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杨素出兵
却说杨素的大军从长安出发后,行军几乎没有停止,只用了4天就到达了洛阳境内,途中又占领了弘农等地。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弘农等地的百姓也听闻刘璋治下生活富足,纷纷开城迎接杨素的大军,杨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弘农等地。
等到了洛阳,洛阳虽然此时已经凋敝,但一些世家底蕴颇深,经过一番努力后也在洛阳扎下了脚跟,现在洛阳也基本由他们控制着。
刘璋并没有刻意去打压这些世家,他认为现在还没到时候与天下世家为敌,也暂时没那个必要,等学堂开在全国各地,世家的垄断地位自然会瓦解。
科举虽然给寒门学子创造了为官的机会,也更加给了世家子弟为官的通道,所以这些世家也是很给刘璋面子,等杨素到来的时候,他们当中的家主也纷纷出来迎接大军,欢迎大军进城。
杨素早已习惯了这些场面,与这些家主客套了一番,就接管了整个洛阳城,开始抓紧恢复洛阳的民政。
然而过了没几日,杨素的手下来报,说北海的使者求见。
杨素也听说过北海太守孔融这个人,孔融一心向着汉室,是个忠义之人,杨素想也没想就接见了使者。
要说这个使者也是个聪明之人,他本来目的地是长安,可是经过洛阳时听闻杨素大军占领了洛阳,他知道杨素可是刘璋的大将,现在北海处在火烧燃眉之际,越早求援越好,使者决定先找杨素看看,如果杨素决定不了出兵,大不了再去长安。
杨素接见了使者,使者马上说明了来意,请求杨素出兵攻打曹操,以解北海之围。
杨素先是听到曹操率军攻打北海,感到颇为震惊,看来曹操此人也是狼子野心,对当年那个假献七星刀刺杀董卓的曹操失望到了极点。
可是听到使者的求援后,杨素更加犯难,按理说孔融乃一代忠臣,应当去救,可是这等大事理应请示刘璋再做行动,可是眼下北海情况紧急,已经没有时间去请示刘璋,再者洛阳刚刚占领,贸然出兵恐有危险。
杨素开始沉思起来,使者则苦劝杨素能够出兵,谈及曹操野心,又请杨素不能坐视曹操实力壮大,说的那是天花乱坠,孔融选出来的使者倒是很不错。
可杨素岂是他可以糊弄的,不过杨素也看到了曹操势力这几年的表现,占据了衮州、豫州两个中原达州后,又将目光放到了青州身上,其能力显然易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确实会成为一个强敌。
杨素也嫌使者聒噪,就让他下去休息,使者直接甩头出去,暗骂几句后决定立刻前往长安,他觉得在杨素这里是浪费时间。
杨素见使者要走,也没有阻拦,放任他离开。接着他派人将张宾和徐庶找来,想询问二人的意见。
张宾和徐庶到来后,杨素说出了使者的来意,二人听后,张宾显得淡定些,徐庶则一脸震惊。
“想不到当初那个刺董的曹操也有如此野心,如果此人一心想要自立为王,我军当提早将其扼杀在摇篮。”徐庶一脸惋惜地说道。
杨素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单福,哦不,元直说的不错,曹操此人果然印证那句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我也有心出兵搓挫其锐气。孟孙(张宾的字),你有什么想法?”徐庶早已公布了真名,刘璋当然不会追究他的罪责,同僚们也都知道了他的真名,只是单福叫惯了有些改不过来。
张宾拱手说道:“将军可是在担心陛下那里?您可是忘了陛下当日对我等的嘱托,陛下让我等在外临机应变,可自行作出决定,此时正是需要将军作出决定的时刻。”
杨素瞬间明白了张宾的意思,既然二人都同意出兵,他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好,我准备出兵5万直取曹操的宛城,迫使其退兵。至于洛阳,就交给孟孙你来防守,元直随我出发。”杨素很快做出了安排。
“遵命。”张宾和徐庶齐齐拱手领命道。
杨素近日也对张宾和徐庶的能力有了了解,二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无论拿出哪一个都可以独当一面,让张宾留守洛阳,杨素也是很放心。
然而此时使者还没有出城,他知道杨素已经答应出兵,高兴地差点跳起舞来,这一趟总算没白来,而且洛阳离曹操的地盘更近,北海有救了!
杨素最终也将伍天锡留下坐镇洛阳,他带着徐庶和越兮踏上了征程,五万人马一天时间就整顿完毕,星夜前往宛城。
而此时正是陈宫劫掠投石车的同一天,曹操完全不知自己的后方已经被人盯上。
这一日,曹操的大军开始改挖河道,开始实施水淹北海的计划,众将士齐心协力,很快就挖出了成果,两条河流开始朝北海的河道流去。
北海城的士兵很快发现不对劲,护城河水位长得很快,他们禀报给孔融后,孔融才明白了曹操想要干什么。
“想不到曹操居然如此狠毒,水淹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诸位大臣可有什么办法?”孔融很快将大臣们召集起来询问道。
可是正如孔融所料的,大臣们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办法,这的确是一个死局,出城硬拼那不可能,可困守北海就等着被淹。
这下可是将北海逼到了死局,孔融也面如死灰,仿佛已经输了这场仗。
“眼下也只能寄希望于刘璋出兵了,使者出去这么多天还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恐怕也是希望渺茫。”孔融神情越来越暗淡。
吕布却是在一旁默不作声,他虽然知道城破是迟早的事,但是却不太着急,仿佛有着自己的计划。
而曹操挖河道的进度更加快速,旁边几条支流也都纷纷引往北海,恐怕再过一两日北海就会被淹,曹操和一种将领心情大好,能够如此拿下北海再好不过。
而北海城内恐慌慢慢蔓延开来,投降的言论也都慢慢传开,不少士兵有了投降的念头,甚至将领们也有了异心,在暗地里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