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写书这么多年以来,我投稿一向是看责编,觉得那个责编好,就投那个,并不是说其他责编不好,只是看我们的性格,脾气合不合得来。

对于此书的创作,并不是说我想借它来讽刺什么社会,而是我追求的黑暗文学。

原本我这本书是打算投科幻,但是看到中元节的征文里面的借鉴典范里面有《寄生兽》,我判断了一下这本书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泛灵异,另外灵异比较冷门,我心想推荐位应该很多,于是就改投了灵异。

在投灵异时,我直接选择了子良,因为之前一直关注过他的空间和公众号,觉得他脾气应该跟我差不多,前段时间看恐怖屋的上架感言中,空调大佬在里面说他曾经深夜还在和子良讨论剧情,觉得他很负责。

这个时候,我忽略了一点,子良在空间里说过,永远不要和大神比,别人空调大佬是大神,对象不一样。

首先发发牢骚。灵异的确比较冷门,在我发书后很多天,都没有涨收藏,直到APP的新书榜更换了一轮后,我进了榜十,收藏开始慢慢上涨。

看到进了榜十,我首先想得就是加书单,那个时候,第一天直接加了五个书单,收藏涨了41个,感觉书单的效果不错,我就去大书单主那里留言。灵异的书单主都很不错,几乎问一个,他们就会给我推一段时间,书单最多的时候我加了32个,虽然只是一段时间,但是效果也很不错,热门试水的时候,收藏基本都是在40以上。

老实说,看到我热门试水,心里很不爽,当时就带有一些情绪,毕竟以前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偏的推荐,而且我的推荐位置还是在电脑端的最角下,几乎没有曝光的作用,更何况这还是灵异。

通过我的推荐位置,我就判断出了责编对我这本书的商业价值判断,但我当时心想,收藏涨了这么多,总得下一次会连着推,来个新书精选什么的。处于对未知的担忧,我决定还是问一下子良,他的大概意思是我的作品不行,数据也不怎么样,后续很难再有推荐,几句话让我回到现实,他的回答有点儿绕,我还是喜欢直接的回答方式。

在起点待了这么久,笔名也换了好几个,我对推荐还是比较熟悉的,一般来说,只要新书期断了推荐,后续就不可能再有。

那么,我发的牢骚在哪儿?首先让我情绪不好的地方并不是责编不给推,而是责编明明不看好,却还要签约,这让我很不爽,在我看来这是对一部作品的不负责任。其次,灵异组宁愿给3万多字的新书分强,也不给我,这让我更加难受。

为什么说责编不看好,如果我没记错,起点都是周三定推荐,我热门试水的成绩周三并不是很差,但是还是没有连推。当然我在签约后也是有断更记录在,那两次断更记录我给责编说过,是特殊原因导致的,断更是大忌,但是新书期断更两天,只要是没试水之前,在我之前的责编看来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并不认为这是理由。

很简单,他就是不看好你这本书,哪怕是从设定开始,只是灵异书少,再加上有征文在,所以才会签约。

在我后面去问子良还会不会有推荐是,他给我说想要推荐只能走自荐,而自荐就是他空间里那个所谓的市场调研,也就是写300字书评那个。

老实说,我几乎每天都在扫榜,经常分析一本书为什么会火,扑街的理由有千万种,但会火的原因无非就一个,那就是符合大众的口味。

让我去分析一本书并没有什么,但是拿这个来作为交换推荐的条件,这让我非常难以接受,的确,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一些自己手下的作者渐渐找到写作的方法,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一些人拿堆积的分析词藻来换取推荐,我问了几个人,的确有人根本没看书,从别人书评抄了一些获得推荐的。

另外,子良当天在空间里发了一个言论,他说编辑从来不看书,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从垃圾堆里找能够吃的东西给读者尝,这很恶心,这个说法有错没?这个说法没错,而且说的非常对,但是为什么我会反感这个理论?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有的人写书单纯为了自娱自乐,有的人写书是为了追书心灵的升华,有的人写书就是商业利益,也就是稿费。

站在责编的立场说这话没有错,有人可能会说我玻璃心,我也是个说话直接的人,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如果换个立场,换到那些第一次写书,且成绩不好又坚持努力码字的人那里,看到这一句话会怎么想?

牢骚发完了,接下来总结一下我这本书的不足。

首先,我对市场的判断可能出了问题,我也是天天扫榜的人,自然知道网文的性质,那就是爽,越爽越有人看。但是在写文的时候,我对市场抱有了另外一种幻想,在二次元里面,有一类题材向来受人欢迎,那就是黑暗系,它可以不爽,但是它就是受青少年的喜欢,这就是我为什么想要尝试黑暗文学的原因。但是网文毕竟和二次元存在一定的界限,虽然两者在慢慢的磨合。

其次就是硬性条件,文笔不行,词汇量也不大,有些时候表达不出自己想要写的内容。

再者为了过审,我把世界观构架到了地球的另一面,这让读者很没有带入感。

最劝退的一点是我在尝试片段的分割写法,很明显,我这本书里面并不是一直跟着主角的视角走的,这已经不符合爽文的写法,所以不被看好,数据不行也正常。

好,感言到此结束,接下来是本书之后的打算。

子良在新一期的日志里面说,一本书或许会被责编误判,但绝对不会被市场误判,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毕竟有很多书都是后面才火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句鬼话,我以前看过很多好看的书,最后都没有火起来,很多作者在现实的压迫下,只能选择切掉,市场再牛,也压不过现实。另外,我以前的责编也掏心窝子给我说这么一句话,你真以为市场是万能的?别开玩笑了,扔一颗金子到牛粪里,然后再用牛粪给它盖上,你看它发不发光,立场不一样,说话自然就不一样,我不给你推荐,你一个新人,创作条件又有限,写得再好都没用。

我和子良的思想冲突,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这也可能是我第一也是最后一本灵异的封笔作。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大的怨言,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自省的人,能让我情绪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是以前的那几个责编都对我太好了,突然换了个年轻一点儿的,做事风格不一样的,我还无法适应。

说起改文,我还记得我之前某本书内投时的场景,就跟空调大佬的上架感言里差不多,当时那本书投稿一共改了四次,那个责编的建议以及剧情分析,包括对我缺点的分析的字数加起来都快有三千字,虽然那本书最后还是扑街了。

这本书后面应该也不会有推荐了,要是数据不好,我也不会上架,我是个比较喜欢争的人,即使知道自己的书垃圾,还是要和大神比,我奉行的观点就在认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后,一定要以大神为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另外书单主们给的推荐太多,我不好意思切书,也没脸切书,会一直写下去,蓝薇茵这个笔名下面,不可能存在太监的书,只是更新上面可能会有些慢了,在商业化的社会,用爱发电这四个字永远都不可靠。

蓝薇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