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崭露头角

邀请羽林监枣祇加入屯田的事,子桓点到即止。

这个就需要任峻去找曹老板要人了。

流民们喝饱了热粥,也就是小憩了一会儿,天就亮了。

幸亏天气寒冷,雪没下大,要是下大了,领着流民往农庄开拨就很有困难了。

许都的雪,有时候会下到齐膝盖深。

齐膝盖深的雪地里,又是大野外,很容易把人和牛车翻到沟里去!

子桓除了前半夜睡过之外,就没再合眼过。

主要是他兴奋又紧张。

三万人即将投入种地,想想秋天要收获的粮食就高兴得睡不着觉,但是现在要喂饱这些人又简直太难了!

锡福记存下的油渣,整整装了五车,还有一些猪杂碎,运了跟着大部队走。

安排锡福去购买粮食,剁了一个想要囤粮牟利的粮商,一共才拿到一千车左右,还有大部分是豆类!

也就是说,子桓这次运的粮食总共五十万斤,加上之前运过去的十六万斤,最多够三万人吃二十天左右。

二十天,还没到开春,地估计是耕出来了,但是离春天野菜发芽,实在太遥远了!

子桓一边想一边抹额头的汗水,任峻把妻儿老小丢给家兵就骑着马奔上来跟子桓并肩而行。

任峻望了一眼不停地抹汗水的子桓,不解道:“臭小子,你咋热得出汗了?”

子桓瞅了瞅前后左右的流民,小声道:“咱们粮食只够吃二十天!”

任峻望了望大部队最中间,曹家家将护送的一千车粮食,道:“已经很富裕了!五十万斤粮食,在范县想都不敢想!”

那些个痞子军官这回学乖了,昨夜狠狠整顿了一下军纪。

现在他们领导的部下已经开始学会扶老携幼了。

不过离子桓对军队的要求还差得远!

至少特么中途休息的时候,不能东倒西歪的,这儿一滩那儿一滩像烂泥似的,更不能武器离身!

曹家的家将就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跟这群叫花子比起来简直是鹤立鸡群!

行军两次,中途休息的时候,子桓从来没有见谁躺着或卧着过,全都是要么靠着大树,要么靠着粮食车休息一会儿。

即便是吃饭喝水的时候,刀子也近在左右,甚至有的刀不离手,随时都可以暴起杀人!

为了午时之前赶到农庄大本营,午饭子桓准备的是烧饼。

每人一个大烧饼,自己携带。

听到原地休息的号令,人群就开始生火烤烧饼吃。

子桓又命人煮了五大锅开水,从今天开始,只要是加入子桓战队的,都杜绝喝生水!

“欸,你这喝开水又有啥道理啊?”

任峻手里端着一个缺口的破陶碗,一边就开水吃烧饼,一边清点人数,清点完一波还在雪地上用木棍摆一下。

他用的还是最古老的算筹,还不是珠算!

按时间来说,刘洪应该已经发明出珠算了,不知道为什么他还用最古老的算筹。

子桓望着任峻摆出的代表固定数码的纵、横木棍道:“不生病!水里有虫子!”

任峻听子桓说水里有虫子,忙低头往他手里的水碗里仔细瞅了瞅,半晌没看出个名堂,叫道:“虫子在哪里?我咋看不见?”

“你看不见的事物多了,比如这空中就有无数的东西,你看不见!”

“那不是见鬼了么?”

“世界上没有鬼!”

任峻白了一眼子桓,道:“我也不相信有鬼!所以你说的那些虫子以及无数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说完,把盛水的陶碗塞到子桓手里,就不理子桓了。

去接着数他的人数去了。

娘的,三万人,他一个人数,什么时候数到头。

而且啊,他还不信任人,非要自己亲自数。

估计是平时数粮食数的,主要是这世道粮食太金贵,容不得有半点差池,他这典农校尉的脑袋就成了记账本了!

子桓见他左数又数,数不出个所以然,就把锡福记的半大小子们招过来,道:“去清点一下,到底一共有多少人!分男女老少。小孩子以七岁以下为准,老人以六十岁以上为准!”

锡福记的半大小子们骑着马,风一样地在人群前晃动,提着大罗敲两下,就把人群召集起来,然后按照男女老少排好队!

整个流民歇脚的地方足足方圆两公里,一时就听见报数数数的声音。

简单的加减乘除霜凝早就教会他们了。

他们学的其实是四道贩子的学问,子桓这里已经是二道贩子,先把所有知识教给霜凝,然后再由霜凝去教他们。

任峻看着小子们骑在马上不停地吆喝人群排队,点数,好奇道:“他们这是哪里学来的?靠谱吗?”

娘的,任峻这话子桓就没办法回答了。

这个时代的数学,好像好一点的就是刘洪和那个经学大家郑玄。

但是刘洪和郑玄其人,子桓还没机会见到,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

子桓还准备跟着郑玄修习经学呢。

子桓的启蒙教育是曹家大儒曹德教的,也就是曹安民的老爹。

但是曹德两年前被陶谦杀了,所以曹家夏侯家子弟的学堂也暂时停课。

不过,四书五经对于古代的读书人,任何时候都要读,都不带停的,从小到大,一辈子都在读。

子桓现在也在读四书五经,曹昂和曹操平时会指点一二,但是那两个人都很忙,一个忙着谈恋爱,一个忙着治理国家。

所以很多东西,都靠他后世的积累在自己琢磨。

四书五经中,子桓最熟悉是《诗经》、《论语》、《孟子》,《论语》和《孟子》是个中国人都从小在读。

《诗经》从高中语文到大学语文都有选篇。

不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得整本熟读,子桓购买的是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

至于《毛诗郑笺》,子桓只在图书馆借来,还没来得急细阅,就被车撞了……

不过,虽然还没读郑笺,但是郑玄那种注十三经的大神,子桓是打心底里膜拜的,也蛮期待的。

所以学经学子桓就认定郑玄了。

子桓望了望盯着眼前有序进行的点数工作看得如痴如醉的任峻,笑眯眯道:“绝对靠谱!”

“哪里学的?”

“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