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国学四门:记、诵、用、解】
“张心驰和李神往不在,书法和国画暂时不用比!”周伏虎瞥了一眼右边两个空座位,继续盯着洪荒,斗志昂扬的说道:“我们先比国学和国术……”
“在国学上,我们‘全能二班’没有人能够比得过玉菲!所以,我们派金玉菲同学出战……”周伏虎说完后,眼神看向坐在第一排的金玉菲,脸色有些发红,羞涩的问道:“玉菲,你……愿不愿意?”
“乐意之至。”金玉菲站起来,微微一笑,不是看着周伏虎回答,而是看着洪荒回答。
“……”周伏虎胸口一堵,郁闷至极,转过头去,愤怒的看着洪荒,恨不得把他撕碎,好像被他抢了媳妇似的,几乎把满腔怒火全都喷在他身上,大力的拍打自己的胸膛,双眼血红,咬牙切齿道:“在国术上,我派我自己出战!”
“神经病!”洪荒看着周伏虎一副择人而噬的恐怖模样,愣是吓了一跳,在心里暗骂一声,嘴上却笑着说道:“好,今天下午正好有两节班会,我们就在教室里面,先比试国学,至于国术,我们到操场上再比!”
“好!”周伏虎大声说道,他是城主的儿子,在班级里面,说话非常有威信,他说派自己出战,根本没人敢反对,也无法反对,谁叫他是班中最厉害的国术高手呢?当然,如果现在他的死对头秦雄伟在场的话,他就不会这么如意啦!
“妈,待会儿让你看看我怎么打败你的小情郎!”金玉菲嘻嘻一笑,俯身在母亲白香茗的耳边悄悄说道。
“……”白香茗脸色绯红,懒得理她,死丫头,真是越来越没大没小!
“明老师,在国学上,你想怎么比呢?”金玉菲挺直身子,笑意盈盈的看着洪荒,出声问道。
“初来乍到,客随主便。”洪荒故作谦谦君子,面带笑容的说道:“玉菲同学,依你看,你想怎么比?”
“一直以来,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英语有‘听、说、读、写’四法……我始终觉得,我们国学其实也有‘记、诵、用、解’四门……”金玉菲终于恢复才女本色,看着洪荒,洋洋洒洒,笑着说道:“所以……我们就以此为题,分别给彼此出四道题目,看谁能回答的最出彩、最正确,谁就是赢家!”
校花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凭此独到见解,金玉菲当之无愧国学天才!
“好一个国学四门:记、诵、用、解!”洪荒一脸欣赏的看着金玉菲,点头微笑道:“既然如此,那么请玉菲同学出题吧!”
“既然老师初来乍到,为避免落人口实,说我欺负老师,我觉得还是请老师先出题吧!”金玉菲对答如流,优雅从容的说道。
“不,我是老师,你是学生,还是让你先出题吧!”洪荒一再礼让,笑着说道:“更何况,这四道命题是你出的,想必你心里早有主意!”
其实洪荒现在还没想好到底要出什么题目比较精采绝艳,否则以他无耻的性格,肯定先发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为今之计,只有见招拆招,随机应变,反正哥有系统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先来吧!”金玉菲点头微笑道,心里赞赏有加,对洪荒的谦逊有礼非常满意。
“第一题,主要考核国学四门‘记、诵、用、解’中的‘记’。”
“所谓‘记’,其实就是‘博闻强记’。”
“一个真正精通爱好国学的人,肯定对我国古典文化奇闻异事了如指掌,肯定对我国古代诗词歌赋、名篇佳作倒背如流!”
“我也不想特别为难老师去背一些《春秋经》《金刚经》《道德经》等晦涩难懂的文章!”
“不过既然你是老师,那么肯定能够轻易背出韩愈的千古名篇《师说》吧?”
说真的,金玉菲给出的这道题合情合理!
一个老师如果连《师说》都不会背,还怎么为人师表?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老师不会背《师说》,甚至连语文老师都不会背!
这是何等荒谬之事啊!
以前金玉菲就曾经拿这道题目去考核过一个新来的国学老师,最后那个老师站在讲台上,脸色涨得比猴屁股还红,愣是背不出来,于是引来全班同学的鄙夷和嘲笑,然后不待学生们把他轰走,他就灰头土脸屁颠屁颠的跑回家去,整整花费一天的功夫,背完《师说》后,才敢来重新上课——“教书育人”。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大家都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洪荒,希望能够看到他出丑的样子!
“《师说》?嗯……不错!背诵这篇文章确实没什么难度!”洪荒笑着说道,其实他更希望金玉菲能够考核他《道德经》等晦涩难懂的国教经典书籍,不过《师说》却更符合此时的氛围!
“……”大家看到洪荒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脸上顿时一阵失望!
“……”洪荒走下讲台,在教室中徘徊沉思片刻后,忽然清了清嗓子,终于高声念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