们再细谈。”

他是个粗鲁的人,交待了两句场面话,不耐久待,当真就转身离去。朱凝儿微笑着再道个万福,飘然而去,自有别人来安排叶唐二人起居。

流民营里面一切从简,即使是布政使派来的特使,也得不到什么特别的优待,只有一顶小小的破帐篷而已。

叶行远也不计较,唐师偃更不敢抱怨,他们俩也不去与流民争夺口粮,只取了些清水,和着干粮胡乱吃了,便在帐中商量。

唐师偃缓过劲来,问道:“贤弟你这及时雨的名号,竟然有这等威力?我先前还有些嫌弃,如今想来,我也取个诨号就好了。”

果然还是不靠谱的猪队友,在江湖上行走,难道靠一个诨号就行?叶行远是硬碰硬斗了知县,又逼退五品按察使司佥事,侥幸赢得一场天降春雨,这才博得江湖人的尊敬。

江湖人最敬重的是什么,就是敢跟官府叫板的豪杰人物。否则只一个及时雨的诨号,又顶得甚用?唐师偃这会儿又在瞎琢磨什么?

“依我想着,我乃一府名士,纵然混迹江湖,也不能掉了身份。年轻时候我喜着白衣,不如取名叫做‘白衣秀士’如何?”唐师偃兴致勃勃的询问叶行远。

果然是要水浒大集会了!叶行远无奈摇头,“前辈这名号不甚吉利,你还是不要用了,若是实在要想个诨号,我看你平素多智多谋,不如就叫做智多星好了!”

唐师偃眼睛一亮,拍手大赞,“智多星唐师偃!妙哉妙哉!果然贤弟不同凡响,一出手就是大行家,化腐朽为神奇。”

他自觉这诨号既搭配读书人身份,又显得他老唐的优点,不由沾沾自喜。叶行远叹口气,又扯了扯他袖子:“诨号之事,暂且以后再说,此时前辈发现没有,这八万流民虽然缺粮,锅中所煮泰半是野菜,但也有一些米汤,他们手上还有一部分粮食......”

虽然不多,但至少还能勉强供应。唐师偃一怔,点头道:“似乎是有些米汤香味,那这不是好事么?他们手中有粮,或许会更听劝。”

怕的就是流民手中一颗粮食都没有,走投无路之下,人难免会变得疯狂。再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是无用。几万人受饥饿的**驱使,会变成可怕的洪流。

“他们手中有粮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这却未必是好事了。”叶行远耐心的引导着唐师偃去思考。老唐是他的挡箭牌,总得对局势也有相应的认识才行,不能一味浑浑噩噩。

他们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唐师偃一下子迷糊了,这个问题确实古怪。按说流民如果手上有能吃半个月的粮食,绝不会轻易背井离乡,毕竟对他们来说,附着于土地才有生命。

“有人给他们资助?这一群流民,背后有人在指引!”唐师偃到底也是才子,略一思索,顿时抓住了其中关键,心中一跳,几乎差点从马扎上栽下来。

这可是诛心之念了。资助流民当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大大的善事,但若是拿出粮食,试图要控制流民的行动,这可就是大逆不道了。

谁会做这样的事?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唐师偃冷汗涔涔,背上的衣衫都湿了。

叶行远颔首道:“你想的不错,真正问题就出在这里!”不然的话,就算是朱振朱凝儿父女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这八万流民安排的妥妥帖帖。

如今流民营在孔雀峡中盘桓,似乎也是在等待着什么。这种等待并不是出于信任,更像是待价而沽。

唐师偃有人想要利用这些流民?犯上作乱?谋逆造反?”提到这几个词,唐师偃的嘴唇都开始颤抖,心头冰凉,他可不想卷进这等大事。

叶行远笑了,“哪有那么夸张。”现在就算谈不上太平盛世,朝廷威严却在,要说有人打算以几万流民为根基造反,那就是在开玩笑了。

“不为此事,又为何要撺掇流民?”唐师偃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那么大胆子。

叶行远冷笑道:“利令智昏!荆楚流民事起,如果闹出大乱子,第一个要倒霉便是荆楚官场,最大的嫌疑自然就是他们!我想大概就是他们以邻为壑,故意放这些流民到定湖省。

再说官场倾轧之事众多,定湖省中说不定还有人推波助澜,想拿此事来拿捏潘大人,你以为这般清白?”

唐师偃目瞪口呆,更不敢置信,正要详细询问间,就听帐外朱凝儿的声音响起,“叶叔叔,侄女有事相告,不知可方便进来?”

叶行远若有所思,转头对唐师偃低声道:“送投名状的过来了,你且一起听听便是。”

ps:近日事情多,更新不稳,先两章补昨天,今天还有。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