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王家闺女
摊主将馄饨端上来了,云乔又闻到隔壁那烧饼的香味,还没说话呢,小紫就站起来跑了过去,回来不光带了烧饼,还有什么果子,米糕,右手还提了一兜包子,
看见她这阵仗,云乔忽然反应过来,她们签的主仆约,为了方便,她没有关闭心感,刚才所想的那两人都知道了,这一瞬间略有些尴尬,
不过,这点不自在很快便被美食给掩盖了,包子很小,一口一个,里面汁水丰富,口味鲜香,馄饨也是皮薄馅大,汤味甘浓,铺了一桌的吃食,却没下去多少,
那两个胃口也不是很大,不过等她们走时,已经什么都不剩了,小橙她们收东西那绝对是不露声色,戒指里保鲜,啥时候饿了拿出来吃呗,
街上人流如织,尤其是往城隍庙附近走的,更是人山人海,今天有表演,要重现当年的事件,据说挑选了扮做娘娘的女孩子都是非常漂亮的,引得人都想前去一观,
几人都吃饱了,他们互相调侃着,拓跋竟将人家的包子摊给吃关张了,那小夫妻高兴的直接收摊,说是今年也能去看娘娘了,
拓跋急忙的分辨着,那家就没啥存货好吧,刚好他去就吃光了,这是巧合!云乔问他吃了多少,竟回答说:“也不多,就是三笼吧,”后面飞银补了一刀,“大笼!”
云乔看着他啥也不说了,这种小摊,一次也就是做个三五笼的,一般要卖到快晌午呢,怪不得人家高兴呀,
庄机看着前面的拥挤,皱着眉头说,“咱们绕道走吧,这么挤怎么过去呢,”
云乔也很不愿意,他们出来的时候问了,除了这里可以通向城隍庙,从城墙那边也能过去,就是路要远一些,比较僻静,
那边还真是道路通畅,几人的脚程都很快,没过多久他们就离庙差了一条街,人也开始多了起来,只能慢慢往前挪着,听旁边一个大娘兴奋的说,
“今年的娘娘好漂亮,听说是城南王家的闺女呢,”
“可不是,今年推了五个,就选了这一个,不知将来谁家能娶了去,长的是粉团团一样的人儿,”接口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
“妞妞娘,你们怕是弄错了吧,那王家舍得让闺女出来呀,这人山人海的,要是出个差错,可不得悔死了,”
另外一个皮肤黑黑的,五十来岁的妇人明显不相信她们说的,
“嗨,能出啥错呢,大戏都是班子演呢,那闺女就是坐在花丛里扮个娘娘么,这扮过娘娘的闺女哪个嫁的不好啊,”那妞妞娘回答说,年轻妇人也点头附和着,
可能是因为早吧,他们到了城隍门口竟然还找到了一块高点的地方,除了有几个石凳外,头上还有一片树荫,除了云乔几个去了庙里,庄机他们就占在这个地方,据说一会演戏这里是能看见的,
这里的城隍庙规模比别处要大一倍的样子,估计还是那个娘娘的原因,看起来香火也很旺,大殿里都是八成新,
尤其是供着娘娘的那个殿,里面干净整洁,娘娘栩栩如生,看不出雕刻的材料,估计是石头之类的,上面贴着银箔吧,只是脸庞却像是白玉做的,
云乔入乡随俗,也去烧香捐了香火钱,还在娘娘像前磕了头,小橙和小紫不是很情愿,俩人随便的福了那么一福,就跟着云乔出来了,
门口已经被摆摊子的占满了,她们一路走着,就看到好些个小玩意,什么草编的蚂蚱啦,竹雕的碗筷啦,蒲草织的垫子,还有一些草鞋什么的,都是自家做了,带到集上卖几个钱补贴家用,
再往前,云乔看到了一个卖玉雕的摊子,不过,好些不像是新的,看起来很陈旧的样子,摊子前并没有什么人看,毕竟这些看着都不便宜,云乔正要过去,突然听到小橙说,
“主子,那半块玉炔你买下来,我看着有些眼熟,一时想不起在那里见过,”小橙见过的东西,那绝对的不凡,
云乔走上去在摊子上翻着,她问了几个镯子,倒是不贵,一个也才不到一两的样子,云乔拿了两只,犹豫的说,
“你这太贵了,我要是买回去给妹妹,会不会被娘骂啊,要不你再给我点啥,我回去也好说嘴不是,”
那摆摊的看她没讲太多的价,急着想把这单生意做成,今天还没开张呢,就说,“你看吧,我摊上就这些东西,这镯子的进价太高不能送你,别的你选一样吧,”
要的就是这句,云乔显得很为难,拿了那半块玉炔看着,犹豫不决的,小摊主心里乐疯了,这块东西不知道是哪个摊子不要了的,
刚才他捡来压着麻布的,不知让谁给踢到了中间,他压住心里的欢喜,“这玉炔虽然断了,可它也是个玉吧,”有些不情愿的样子,云乔表示不给那就不买了,摊主板着脸跟云乔完成了交易,
云乔回来把玉炔递给小橙,可是小橙却让她拿着,说是回去问问阿离,这一路她们又买了一堆小玩意,用一个大篮子装了,小紫轻松地提着,
回到山坡上,趁人不注意给收进了戒指,庄机他们面前摆了茶水,看着热闹很是惬意,只听底下一声锣想,哐!要开戏了,
各种伴奏都响了起来,云乔他们的目力都很好,只见在庙前一处空地,一个女子端坐在一圈鲜花里面,穿着一袭白衣,面容确实非常漂亮,
她的四周已经空了出来,并不许人过去,戏台就在旁边,扮得都是些城中百姓,并没有扮做娘娘的,可能是怕被亵渎了吧,有一个声音很亮的人,在讲述着百年前的苦难,
云乔又往四周看去,估计是县衙的什么人吧l,也端坐在戏台前面,与民同乐,四周看完了,她注意力回到了舞台上,专心的听了起来,
原来一百多年前,这个地方发生了瘟疫,就是这个白衣娘娘,从天而降,救治了苦难中的百姓,还给了他们粮食,帮助这方圆百里的民众度过了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