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这是陆机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所以,他虽是一介书生,却无时无刻都在盼望着能够马上杀敌,马下治国,建功立业。

这个时代,名士如过江之鲫。文采风流,固然可以留下一时佳话。但是要建立不世功勋,光耀门楣,重振家业,非是得靠实打实的军工不可。

历朝以来,朝廷皆是重武轻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乱世,尤其如此,一切都要靠拳头和实力说话。

大晋一统后,虽有太康之治,休养生息,歌舞升平十数年,但陆机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盛世之象,朝堂骄奢淫逸的表象之下,更大的变乱正在酝酿,晋庭早已是一副山雨欲来之势。

所以,陆机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陆机生于吴门名将世家,祖父陆逊羽扇纶巾,谈笑间火烧西蜀四十万兵马,是不出世的一代儒将,父亲陆抗亦是朝廷的中流砥柱。陆机自小便随着父亲陆抗修习家学渊源,不止文赋辞章,兵书阵法,武学玄术,奇门遁甲皆有涉及。

少年时,陆机为求治世大道,特意又辞别父母,东上茅山求玄,披风沥雪,紫炉青烟,在茅山九峰苦修十数载,终于学得上清仙术,以期能够报效人主,匡扶社稷。

谁知就在他风尘仆仆,下山归家途中,却得知晋庭已发动了灭吴之战。

陆机一腔抱负还未及施展,吴国的锦绣河山已在晋庭的轮番攻势下化为廧粉。

陆机的父亲陆抗作为吴国后期仅存的良将,虽鞠躬尽瘁,为吴室呕心沥血,奈何独木难支,吴国还是江河日下,没多久便被杜预、王濬等人分兵攻破。陆抗连同陆机的三个兄长先后殉国,传承上百载的吴国被灭,宗庙尽毁。

卧薪尝胆、积蓄二十余载,身负一身绝学,却报效无门,陆机的家国之痛无人可诉。

陆机在建康闭门数年,痛定思痛,反思东吴失国之过,写下传诵一时的《辩亡论》。

“夫四州之萌非无众也,大江之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业易循也,功不兴而祸患者,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

正是由于吴主孙皓的昏庸失道,才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善于觉察天机,仰查天象的陆机认清了天下大势必是人心思治,重归一统,故而披星戴月,携幼弟毅然北上洛阳,不惜背上贰臣之名,希望在京都能施展自己的一身绝学。

这一去,山高路远,却也是明珠暗投。

偌大个洛阳,堆烟砌柳,鲜花着锦,号称是首善之地,四周名士尽纳囊中。可在陆机看来,老谋深算之人盛巨,老成谋国之人却少。

陆机凭借自己的一腔文采,虽能在洛阳迅速成为名士圈的座上常客,但是却鲜有知音。更多的人,只是看中陆机的辞藻华丽,文句斐然,顶多钦佩他身负玄学,妙算神机,却将他比作方士之流,并没有能真正懂得陆机的远大抱负之人。

在陆机看来,洛阳城里的所谓名士,都只会沽名钓誉,热衷清谈,又哪有务实肯干、匡扶天下之人。

陆机不得不委身于石崇、王戎、贾谧等华而无实之人,屈身逢迎,做着三流文人的勾当。

幸而朝中还有卫瓘这样的老臣,担当天下,匡扶国运,使得朝政大事不至一败涂地。

陆机看得清明,早早便拜托卫瓘带自己到军中历练,可惜卫瓘常年在外平叛,鲜有机会回京,陆机原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

没想到卫瓘这次好不容易平定幽州鲜卑之乱,回京述职两天,竟已经为陆机妥帖安排好随军的职位,虽时间仓促,但陆机却很是为此感激。

此时,他们正行进在并州浩渺广袤的黄土地上。

…………

大禹划分九州,并州乃其中之一,位居正北方向,襟压河水。

并州广袤,纵横数千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川河泽广布其中,既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又有肥沃丰厚的黄土养育万民,万畜繁衍,百姓安居,自古便有‘表里山河’之称。

自东周三晋以来,此地凭借山河天险自立,民生风俗自成一派,然而却始终没有脱离中原王朝的襟带。

勤劳朴实的华夏子民在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三晋文化,其富庶繁华之状,不在司州京畿之下。

可是,直至后汉魏晋以来,朝廷实行‘以胡充边’之策,匈奴、鲜卑、羌氐诸族逐渐南迁,并州北部和西部大片河山已大多沦为胡汉杂处之地。

晋庭式微以后,胡人蠢蠢欲动,纷纷作乱南侵,骚扰边境州郡,烧杀掳掠,汉民百姓不堪其苦,往往举家内徙,故而这大好的河山更是夷氐横行,腥膻满地,尽为胡人所占。

陆机这一路行来,对此感慨尤深。

从司州出发后,他们一路向北。

河东、平阳郡一带还是山川青绿,牛马被野、富足和平,大河两岸皆是良田沃土,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熙攘,犹存治世之风。

一旦越过巍峨苍茫的太岳山和吕梁山,便立马换了一副情景。

阴风咆哮而过,江山为之色变,河川奔流之处,净是满目苍夷,黄壤铺地,草木难生,沟壑支离破碎,天地飞沙走石。

加之夷狄横行,率兽食人,百姓只得扶老携幼,流离失所。村镇悉数被毁,庄稼良田荒芜无主,州郡万里,饿殍遍地,白骨曝野,几成一片焦土。

陆机随大军在黄土沟壑中行进数天,却很难见到一个人影,有时在土梁上能见到一些低矮的房屋或者窑洞,也都是门窗紧闭。

偶尔能看到一些穿着破烂的贫农趴在土陇上往外偷看,可是一旦有人靠近问询,却立即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逃遁无形了。

或者在门窗缝隙中能发现一些好奇的妇孺的目光,可再一细看,却又什么都寻不见了。

也不知这残暴肆掠的匈奴部族究竟有多凶险,但显然当地的农户已被他们吓破了胆,见到当兵的便都躲得远远的。

深沟大壑,荒无人烟,大军行进其中,唯闻兵甲车马之声,不能不说是压抑荒凉。连身经百战,戍边多年的老兵,也多有畏缩之意。

好在有卫瓘坐镇,安抚军心,陆机并无十分担忧。

并州这一块,在边庭征战多年卫瓘还是很熟悉的,近十万的大军在他的指挥下,正有条不紊的朝北行进着。

一直以来,陆机自诩熟读兵书,以为军阵之事不过尔尔,可通过与卫瓘这数十天的耳濡目染,陆机才发现自己以前所学皆不过是纸上谈兵。

且不要说两军交锋,光是这军阵行旅之事,便有许多学问。

什么时候行进,什么时候驻扎,在何处安营扎寨,在何处埋锅造饭,派多少人站岗,派多少人巡逻,大军兵分几路,每路各分几营,彼此如何呼应,指令如何下达,遇着高山该怎么翻越,遇着大河派谁去造船,武器盔甲如何分派,粮草军马怎么运输……皆是有许多书上没有的学问在里面,需要他细心地向卫瓘请教。

这一日,他们正在一条冗长险峻的裂谷中行进,两边是高耸的山梁。这峡谷绵延上百里,望不见尽头,两壁的陡坡却如同刀劈斧削一般,峭然高耸。

走在其中,依然什么都看不见,仅有头顶的一线天空。

受卫瓘嘱托,陆机在尾军压阵。徐徐走在队尾。

大军浩荡前行,带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

陆机知道,行兵打仗,有一条原则是“险地不居”,故而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中行军必须十分小心,免得遭人埋伏。但好在此地离胡人肆掠的晋北地区尚为遥远,故而略略放心。

此时正是正午,烈日当空。虽然已近初冬,日头不再毒辣,但是行走了大半日,却也是口干舌燥。

陆机骑在马上,百无聊赖的正想着什么时候能走出这条没玩没了的沟壑,好弄口水喝,却只见这绵延数里的大军忽然毫无征兆的戛然停止了。

前方的兵士堵在一块,裹步不前,后面的兵士不知原委,依旧源源不断的涌上前来,几乎不曾将这仅有丈吧宽的深沟堵住。

“是出什么事了吗?”陆机脑中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修眉一皱。

“不要慌乱,快让一让,让我去见卫司空。”陆机忙向前面乱作一团的士兵下令道。

可是他不过是一届阶位不显的中兵郎,又是初次出征,并无半点军工,很多军士甚至都不认识他,故而那些乱糟糟的兵士只是瞥了他一眼,依旧我行我素,并没有将他放在眼中。

“真是手中无将令,难死霍去病。”陆机轻吁一口气,淡漠的想道。

前路已被堵死,虽然卫瓘嘱咐过,轻易不要暴露自身功法,但陆机心想,行军数十日,从未见卫部大军有过自乱阵脚之时,应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须得赶紧去卫瓘身边问个明白才能放心。

当下陆机也不及多想,脚尖轻轻一点,跃起数丈高,飞身便朝着前方卫瓘所在中军蠹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