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设立学宫

处理好辖下各县镇的官员分配之后,刘毅又简单的对程昱等人进行了分工。

其中程昱和戏志才肯定是负责郡中政务,张飞、关羽负责精炼兵士,王三负责县城保卫工作,崔四负责打探消息,捎带手经营各处酒栈以贴补军需。

刺史刘虞上任之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因此在鲜卑、乌桓、夫余等外族间有很高的声望。

为了亲近刘虞和日后得到胡人的认可,刘毅采纳了程昱的建议,一面扬言自己支持刘虞的怀柔政策,一面派商队与胡人互通往来。

因为众人里只有姚烈和北方的胡人打过的交道最多,所以刘毅便让姚烈负责与胡人进行贸易往来的工作。

幽州北面的草原上,鲜卑族内大大小小的部落林立纵横。

幽州境内和鲜卑族人数年的对战,边境处双方的百姓可以说是苦不堪言,都对双方深恶痛疾。

边界附近的幽州百姓时常遭受到鲜卑族人的劫掠,寻常的商队,根本不敢到胡人境内做生意,生怕东西没卖出去就被抢光了。

为了保证商队的安全,整支商队都是由毒蝎装扮的。

作为游牧民族,从军事角度来讲,主要以骑兵为主,占有机动优势,加上各个野蛮彪悍,所以在当时的农耕民族往往打不过游牧民族。

但从经济上,游牧民族没有足够的农业和资源,只能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一些生活上的用品比如锅碗瓢盆、绫罗绸缎等等只能依靠去内地去抢。

毒蝎一行人装扮的商队中所带的物品就是这些“紧俏货”

除了简单的安排了一下身边的人以外,还有一个人,他的到来让刘毅等人也是很高兴。

那就是曾帮助过刘毅大忙、身为崔四义父的吕督邮。

自原郡守刘氏被罢官以后,吕督邮便来到了涿县投奔了刘毅。

对于吕督邮的到来,刘毅等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因为吕督邮做官的有经验,所以刘毅依旧让其坐着督邮的职务,平时没事的时候便帮助刘毅巡视下属几个县的情况。

安排好这些之后,刘毅又将之前的土地政策在全郡实施起来。

在土地分产到户的过程中,很多本地的地主豪绅纷纷向刘毅表示了抗议,更有甚者企图用武力来反对刘毅收回自己的土地。

刘毅在戏志才的建议下,用重金买下了那些地主豪绅的土地然后分给了百姓,当然也有坐地起价的“钉子户”。不过这些钉子户最终都叫张飞带兵给收拾了。

见刘毅狠了心要推广自己的土地改革,一些心中不平的豪绅愤愤的带着钱财离开了涿郡,另投他处了,这让刘毅郁闷了好长时间。

代价虽然很大,但是回报也是喜人的,

终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百姓们无不对刘毅感恩戴德,干劲也足了起来。

就这样,整个涿郡在刘毅的安排下终于走上了正轨。

公元184年五月。

此时已经开始农忙了起来。

和去年一样,刘毅将去年囤积的粮食种子分给了那些没有种子种地的农户,当然了不是免费的,刘毅象征性的收取了一些费用,免得日后百姓过多的依靠刘毅而变得懒惰起来。

城外又开了几百亩的荒田,这些田地都是张飞等人带着士兵开荒出来的,用做于军田。

五月中旬。

全郡的土地均已播种完毕。

看着百姓们忙完了地里的活,没了事情可做,刘毅便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做起了打算。

一日,刘毅府中议事大厅。

此时刚过午时,刘毅、戏志才等人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在一起闲聊。

“我想在咱们城中开一个学宫,专门供那些闲散在家的孩子读书之用,诸位觉得怎么样?”

想要办学宫的事情,刘毅已经打算很长时间了,只是因为最近太忙,加上很多农户家的孩子之前还要帮忙耕种,所以刘毅便没有提及此事。此时农忙也结束了,各地百姓也开始闲置起来,刘毅便将学宫的事情提了出来。

“回禀主公,自周朝起,官府便设有痒、序、校以供贵族子弟读书识字,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更是在国都设立了闻名传世的稷下学宫,引来各地名士,可谓是百家争鸣。主公能有设办学宫之意,实乃效仿先贤之道,定会收揽到大量的名人义士前来”

听到戏志才此言,刘毅呵呵的笑了起来,心中很是开心,心想自己目前正是缺人的时候,若是能再招来些能人异世那就更好了。

见刘毅开心的样子,戏志才话音一转,给刘毅泼了一头的冷水。

“只是,开设学宫本意是招揽和培养人才,但是以咱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谁又能担任起开堂讲学的重任呢?”

一旁的程昱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闻听此言,刘毅指了指程昱、戏志才。

“你二位不就行吗?”

程昱二人见状急忙摇头。

“主公,若想开堂讲学,非圣贤名士不可,以我和志才的水平,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闻听程昱所言,刘毅泄了气了。

“那咱们就不办大学,只交孩童读书识字,这总可以把?”

程昱二人闻言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

见二人同意,刘毅便和二人商量起设立学校的事情。

一旁的张飞几人,见没啥意思,自己也帮不上啥忙,便辞别刘毅三人,出去练兵去了。

刘毅的府邸建在城的中心,原本练兵的校练场在府邸的对面,但是因为兵数越来越多,之前的校练场显得有些拥挤。

为了能让士兵们得到更好的训练,刘毅便将校练场搬到了城中西北角没人的空地上,而空出的那块空地则被刘毅选做了学宫的地址。

学宫是按照刘毅小时候上的小学的模样建造的,一排一层平房作为屋舍,有操场和食堂,也有教书先生休息的地方。

经过近月的建设,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学宫终于建造完毕了。

接下来就是招手学生和老师的事情了。

刚开始刘毅想让程昱和戏志才担任第一批学宫的教师,但是回头一想这样对待二人有些太屈才来便放弃了这个念头。

刘毅派崔四走访涿郡各地,寻来一些所谓的“名流”然后在其中挑选了几个人品过关的老先生做了第一批学宫的教师。

找到了老师之后,接下来就是生源问题了。

刘毅本来是想着无偿教育那些百姓家的孩子,但是当告示贴出去之后,过了十几天,除了程昱之子程武之外,整个学宫没有一个学生。

刘毅心中纳闷,心想着这么好的事怎么还没人参与呢!

急忙找来程昱二人进行商量。

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

那个年代的人对教育这一块很不重视,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还不如在家里挑点水、捡捡柴得到的好处多,所以刘毅的告示一下,百姓们也都是一笑了之,没有人让孩子去刘毅的学宫去学习。

找到了原因,刘毅心中不禁为这些人的无知感到悲哀。联系目前的处境,刘毅不禁想起前世很多乡下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在家放牛养猪,不顾老师的请求而让自家的孩子辍学,现代如此,更别提教化未开的古时了。

但是学宫已经建成了,老师也请了,此时说不干了,那也不是刘毅的性格。

最终无奈之下,刘毅只能又张贴了一张告示。

“九岁以上,十三岁以下孩童,但凡来学宫学习的,不仅吃住全免,每人每月还奖励十钱!”

当初决定写告示之前,程昱、戏志才二人还极力劝阻刘毅,说用钱招来的生源可能会出问题。

刘毅因为见识过前世“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厉害之处,所以不顾二人的反对,硬是自己下了决定。

告示一出,见有帮忙养孩子还给钱的好事,郡中的百姓纷纷将自家的孩子送到了刘毅这里。

看着络绎不绝的学生涌进学宫,刘毅不禁头大起来。

“这他妈的是奔着我这点家底来的呀!”

大骂了一声之后,刘毅走到了学生登记的地方,只见程昱、戏志才二人已经忙的满头大汗,前来帮忙的张飞等人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你不行!赶紧滚蛋!”张飞指着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大叫了一声。

听到张飞说自己不能进学宫学习,那个人顿时不愿意了,开始嚷嚷了起来。

“大人,我怎么不行了?”

张飞闻言,指着那人的下巴大骂道“你那胡子比俺的都长,你他妈和俺说你今年十岁?”

那人见到张飞凶神恶煞的样子,那人缩了缩脖子不敢在狡辩,急忙退出了学宫大院。

一连几天,无数的百姓带着孩子涌进了城内,其中不乏像刚才那样的过了年龄但是为了那每个月的十钱银子而想混进来的人。

最后经过众人的再三的确认之后,操场上还是剩下近六七百个九岁到十三岁之间的孩子。

看着这些孩子正用懵懂的眼神看着站在高台上的刘毅。刘毅顿时是欲哭无泪。

“妈的,我没事瞎逞什么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