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笑泯怨仇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其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仗义为人,勇往无前。后读诸子,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
特别要解释的一句就是,所谓的好游侠,便不是像后世所说的是什么大侠,英雄,东汉末期被称为游侠的人,大部分的不是刁徒,就是恶霸,换在后世来讲其实就是二流子,不是什么好词。
现在刘琦所见到的这位甘宁,确实是应了那一句:暴躁记仇,有力气,好游侠。但忠心耿耿,仗义为人却没有表现出来。
可能是时间尚早的关系,现在的甘宁还没有读过诸子,也可能是他比较晚熟,现在依旧处在青春叛逆期,不想学好,总之,对于刘琦的好意邀请,甘宁所给予的回答只有两个字.....
“滚蛋!”
刘琦闻言一窒,然后善意的笑道:“甘兄弟,什么事切忌不能意气用事,你今日拂了我的好意,日后一定会后悔的!你当贼一世,倒是逍遥快活了,可是你的子孙后代又该怎么样?继续背着一个贼寇的骂名?你的祖辈先人怎么办?你死后可有脸面到酒泉之下去见他们的面?”
“哼!老子死后有没有脸面去见先人,自不用你来操心。你自姓你的刘,我自姓我的甘!”甘宁的语气一点不软,依旧是我行我素,满嘴不服。
刘琦丝毫不以为忤,古代人都是这样,有本事的人都这牛脾气,没脾气的一般都没啥大本事。
“甘兄弟是不是还对我心存芥蒂,有所怨气?可是先前之事,你我都是对立方,双方各凭本事,施展手段而已,并无个人恩怨,就此而言,我刘琦做的事并不算过分吧?你若是还一直拘泥于被辱之事,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那我也没什么好劝的了。”
听了刘琦的话,甘宁的呼吸顿时一窒,似是被刘琦点破了心中所想,脸色瞬时间变得有些滚烫发红,不过他现在厥在地上,脸冲着地,所以刘琦和黄叙也并没有看清他的真实表情。
“甘兄弟,天下之大,并不仅仅限于江汉一地,这天下之大,英雄之多,你尚未一一领略,难道现在就想弃命于此?甘兄弟,三思而后行啊!”
甘宁张了张口,似是想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局促了一会,方才听他缓缓的开口说出一句:“老子的那一众兄弟们呢.....你把他们如何了?”
刘琦的嘴角升起了一丝微笑,接着转过头去看了看黄叙,黄叙领略了刘琦的意思,笑着走向甘宁,轻道:“放心吧,你的那一众兄弟在你昏迷之后,纷纷投降,尽皆无碍,我们大公子已是妥善的安排他们了。甘兄....要不要去看看他们?”
甘宁闻言“哼”了一声,却是没有说话,黄叙和刘琦互相对视笑了一下,然后便转头对完喊道:“来人啊,给甘兄准备一副竹舆,卓几位兵卒抬着,抬他去看看他一众弟兄!”
过了一会,便见四个兵卒搬来一副早已做好的竹舆,将甘宁轻轻的抬到了上面,然后由刘琦和黄叙带路,向着驿馆外姗姗而去。
甘宁手下的一众水贼都被刘琦安排在了东城外的屯营,一个个好吃好喝,受伤的人也是给予医官治疗,并加以照料。
甘宁到的时候,一众水贼们正在吃饭,眼见甘宁坐着竹舆来了,他的手下们纷纷撂下手中的吃食,一个个跑到甘宁的身边,跪在那痛哭流涕。
甘宁的心里也不好受,坐在竹舆上,费着力气扶起了离他最近的王雄,叹道:“王雄,老子昏迷的这几日....弟兄们可还好过?”
王雄双眼朦胧,抬手擦了擦挂在脸上的泪花,用力的点着头,抽噎道:“头领,大家在军营里有吃有喝,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就是惦念着您,生怕您...您要是出个什么意外....”说罢,便见王雄一低头,“呜呜呜”的泣不成声。
扫视了满场的一圈弟兄,甘宁长长的叹了口气,接着拍了拍王雄的肩膀,叹道:“王雄,哭什么!还是不是条汉子,老子的手下带的可不是一群娘们.....都他娘的把眼睛擦干净,好好的吃饭去!吃饱了才有劲干事....快去!”
王雄等人闻言破涕为笑,一个个用大手擦干了眼泪,转身走进营帐里面,端起饭碗狠劲的咀嚼,吃的那叫一个用心,那叫一个卖力。
“嘶~~”刘琦深深的吸了一口凉气,做一副心疼相,摇头道:“得!本来你这一帮手下就能欢吃欢造,自打到了军营,就跟吃冤家似的,一天没五顿饭都不行....今天得了你的令,奶奶的吃的就更来劲了,本公子都怀疑你们是不是蓄意报复。”
甘宁闻言冷哼一声,道:“要收降我等弟兄,自当得付些代价才是。”
刘琦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道:“甘兄弟,您看!您的这些弟兄,没有了贼寇的名目,没有了叛逆的身份,一个个活的多么自在!你的这般弟兄,身后或许还有父母妻儿,算加起来,何止数千?甘将军若是执意不肯归附,你倒是死的壮烈,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有没有他们身后的父母妻儿想一想,他们跟随你多年,难道最终就是落了个身首异处?家中亲人无人赡养的结局?甘兄弟,你是想活的洒脱,死的壮哉,难道他们也都因该跟你一样么?”
这一番话说完,甘宁终于有些动容,他抬头看着一脸微笑的刘琦,迷茫的双眸中乍然射出两道精光,似是再重新打量这个一直被他恨之入骨的年轻人。
“那假如老子执意不肯归顺,你又当如何?真的要杀了我这些弟兄为我陪葬?”
刘琦哈哈大笑,摆手道:“拉倒吧,你可别抬举我,你别看我跟你这几次斗的挺欢实,其实我从来都没有杀过人,你要是执意赴死,那我也没有办法,这些人我不会杀,但也不会留下!因为杀了你,他们必然对我恼怒,根本不可能留在军中,我会遣散他们,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今后若再遇到,是杀是刮,就再由不得你管了。”
听了刘琦的话,甘宁沉思了一会,接着突然仰天哈哈大笑,彷如顷刻顿悟,又仿如破茧重生,总之,与适才迷离颓废的他,一点都不一样了。
“攻心不杀人,杀人亦攻心!刘琦,老子终于知道你是个什么人物了!你我来来回回间接交手了三次,但直到现在,老子才彻底对你稍稍品出点味来!行,就冲你适才最后那番话,老子跟你了!”
刘琦和黄叙对视一眼,接着也是各自笑了起来。
就这样,荆州官军与甘宁一众水贼的战斗,在江夏东城屯营彻底的画下了一个句号,甘宁与刘琦一笑泯恩仇。
~~~~~~~~~~~~~~~~~~~
荆州襄阳,刺史府邸。
此时夜色已深,刘表坐在桌案旁边,手中拿着两份竹简,他满面犹豫,似是有什么仇索之事映在心间,直愣愣的看着窗外的夜空,仿佛神游天外,不在其身。
“主公....”
门外一声轻轻的叫唤将刘表来回了现实当中,轻轻的晃了晃脑袋,将神思中的杂念赶走,刘表端正了一番仪容,然后正色对门外说道:“是子柔啊,进来吧。”
房门轻轻的被推开了,然后又轻轻的被关上,蒯良的面容出现在刘表的视线当中,按照礼节向着刘表施了一礼,但听蒯良说道:“主公深夜唤我?不知有何要事?”
“坐吧。”刘表抬手指了指桌案旁的一块软榻,待蒯良坐下后,刘表随即将手中的两份竹简推向了他,无奈笑道:“子柔,今日老夫从南北两路共收了两路战报,一好一坏,你可能猜度其内容为何?哪一路好,而哪一路又坏?”
蒯良闻言摸着胡子沉思了一会,然后笑道:“南面的战报应该是大公子派人送回来的,如不出意料之外,是为好!”
听了蒯良的话,刘表沉重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快慰,点头笑道:“你说的不错,南面的战报,正是我儿刘琦送回来的....所报者,乃是江夏周边的水寇之祸以解,张武,陈孙,甘宁等巨寇尽皆归附,汉江得定!”
蒯良笑着点头道:“大公子年纪轻轻,却又这般本领,着实可令主公大慰得安!”
“是啊....”刘表轻轻的点了点头,道:“这孩子还算争气,却是不枉老夫倾心栽培一场....只是这北面的战报....唉~~”
刘表长长的叹了口气,道:“关东诸侯各路皆有所动,整备兵马钱粮,不出两个月之后,十几路诸侯便要集结兵力,西讨董卓了!”
蒯良闻言皱了皱眉,道:“诸侯讨董,此战虽事关天下的走势,但与我们荆州并无瓜葛吧?”
刘表无奈指了指中案上的竹简,苦笑道:“怎么没有?袁绍联合袁术,孙坚等南方诸侯发檄文与我,让老夫举汉室帝胄之义,出兵北上,与诸侯会盟!而董卓那面,更是也派秘使发来书信,以赐爵荆州刺史之恩,要老夫表面立场,归顺朝廷,袭扰袁绍等诸侯后路.....更让老夫头痛的是,朝中的卫尉张温,质秘书于老夫,责问老夫不出兵伐董之罪....”
蒯良闻言一惊,道:“张温乃是蔡瑁姑父,他写书质问,主公若不出兵,蔡将军那面也不好看.....”
刘表苦笑一下,道:“正是如此,朝中的那班与董卓对立这老泥鳅,应是早就想到了这一层,故而让张温写书,却是高招!”
蒯良闻言,眉头微皱道:“主公如今所惆怅者,莫不是出兵或是不出兵?”
刘表点头道:“正是,若是出兵讨董,老夫身为汉室帝胄,必须亲自挂帅出征!但老夫毕竟初掌荆州,如今内局不稳,时刻离老夫不得,此事又万万使不得....唉,但若不出兵,又会得罪袁绍等人,张温那里,面上也不好看,故而召子柔你过来商议。”
蒯良闻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道:“主公初掌荆州,内部局势未定,宗族世家未服,如何能亲自挂帅出征,此举断不可取!”
刘表长叹口气,点头道:“吾意也是不可轻易出兵....子柔之意与吾甚是相同...也罢,什么袁绍,张温,得罪便得罪了!”
刘表的话刚说完,却见蒯良摇了摇头,轻笑着道:“主公,良有一法,既可让主公稳坐荆州,又可不得罪袁绍,张温等众,不知主公可愿听否?”
刘表闻言,顿时大喜,忙点头道:“子柔有何妙计,可速速道来,不必拘礼过甚。”
蒯良沉思了一会,终于缓缓开口道:“主公,袁绍和张温召主公北上,我荆州本当力拒之,可是适才听主公之言,大公子英明神武,在汉江收复各路水寇,大振荆州士气!足见公子非等闲之人,大公子乃主公嫡长子也,同为汉室之胄,若是由公子代替主公,以您的名义北上会盟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岂不甚妙,一则可让主公稳居后方,安抚荆州内部,二则大公子身份特殊,由他代替主公讨董,袁绍等人绝对无话可挑,此乃两全之策,请主公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