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节 光辉岁月(三)

金球奖23人名单的公布,不出所料的让亚洲体育媒体再次陷入狂欢,除了与王艾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四家媒体知道今年最终肯定还没戏,其他媒体不管猜没猜到依然争先恐后的发来了采访要求。

王艾找机会和陈涛协调了一下,尽量把媒体资源都往他那边引导,王艾这边只是让杰米拟定了一个简单的回复函发给各方。

唯有一个是王艾亲自处理的,就是来自HUN省体委主办的的消息。早年在参加世少赛时王艾曾经和对方闹过不愉快,以后很长时间双方互不理睬。但后来随着王艾在国字号的地位越来越重,直至众望所归的成为队长之后,这种局面就再也无法维持了……足球是第一运动,国足是第一中的第一,队长是第一的第一中的第一,绝对核心人物的爱憎自然会扩散开去,变成一个群体默认的潜规则。反正国家队不差一家媒体,而任凭哪一家媒体自己也受不了被国家队隔离的待遇。

后来对方不知通过什么关系找到了袁伟民,老领导就抽空给王艾打了个电话:“差不多得了,还记一辈子仇啊?”

王艾其实不至于这么小心眼,也没狂妄到想要封杀一家有背景的传统媒体,他只是在没有得到对方明确道歉的情况下心理有阴影,生怕被对方什么时候又来一次。

可老领导毕竟不是能随便说话的,他一定敲打过对方,在得到明确承诺的情况下才能给王艾打招呼。于是,王艾回头就在国家队里边透了话,从那以后大家就不在对区别对待。只是王艾个人和对方的关系依旧没什么进展,王艾不打算改变锁定四家媒体的做法,莫说一个省级媒体,就是国家及媒体,王艾也只是全天候、无障碍接待“一社一台”,其他的除非找上级单位协调,否则一律同等待遇:堵到王艾了,可以回答几个问题,但专访不行,尤其是那种可以畅谈几个小时的那种。

这种待遇除了那四家之外,这些年王艾只接待过两次:一次是通过共青团中央的关系,王艾和对方谈了新世纪年轻人的全方面发展问题。另一次是通过国防大学和足协联络,王艾和张召忠一起接受专访,谈了向我军军事思想学习在体育领域出成果的事儿。

就这两次,连王艾的正管体育总局的都没这个待遇。

这里边除了王艾自己的坚持之外,还有韦迪主任、总局领导以及更上层领导的层层确认:这些领导自然不会就一个体育明星的媒体工作方法的提出什么具体意见,但当王艾想要这么干的时候,这些领导都站在了王艾一边,有的还饶有兴趣的过问了两句。在领导过问之后没有表示反对的情况下,自然就表示默认。要不然一个寻常的体育明星敢拒绝国家级媒体的专访,哪来那么大的架子?所谓国家级媒体,就是背后至少是一个高官单位,随便拎出来一个也不是王艾能得罪的起的。

这次就是找了韦迪的关系,韦主任给王艾打了个电话,王艾才打算自己回应,而且也确实让王艾琢磨了一阵儿。打算仿照办一个亚洲的“金球奖”,就像“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两强并立那样和亚足联的“亚洲足球先生”区分开。从对方发来的策划来看,打算办一个更侧重商业的亚洲足坛大奖。

如今亚洲足球的整体环境决定了这项大奖能不能办好,与王艾有直接关系。严重一点说,王艾如果不认同,那任凭你花多大力气也白扯,就是上级介入也顶多是要王艾不公开反对,绝不会要求王艾必须去捧场。王艾的实际贡献和真实地位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吉祥物”的层次,用他出力的都是什么活动?奥运会、世界杯申办!国家大典、国家级外事活动拉出来列席的!一个区区省级媒体办的“亚洲金球奖”,还真不用劳王艾这尊大神。

只是以眼下亚洲足球的态势来说,真打算明年开始办,头几年怎么论、怎么数,也得是王艾得奖。而且今年王艾25,至少他的巅峰期还能保持六七年,于是有一个问题来了,一个中国省级媒体办的大奖,前几年全是一个中国人,合适吗?按照规则当然是合适的,但可惜,国际体育政治,从来不仅仅是规则。

于是,这次联络就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寻求王艾支持,争取让这项大奖一炮打响,从开始就立住;二是问问王艾的具体想法,怎么平衡公正和影响。

在和家人商讨了一番,又拿来了金球奖的历史资料简单分析过后,王艾很正式的给对方回了一封信,表示支持本国媒体的雄心壮志,信任筹备小组的智慧。同时也表示自己工作繁忙,各项活动安排密集,若有不周之处还请谅解。

等这封信从打印机上下来,王艾拿来钢笔签名之后,许青莲拿过来走到传真机旁边:“不知不觉的,你也变得虚伪了。”

王艾站起身抻了个懒腰,趁着许青莲低头操作传真机的时候走过去在背后偷袭,狠狠抓了几把;“我就奇怪了,天天被我整的鬼哭狼嚎,怎么一下床就不认账了呢?”

被抓住要害的许青莲偷偷翻了个白眼,依然操作着传真机,看着机器咔咔的运转起来把纸张“吞下去”才轻轻拍了下王艾的手:“周末去汉堡,我陪你去呀?”

“呦?一天也离不开啊?”王艾调笑的挑起许青莲的下颚:“求我,我就带你去。”

许青莲就把下颚放在王艾的手指尖,抬头笑吟吟的道:“我们的事儿,你不打算和队友们说一声吗?真要到时候贸贸然的挨个发邮件?”

王艾恍然,思索了片刻:“你考虑的对,明年夏天差不多他们都该结婚了,我们的办法,确实得找个人透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