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李俊的故事(中)

不只是老板娘,其实很多成年人眼里,李俊都是个特别的。什么什么都是一般般的,但这么多一般都放在一个人身上,就显得不一般了。除了爱踢球,几乎没什么兴趣爱好。

少年慕艾,可李俊对漂亮的女同学也不过就是看看,对漂亮的女歌星也只是听听,对同学们私下流传的一些东西也只是瞅瞅。从中学开始,李俊就是这幅死样子,他一个同学从初中到高中,做了他五年同学都没看懂他。

学习?没兴趣,游戏?没兴趣,唱歌跳舞?懒得动,电视电影,懒得看,就连足球赛他也只是看很少的,李俊到底是个什么人?不论远近都看不明白,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活泼好动的学生对他感兴趣。在大多数同学印象里,这个眯眯眼,就是一个总在台阶上坐着,懒洋洋晒太阳、发癔症的呆子。

如果不是李俊好歹还能把书读下来,没准会被认为是脑子有病。

其实李俊本人也大概知道别人的想法,但他不在乎,一群庸俗的生物而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们虽然都趴在这座普通高中里,都是趴在篱笆下的鸟,但你们是低头吃虫的,我是向往蓝天的。

毕业后,你们到处跑,流散四处,但大部分还得回辽阳来,好一好还得去劳务市场站街,而我呢?直接就去北京了,将来我是首都人民中的一份子了。

这就是李俊的信心,连高中班主任也不了解的信心。只是他从说他和王艾认识以后就认识到,这种事说了没人信,所以他也懒得说了。高中对李俊来说,就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远没有那些同学那么真情投入,或者爱恨的死去活来。

小孩子的把戏,切!

转眼就是周末,期末考试要到了,李俊难得的在家复习了一天。不是他喜欢学习了,而是不想听妈妈的唠叨。再开学,一天考试下来,李俊和所有同学们都一样的长长出了口气,开始暑假了。

放假前,体育老师找到李俊,要求他带着校队好好练练,月中就是辽阳笨蛋杯决赛。李俊点头答应,挨个给校队的打电话,约好了一起去东郊太子河边练球。

这几年,李俊和王艾最多的接触其实就发生在这些球场上,虽然没有命名,但人们都知道辽阳现在全市的八块免费球场,都是王艾修的,所以也就习惯的叫它“王艾球场”。

这个球场密度,仍然远远不能和图宾根的八万人、十几块免费球场相比。哪怕是王艾的家乡、最优先的投资对象,也仅止于此了。然而,这八块球场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的。

比如李俊这样的校队成员,学校放假不开门,去哪里练球?高三寒暑假都补课,踢球踢的砰砰的,肯定不让。再比如一些成年人,有踢球的兴趣,但没有场地怎么办?就只能慢慢放弃。

所以这八块球场,通常总是不断人。球场中间被踩的尘土飞扬,球场边缘,比如角旗、边线的草就长了老高,只能是爱踢球的人自行铲除。球场也没人管,当然也没人占。几年前有个老板要在这里挖沙子,一抓钩下去,草皮刚挖开,就来了两辆警车,连人带车全拘回去。小打小闹的就不敢碰了,后来还有大老板去找人商量,想把这地方开发成高尔夫球场,结果也是灰溜溜的回来。

于是,辽阳的老板们就知道了:这几块瞅着不起眼的地皮,动不得。

于是,辽阳的市民也知道了:王艾虽不在辽阳,但辽阳还有着他的传说。

这种事对李俊来说,是当然的了,王艾一家都从家乡起步,至今辽阳北郊还有他家的生产基地,也是全东北最大的生产基地,还有守卫严格,极为神秘的轻工业研究院,听说外国间谍都抓过。

辽阳,仍然是王家的根本重地,哪怕从不仗势欺人,口碑很好。但挨欺负就是另一码事了,王艾不说话,也有都是人主动帮忙。在东北其他地方和四川的情况就差了一些,但也有各地台面上的人物罩着,所以麻烦虽然不少,但仍然坚持了下来。

起码在李俊看来,这几年辽阳民间的足球活动正在日益展开,笨蛋杯不算,许多成年人也组织了足球队互相开展比赛,就连笨蛋杯决赛的比赛,也开始卖票了。辽阳正在不知不觉的增加了许多足球元素,哪怕在高端战力方面与沈阳、大连相比还差得远,但基础却日渐雄厚。

这些,也只有平时总是发呆的李俊,能在同学们中间敏感的意识到。

所以,李俊总是会想到王艾,哪怕他不在身边,他的影响却到处都是。

七月初,二高中放假,李俊在放假的第二天立刻带着队友到了太子河边的球场,清早晨就来,来晚了没地方。经常来这里踢球的还有三高中的校队,两边遇上了总要抢,还打过架。

七月的阳光已经很炙热了,好在靠近河边,清风袅袅,体感很不错,就是注意别一个大脚射的太远掉到河里了。河水虽然不深,流的也不快,但中间都是挖沙子留下来的大坑,没人敢下水。

今天是个好日子!李俊和队友们骑着自行车到的时候,只有附近几个农家的孩子,赶着羊群偷摸的来吃草,李俊也不管他们,正好场边的草也太高了。

“俊哥,你这动作真漂亮,不愧他们说你是小王艾呢。”一个高一的学弟凑近了大汗淋漓的李俊,竖起大拇指。

李俊咧了咧嘴,从小就是王艾带着他练球,后来王艾越走越高,他当然会在自己练球时,不由自主的效仿王艾的习惯,久而久之,踢球方面的“小王艾”就传出去了。

李俊很无奈,我比他还大呢。不过听说在国家队不少比王艾大四五岁的都叫他老大,唉,小就小吧,也被人叫了这么些年,习惯了。

中午,同学们到附近的小饭店吃了顿便饭,饭后到河边一起坐了一会,有的学习好的还带着书来的,有闲不住的就往河里扔石子,虽然高考好似一把利剑悬在头顶,虽然同龄人已经走的太远。

然而,毕竟是无忧无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