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讲解古文

晚自习,吴明亮一脸严肃,讲台上一沓厚厚的试卷,显然是上次测试的分数出来了,难道是某人的成绩不理想?

但是也能够理解,毕竟上次的测试题目,古文节选居多,这些古文节选又都不是课本的,比较生僻,就算老学霸林子峰也是抓狂不已。

“如我所料,这次的测试大家成绩都很低,平均分比往常测试低了整整20分!”吴明亮的话刚落,课堂上吵杂一片,都有些担心自己的语文成绩。

吴明亮还是比较尊重人的隐私,没有当堂把成绩念出来。

主要是考虑到整体成绩都不怎么样,念出来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在高考前夕,压力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

每个人都拿到了试卷,唯独聂景的试卷没有踪影,冯泽又找到理由怼聂景了,站起来说道:“老师,聂景没有试卷,我怀疑他交白卷!”

这个时候,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只有聂景没有拿到试卷,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

聂景没有说话,冷静地坐在原位,没必要在课堂上喝冯泽争论。

被赶出了宿舍的他,早就怀恨在心了,一有机会就要怼聂景,不过也只是自己打脸。

“老师,聂景的性质很恶劣,我建议……”

冯泽后面还要说几句狠话,吴明亮用手按住了冯泽的肩膀,小声地道:“冯泽,别说了。”

倔强的冯泽已经上头了,不为所动地道:“老师,我知道你跟聂景关系好,但是一码事是一码事,现在他是交白卷!怪不得他测试的时候提前交卷!”

“好吧,既然你这样说,我也不多说了。”吴明亮作为老师,不愿意自己的学生互相攻讦,但是也没办法。

回到了讲台的吴明亮拿出了一张试卷,展示在学生面前,通红的分数,如同冯泽的脸一样。

“130分!”冯泽痴傻地坐了下去,想不通为什么聂景能得如此高的分数,还是在全年级语文测试平均分整体低下的情况,他的语文也才70分。

“好了,正如大家看到的,聂景的语文成绩是130分,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给他,而是打算拿来作为范本试卷公开张贴出来,这张试卷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吴明亮说完,走到聂景身边,说道:“聂景同学,你不介意我把试卷张贴出来让大家学习吧?”

“没问题。”

“我会复印几份,原本明天给你。”

吴明亮开始以聂景的试卷为参考讲解这次的试题,基本是围绕聂景的试卷,在讲到陶渊明古文节选的时候,吴明亮叫了一声聂景。

“聂景,你说说这篇古文的意思。”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聂景代入了陶渊明在当时的情境下创造这首诗的意境来朗读全文,随后进行了解析。

“这组诗词写得是陶渊明亲自耕种的喜悦,完美昭示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

聂景的解析令语文专业的高级教师吴明亮拍手称赞。

“好,聂景同学解析的很到位,就是这种古文水平,才能得到高分。”

下了晚自习,林子峰走了过来,把自己的试卷摆在了桌面上,说道:“这次你赢了,下次我不会再输的!我要苦读古文,争取超过你!”

林子峰这次的语文成绩是110分,相比较此前语文成绩稳定在120分以上,少了很多,大多的错误都在古文上。

老学霸的挑战,聂景自然不会放过,说道:“我等着。”

林子峰憋着一股气,回到了位置上,拿出了语文古文专项训练习题,恶补自己的弱项。

沈家健看到林子峰语文成绩都比聂景低,拿着自己50分的语文成绩,摆出一副膜拜的动作,说道:“学霸大神,请受学渣一拜,教教我怎么增加语文成绩吧?是不是也要从天台跳下去?”

“贱人,你找死啊!”张国栋听到沈家健说道跳楼的事情,害怕聂景敏感起来。

“我错了,我错了。”

聂景摆了摆手,没怎么在乎,说道:“贱人,如果你敢去天台跳下去,我相信你会觉悟的。”

“我倒是想啊,可是我胆小,何况天台都封锁了……”

三人在闲谈之际,冯泽一脸悲愤,完全自闭了,上次被赶出了宿舍,他就觉得同学疏远他了。

这次公然挑战聂景,然后被狠狠地打脸了,冯泽基本没脸待在学校了,距离高考还有90多天,他要怎么过啊!

聂景没有像林子峰一样继续加班读书,反而是带着张国栋、沈家健回到了宿舍,并且招呼了其他的舍友。

他说得话向来都是算话的,既然答应了舍友们要提前开讲第二回《三国演义》,自然不能失信了。

何况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高中生在晚上的娱乐项目还是比较多的,什么掌上游戏机、手机等等都是不缺的。

聂景到了宿舍,其他的舍友一早就去食堂买来了炸鸡腿,食堂晚上供应的食物品种繁多,价格实惠,学生们都能消费得起。

“老二,您的炸鸡腿、快乐水。”

“机灵!”

聂景吃完了夜宵,漱了漱口,润润嗓子,看到时间还有20分钟左右。

“好了,开始说书!”聂景准备说书,宿舍的舍友聚精会神,隔壁几个宿舍打探到了消息,也涌进了宿舍。

本来就拥挤的宿舍,此刻一下子挤进来了20多个人,不清楚的还以为高三宿舍内有人打架。

“上一回说到刘关张桃源三结义……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聂景现在说书的节奏越来越平稳,台风很稳健。

面对20多人依然不怯场,毕竟是上过学校广播的人。

而且聂景说书的时候,语气把控得很好,还带有自带配合的特效,显得不突兀,还恰当好处。

这些配音一般需要后期添加,或者有专业的设备,而聂景独自一个人完成了。

在专注说书的过程中,聂景没有发现,沈家健有一个小动作。

他手里面拿着一个专业的录音设备,价值在几千左右,能够清晰完整地录制出聂景的说书内容,并且带有防噪功能,最大可能性地还原聂景的声线。

沈家健一个学生能拿这么专业的设备,事实上这个录音笔是他父亲手下秘书专门用来录制会议内容的。

被他拿过来玩几天,作为家里面有矿的富二代,带点高科技也不奇怪。

要知道粟红的那根录音笔才一百的,而他的则是高达四千多,是某国外巨头企业的产品。

只是不知道沈家健录这段说书内容是自己欣赏还是另外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