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帝曰:可

逼不得已南下,朱儁选择的是皇甫嵩最初的战略:毕其功于一役。

从历城直奔临淄,要过东平陵、土鼓、于陵,最后入齐郡而至临淄。

朱儁大军出发的当晚,初一与诸位将领在中黄太一神邸空间相见。

众人都不敢抬头望他的神相,太过闪耀。

这个空间也不像其他神相空间那般昏暗,而是闪烁着金光。

“我领赵青、管亥、姜尘断其粮道,李都尉整顿大军,准备合围,他要毕其功于一役,我也想如此。”

神邸微微抬头,目光仿佛能穿过整个空间,远眺天庭。

这段时间,凡间的事情耽误的他无暇顾及天庭。

“喏。”

众人领命,空间缓缓消散,众人也从梦境中醒来。

朱儁的前行极其不顺,一路都是狂风骤雨不说,后面的粮道在出了东平陵后便彻底的断了。

他只能孤注一掷,艰苦前行。

阴霾不止存在于他心中,四万大军具是心有阴霾。

神出鬼没的娥贼,让他们恐慌,而狂风骤雨,仿佛提醒着他们前途多艰。

大军至于陵,朱儁已经心生后悔,或许听令朝廷,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然而这个想法,出现的有些晚。

大军在于陵驻扎,第二天,外围已有七万娥贼出现,不用他们去临淄,娥贼自己找上门来。

“将军,我们……出城么?”

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娥贼,别部司马吞咽着口水问道。

“就地驻扎,求援吧。”朱儁无奈道。

数十精骑冒险出城求援,娥贼对这些精骑管也不管,只是围城不动。

精骑仓皇西去,消息一路传到洛阳。

朝廷反应迅速,准备让徐州、冀州想办法支援,然而天下困顿方过,一时间也寻不来人马。

他们这边筹备着,于陵已经出现变故。

在朱儁驻扎于陵第三天夜晚,城下有火光闪烁,城上军士细看,便见有火龙从远处蔓延而来。

这让他们疑惑,火龙倒是好理解,火油、干柴,都能做到这个效果,可这有什么用?

放火烧于陵城墙?那要多大的火才有用。

不等他们想明白,轰隆隆的声响不断响起,这是初一早早安置在城墙里的火药,就等这一刻发挥作用。

“天塌地陷,天塌地陷啊。”

“老天爷发怒了,快跑。”

“救命啊……救命啊……”

任何呼救都没用,丈高城墙,在大量火药的作用下,生生被崩塌。

初一做的只是最烂的黑火药,更高级的还没研发出来,但架不住量大啊,这段时间的积累,全部用在了这里。

“杀。”

迎着黎明第一道曙光,太平军踏入于陵城内。

惊悚的汉军方才见证了天地之怒,便被娥贼冲阵,一时间哪里压得住阵脚。

朱儁连杀数员大将,也才堪堪稳住中军而已。

“退,退进街道,打巷战。”朱儁连连下令。

三万多汉军退入城内,准备打巷战,其余的要不然死于城墙上,要不然已经跪地投降。

“火烧。”

远远地望着朱儁的布置,初一站在残破城墙上,冷酷的说道。

他没兴趣跟朱儁打巷战,更没兴趣再与大汉虚以蛇尾,两次乞和书已经送上,第三次与乞和书一起送上的,是北征大军所有将士的性命。

不下狠手,逼不得汉朝认可他领青州。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

穿越两年有余,初一已经一步步成长为刽子手。

火势起,初一挥动风调雨顺旗,风助火势,不多时大火便向城中蔓延。

百姓们开始向外奔逃,军士们组成一个个战团,任由百姓从他们的空隙离开。

汉军若想过,丢盔卸甲,跪地爬行方可。

“将军,怎么办?”

朱儁灰头土脸的望着四周的大火,看着将士们恐惧的目光。

他还有的选么?

“投降。”

不为了自己,只为这四万将士,他也必须投降。

当朱儁卸甲跪在阵前,初一挥动风调雨顺旗,大雨降下扑灭烈火。

“将军不必如此。”

初一上前,亲自扶起朱儁。

这是汉末名将,初一自觉用神术和超越这个时代的力量获胜,胜之不武,因此并未摆出高姿态。

交战一个多月,朱儁第一次见到初一,却没想到初一这么年轻。

“败军之将而已。”

朱儁说着,突然起身抽出初一腰间宝剑,宝剑才出半截,他便把头凑过去,显然要自刎当场。

“将军不可。”

初一赶忙阻止,匆忙间却阻拦不及,无奈只能手捏着剑刃,任由手掌鲜血四溅,才拦下朱儁求死之举。

“何必阻我,我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朱儁怒斥初一。

他投降,是因为这四万将士不必死,但他作为领军大将,不能胜,还败的如此惨,只能死。

“将军若执意求死,我也阻拦不得,只是,还望将军三思,想想妻儿。”

初一说完,扭头向管亥摆摆手,让他把朱儁带下去照料。

处理了战场,初一回到自己营帐,再次写了第三封乞和书。

与前两封谄媚言语不同,这封乞和书很简单:

告汉皇书。

和,吾领青州,汝领天下。

不和,四万汉军头颅送上,汝与吾,再战。

简单的几句话书写完,初一直接找了一个降军,把书信往他怀里一揣,给他一匹战马,让他自己南下。

这骑兵也知事情严重,马不停蹄南下,赶在求援队伍后一天到达洛阳。

京城洛阳昨日才知青州战局困顿,今日便收到惨败的消息,一时间上下惶恐。

若这事传遍天下,不知还要惹出多少篓子。

“还望中常侍帮着劝说陛下,天下为重。”

稳重老臣甚至忍不住求到十常侍这里,让他们劝说陛下答应下来。

天下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若让黄巾复起,这天下就彻底残破了。

张让与郭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惊恐。

这初一,一直以来谋算的就是今天吧?

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又望向人群中大司农曹嵩,此人是最早求他们让陛下同意乞和的,原因自然是他的子侄都被娥贼抓了。

如今看来,应该不止他子侄被抓,或许初一在此人身上,也用了钱财,不然此人子侄在娥贼手中,为何不慌?

这些猜测他们自然无一证实,如今难得能与朝臣达成一致,他们也有钱财可拿,自然乐见其成。

有了十常侍的劝说,又有大臣们的劝谏,灵帝一时竟成了孤家寡人,只有少数一些大臣,跟他一样还想打。

“若同意乞和也不是不可,只是朱儁太过无能,数万大军一役便灭,必是他投贼,先斩了他全家老小再说。”

灵帝这是在发泄,朝臣们自然不愿,但灵帝坚持,并以此为乞和的条件。

少数大臣同意,开始串联,最后多数大臣都同意了,这消息也自然传到青州。

得知此事的初一却不干了,又是一封书信送来,要求同意乞和的同时,要朱儁全家老小。

据说这个消息传到西园,灵帝鞭笞死了十余个宫女。

最后传出的消息是:灵帝同意,但要初一用钱赎人。

荒唐至极,卖官售爵还不够,居然把自己大将老小卖给敌人,但凡有点脸面的,谁会干出这种事来?

朝臣纷纷上书,各种劝谏。

然而不等灵帝改主意,初一已经送来黄金珠宝,买朱儁家小。

好么,这买卖做的快,灵帝直接答应,黄金珠宝进入西园,朱儁一家老小北上。

等朝臣们反应过来,事情已经达成,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十常侍的操作,只有他们才能让朝臣反应不过来。

中平二年二月十二,西园传出皇帝对初乞和的答案:可。

至此,整整纷乱一年的太平道起事就此落下帷幕,曾经席卷八州的太平道起事,最后只得一州之地。

而在名义上,这一州还属于汉朝,只是州牧权属初一。

初一随后上书称臣,并细数自己罪行,随着称臣书一起送来的,是钱财珠宝无数,都是直接进了西园的。

具体数目别人不得而知,只是后来传言,皇帝当天极其高兴。

甚至有传言,皇帝当天说:这青州一年赋税也没这么多,若每个州都能如青州一般送上这么多钱财,便是都如青州又如何。

这般荒唐的言论也不知真假,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大汉的版图,因为初一的存在,让很多人窥视到了一种可能。

无数的野心家,在黑暗中滋生,或许,只有皇帝还做着大汉永存的春秋大梦吧。

…………

第二卷岁在甲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