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葬礼下

卜失兔指着远处的土台和围观的蒙古人惊讶的问道:“这,这是要做什么?”

“为林丹汗举办葬礼!”王安世笑道:“大汗且耐心些,丧事办完后就开始清点部众了。“

“为何弄得这么大声势?”卜失兔觉得手脚冰凉,心里又是害怕又是恼怒:“这厮不过是个十恶不赦之徒,不将他碎尸万段,弃尸荒野就不错了,这是什么道理?“

“大汗,这是切桑上师的主意,吕巡抚与刘总兵也都应允了!”王安世的语气虽然十分谦卑,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子不可抗拒的味道:“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达延汗的嫡系子孙,曾经是蒙古人的大汗,在一个死人面前您难道不应该表现的更加宽宏大量一些吗?“

正当卜失兔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的时候,远处的土台传来一声响亮的号角,这将他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聚集在土台下的蒙古人开始按照他们的部落,鱼贯走上土台,瞻仰他们首领的尸体,并将捡来的木柴、花环或者念珠等小物件放在座椅旁,然后走下土台。土台下的僧侣念诵经文的声音也变得高亢起来,与台上人们的哭泣声连成了一片。

很快,木柴与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就将林丹汗尸体旁边的地面堆满了,一部分送葬的人们不得不只能在土台下向其行礼,这种哀伤的氛围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响亮的哭声甚至就连距离高台数百米外的观礼台也听得一清二楚。

终于,当所有的蒙古部众完成仪式后,德勒格德勒便带领着林丹汗的亲人们为他们的丈夫与父亲送别,这位寡妇走到林丹汗的面前,亲吻了一下丈夫的嘴唇,大声道:“再会了!按照长生天安排的次序,我们都会跟着你来的!“其余的妻子、孩子以及他的两个妹妹也效仿德勒格德勒与林丹汗道别,土台下的乐工开始演奏哀乐。几个喇嘛将林丹汗生前喜爱的两匹好马和几头猎犬都牵到火葬堆前杀死,他们将马与狗的血盛在瓦罐里,又倒进蜂蜜与马奶酒。洒在柴堆上,作为奉献给死神的祭品。

这一切完毕之后,几个人走上土台,卜失兔惊讶的看到那是切桑喇嘛、德勒格德勒。这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左手还牵着一个少年,看模样打扮应该是林丹汗的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卜失兔的心头升起了一股不祥之兆,他转头想要寻找逃跑的道路,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那几个贴身侍卫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十几个孔武有力,面露凶光的明军士兵。

“大汗,您这是找什么呢?”王安世问道。

卜失兔急中生智,问道:“我有些尿急,不知道哪里有方便的地方?”

“马上就要到精彩的时候了,大汗何不再忍忍?”王安世笑道:“若是实在忍不住,你们几个给大汗带路,免得迷路了。”他最后那句话却是对一旁的明军士卒说的。

卜失兔见无路可逃,只得强笑道:“既然如此,我忍忍也就是了!”这时不远处的高台上又传来一阵号角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又吸引了过去。

高台上,德勒格德勒看了切桑一眼,切桑微微的点了点头,后退了半步,将高台边缘的位置让给了她。这个高贵的寡妇走到土台边缘高声说道:“蒙古人们,马上你们的大汗,也就是我的丈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回到我们共同的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去了。死亡并不可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一天,凡人皆有一死。战死于疆场更是勇士的宿命!但他不是战死于沙场之上,而是在帐篷里死于奸贼的刀下!是谁杀死了你们的汗,你们的雄鹰呢?“

高台下的蒙古人交头接耳,相互询问着奸贼的名字。突然有几个高嗓门喊道:“是土默特人的卜失兔汗,是他杀了我们的汗,我们的雄鹰!“

卜失兔的脸色已经变得如死人一般惨白,在他的位置可以清晰的听到高台下的人群传来的吼叫声:“处死他!”

“把卜失兔吊死!”

“把他送上尖木桩!”

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就好像涨潮的海浪。卜失兔一把抓住王安世的胳膊,低声哀求道:“王大人。王大人,我杀林丹汗可是为了大明呀,我是大明的忠臣呀,巡抚大人可千万不能丢下我不管呀!”

王安世没有回答,只是含笑不语,将卜失兔的手从自己的胳膊上拉了下来,这个动作是一个信号,两个明军士兵冲了上来,一把扭住他的胳膊,将其按到在地起来。王安世低声道:“把这厮送到蒙古人那边去!”

卜失兔就好像一头即将被送上祭坛的野猪,开始全力拼死挣扎,他仿佛此时才明白,周围的人是要他命的。恐怖、绝望与死前的疯狂,种种神色都显现于他的脸上,他的口边满是四溢的白沫,从他的胸膛里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声。有两次他甚至从旁边人的手中挣脱出来,但很快就被旁边伸出的无数只胳膊给抓住了。蒙古人揪住他的胳膊、拉扯他的胸、他的胡须、他的头发。他挣扎、他撕咬、他吼叫,跌倒在地,又重新爬了起来,浑身鲜血淋漓,看上去就像是个狰狞的魔鬼。当他最后来到高台下时,已经气息奄奄,衣服被撕的粉碎、一只眼睛被挖出了眼眶、头发和胡子被扯光、胳膊也扭断了一支,整个人就像一个被玩坏的木偶,散落在地上。两个喇嘛将他拖上高台,强制其跪在林丹汗的尸体前,德勒格德勒将一柄短剑交给林丹汗的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额尔孔果洛额哲一声不吭的接过短剑,狠狠的一剑刺穿了卜失兔的心脏,他走到高台边缘,举起带血的短剑,台下的蒙古人发出疯狂的欢呼声。

“刘总兵,您为何要这么做?”胡可鉴有些不满的问道:“不管怎么说卜失兔也是向我大明示好呀?杀了他,岂不是逼迫土默特部反了?“

“胡公公,已经没有土默特部了!”刘成笑道:“昨天夜里,我的部将就已经渡河了,这个时候应该差不多已经到土默特部的营地了。”

“什么?有这等事?”胡可鉴的脸色立即变得难看起来:“你这可是擅起边衅呀!土默特部可是有两万骑兵呀。要是出了闪失怎么办?”

“呵呵!公公不用担心,联军中占大头的是固始汗,土默特部不过是三四千人罢了,而且有内应。不信您可以问巡抚大人!”

胡可鉴看了看吕伯奇。脸色好看了点,冷哼道:“刘总兵,你倒是瞒得咱家好苦呀!说说看,你还瞒了咱家什么?“

“胡公公,并非末将瞒你。而是军情有变,末将也不得以呀!”

“军情有变?这从何说起?”

“前天那位切桑喇嘛来报,说这位卜失兔与东虏有密约,收回部众与故地后将投靠虏酋,以为其羽翼。”

“什么?”胡可鉴脸色微变,冷哼一声道:“夷狄果然犬羊之性,畏威而不怀德,彼等受我大明恩养近百年,居然投靠东虏,刘总兵杀得好!“

“下官得知此事后。立即禀明巡抚大人,着手应对,仓促之间有所遗漏,还请公公见谅!”说到这里,刘成压低声音道:“本来想让赵先生带个话,但这等军机要务,下官觉得还是谨慎些好。”

胡可鉴想起赵有财替刘成送来的两万五千两银子,嘴角微微上翘,泛起了一丝笑容,低声道:“刘总兵说的是。这等事的确还是谨慎些好,不过既然杀了卜失兔,打算如何处置这数万降虏呢?。”

刘成见胡可鉴不再追究,也松了口气。此人回到京师,崇祯皇帝必然会向其询问宁夏这边的军情,自己若是不能敷衍好了,必生祸患,赶忙小心答道:“胡公公,末将与巡抚大人在此之前商议过了。打算采取扶弱抑强之法,大小相制之策。”

“扶弱抑强之法,大小相制之策?”胡可鉴问道:“扶弱抑强倒是明白,大小相制当做何解?”

“公公请听我详解!”刘成笑着将胡可鉴往一旁扯了扯,低声道:“林丹汗与卜失兔二人死后,察哈尔与土默特两部之间已经仇深似海,只要我大明持中而论,扶弱抑强,彼等便无法并吞,势分则弱;所谓大小相制,则是将其酋首送往京师,宠以官爵,将其实务交予其部伍,使其大小相制,无法合而为一,自然能长治久安。“

“不错,这倒是个好法子!”胡可鉴击掌赞道,刘成这个法子说来倒也简单,便是将其草原各部中的地位最高的酋长送到内地京师,学习文化,成为大明体制内的官员,而将原有的大部落分隔开来,交给众多次一级的贵族管理。这样一来,头一等的贵族虽然有身份与威望,但在京师与部属割裂开来无法作乱,次一等的贵族一来其权力来源于大明的给予,会感激大明,即使作乱,由于其身份低微,也很难出现一个让诸多部落都服气的人物,大明也可以委任在京师的头一等贵族为统帅,利用其威望和人脉来领兵对付次一等的贵族。这实际上割裂了游牧民族以血缘为基础的严密组织结构,将其力量消弭在内耗之中,实乃杀人不用刀的妙计。

胡可鉴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突然问道:“刘总兵,这办法虽好,但这么一来就要设立一个机构安抚诸蛮吧?不然这些鞑子肯定要为争夺水草打起来的。”

“公公果然明鉴万里!”刘成笑道,暗想这太监倒也不是个好相与的,这么快就找出了自己这法子的缺陷。按照刘成的计划,察哈尔部与土默特部的顶层贵族将会被一扫而空,全部送到京师去当寓公,而将其余的部落划分为数十个单位,而如此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谁来管理处置这些单位之间的冲突呢?须知当时就算是有着固定田界的汉地,各个村落宗族间为了婚嫁、水源、道路、凶杀等事发生规模高达上万人的械斗冲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更不要说以游牧为生,主要财产是长着四条腿会走的牲畜、水草资源很多时候是共享的草原部落了。指望边地的明军将领肯定是不行的,以过往的经验,这些贪婪的丘八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把这两个部落的蒙古人的最后一只羊羔都抢走,然后激起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这一工作需要对当地部落的习俗、历史、之间的旧有矛盾、牧业的特点有很深的了解,还必须得到蒙古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是汉地文官也做不到的。而对于这一点,刘成也早就有了腹案。

“这个巡抚大人与末将也有了筹划,打算请天子册封切桑上师为呼图克图,主持银佛寺,处置各部,平衡争端。”

“切桑上师,你说的就是那个举报卜失兔暗中与东虏勾结的喇嘛?”胡可鉴问道,作为大明天子派出的监军,他对于任何有可能对大明造成威胁的文武大臣都本能的保持着戒心。虽然刘成先前的所作所为已经被事实证明都是为了大明西北的边防安全,但如果他想要将平衡各部的权力抓到自己手里,那胡可鉴就绝对会行驶自己监军的职责。原因很简单,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一个总兵刘成所可能拥有的兵力就太过强大了,这超出了大明三百年来长治久安所依赖的政治潜规则。

“不错!”刘成点了点头:“公公,这位切桑喇嘛对我大明立有大功,而且蒙古人崇信喇嘛教,对教中僧侣敬若神明,若以喇嘛平衡诸部,必能长致太平。”

“嗯!这等事还是须得天子定夺。“

“那是自然!”刘成笑道:“这个切桑喇嘛到时候就和林丹汗的遗孀家小一同进京,天子大可亲见大加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