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演义》也看过好几遍了,可是每每看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时候,都忍不住掩上书籍,静静的抽一根烟,心中五味陈杂却不知该如何诉说。
是不甘,是无奈,是不舍,亦或是突然的伤感。
有时会想如果我身处那三国乱世金戈铁马的时候又该如何去选择,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是纵马驰骋攻城略地,还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亦或胸怀千古却隐居而活做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偶尔赋诗一首湖光山色世间万象尽在其中。可是毕竟我只是现代的人,一个处于和平年代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
最终诸葛亮还是死了,怀着一腔抱负抱着无限不甘与失望,他可否料到他百年之后的天下呢?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错吗?
刘备三顾茅庐为天下计有错吗?
曹操雄心万丈老骥伏枥有错吗?
他们都错了,错在不知顺道而昌,逆道而亡。
道是什么,想必看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他的含义,但却无法去具体描述,当然这也正是道的本质。
项羽逆道而行,亡!
诸葛亮逆道而行,亡!
文天祥同样如此。
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假如项羽过了江东呢,卷土重来?不!隐姓埋名,虞姬作伴,岂非其乐融融,感受着大汉王朝的盛世,那岂不是就是他心中所想?
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的宏图大愿而将天下百姓与置身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却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痛哉恨哉!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假如没有三顾茅庐也没有隆中对,诸葛亮也没有出山志图匡扶汉室,那么天下又会是什么样?也许曹操顺利天下一统,东吴不战而降,那岂非就是天下百姓所期望的?
也不过只是自私的为了所谓的宏图大愿而罔顾天下百姓罢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哪一个王朝的开始不是经过种种的借口呢?曹操怎么了,汉相汉贼又有何区别?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一首《过零丁洋》千古不衰,可是当初如果文天祥投降了大元又会怎么样呢?说不定平步青云官至宰相也未可知,说不定又是新的大元展现在世人眼前,当然时机适当也许彼可取而代之。大势所趋,大元金戈铁马所向披靡,你又何必为了心中所谓的忠义傲骨负隅顽抗,却不知又葬送了多少大好男儿的性命。
妇盼夫归,子盼父归,可悲可叹。
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谋事智士,到最后又有几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安度晚年?
越过范蠡、晋国介子推、赵国张孟谈等人莫不是均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功遂身退。当然介子推的死只能说是一个意外,或者说是晋文公‘求贤心切’,放火烧林?想必这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的,也只有晋文公此等天才才能想出来。
老子以道为尺,衡量天下,可是放眼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却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及至今时今日,道早已被我们抛弃了,人性的丢失,道德的沦丧,但正所谓‘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如初恋’,道却永远都没有抛弃我等,他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你却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于是,当我们极力去弘扬某些东西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件东西已经被我们抛弃,几近荡然无存。
缺乏正义,于是出现了金庸武侠、蜘蛛侠、超人。
缺乏诚信,于是我们去极力的宣传拾金不昧,言而有信。
正是因为我们丧失的东西太多了,于是便出现了本该是非常普通正常不过的事情,却不禁要在新闻网络上面大肆宣扬,究竟是悲还是喜?
之所以中华人民要瞻仰称颂******,想必看者也应该明白了,自然是因为前面的……此处省略三百字,当然功过自有后人言,我一介草民岂敢多言!
老子要创造一个‘无为’的世界,可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老子。
当然我只是一个生活现代的人,我以自己的角度来看,一家之言,聊以自娱。
当然其实我也并没有多少愤世嫉俗的念头,我还是很快乐的,毕竟有房可卧、三餐温饱、父母健在、朋友不少,还有什么好强求的呢?
当然我也有过梦想,来上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柏拉图是谁),或者能够得到霸道总裁的青睐(女霸道),甚至是天下掉馅饼的美事(狗眼角度),最后还有一个中个五百万大奖(就看福利中心的态度)。
废话一篇,聊以自慰,切勿以此论彼,伤心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