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改制

君傲拿出了一个奏章说道:“以前的制度,我们就不用了!那种制度实在太过于麻烦,我这里有一个新的制度,大家请看看。”

君傲说着就让人把奏章递给了刘辩,刘辩看过后,眼前一亮,然后交给了刘虞,刘虞也是同样的表情,接着传阅给后面的大臣,大臣们看过之后都在窃窃私语,不时的还有赞叹声。

待到奏章传阅完毕,侍从就把奏章从新拿到了刘辩的桌前。

刘辩说道:“皇兄的奏章内容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吧?这里的制度方式简单明了,各部所掌管的政事也是十分明确,且完全不会干扰其他部门,朕准了!”

说完,刘辩拿起传国玉玺,啪,就盖了上去。

君傲说道:“既然陛下准了,那我们就按照朝廷官员的职能,把所有的文武官员全都分成这几大部,各管各的政务,你们觉得如何?”

这时,郭嘉说道:“王爷还是请详细的说一下吧,仅仅是这样,我们又如何能够明白!”

他知道君傲早就有这种想法,而且这种想法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洛阳朝廷中,只有郭嘉这几位的资格最老了,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光靠君傲一个人唱独角戏,也是很无趣的。

君傲笑着对郭嘉点点头,然后看向刘辩和戏志才,他们也在等待君傲的下文,于是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走到了文武百官的面前,开始说道:“众所周知,所谓的朝廷无非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来对一个国家来进行管理。

而我们大汉的官职,也是极为的繁杂,比如说三公九卿,司徒、太尉之类,这些名字实在让人费解,所以我干脆把朝廷设立成农、礼、工、商、刑、兵、吏、户和教育这九个专职部门来分门别类的管理国家百姓和朝廷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这几个部门不相统属,主管官员的地位也是相同,若是有矛盾则由丞相来调停,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经过一国之主的陛下同意!”

”皇兄的话让朕有些明白了!”

刘辩也处理了很长时间的政务,他笑道:“朕和戏先生一起处理政务的时候就发现,大汉很多官员的职权是重叠的,而这次皇兄是想把那些官员重叠的职权划分的更加细致合理了,朕说的对么?”

“陛下圣明!”君傲赞许的看了一眼刘辩,说实话,刘辨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君傲,也是他的幸运,当初君傲就就觉得他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最少要比那从小就备受宠爱而野心勃勃的刘协要强出很多。

现在君傲和他相处也已经快十年了,君傲现在是真的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弟来看。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在他呢心中,刘辩就是他的弟弟,现在君傲看到刘辩慢慢的开始展示他的才华,心里也是真心的为他感到开心。

“如果,他要是真的能够做到那一步,或许,我就当一次“周公”也不是不可以。”君傲心里默默地想着。

刘辨被君傲这一夸顿时也有些不好意思,他笑着说道:“皇兄还是先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个部门具体的职责吧!我们洗耳恭听!”

君傲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简单的为大家讲一下这些部门的大概职权!

农部也可以称为民部,主要是管理农田、户籍方面的事,就好像以前的大司农,最要的任务还是对于农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来提高百姓的种植水平,毕竟民以食为天!

礼部主要是管理祭祀、礼仪的部门。大汉不仅是一个中央之国,而且还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我们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朝廷的礼仪,宣传我汉人的礼制,若是有外国使节来访,就由礼部接待,所以礼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外交!

而工部最好理解,主要就是各种器械的开发与研究,其实不光是器械,还有其他更高深的科学,比如说新式的武器的制造、最新科技的研究,这些都需要工部来做!

而且,工部是我们大汉常规部门中,唯一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部门,绝对不能让其中的资料有所泄露!刑部主要就是行使廷尉的权利,我决定在全国各个地方成立法院,而法院的主管叫做法官。

他的任务就是对百姓的纠纷进行审理、调解,对重大罪犯经行审判,最后将死刑犯报给刑部,只有刑部批准后才能执行死刑。说到刑部,这里就要说一下兵部了,我所说的兵部。

并不是管理士兵的,而是管理全国各地差役的部门。如果可以,全国各地所发生的各种案件,也全都这个部门专门是负责侦缉的,比如说,洛阳发生了杀人案件,就由兵部来侦办。

至于兵部的人员自然可以从那些退伍的老兵中挑选。当然兵部必须要在各个地区分别设置各级兵部才能运转,关于分设于各地的兵部名称,就叫六扇门。

吏部就是管理官员升迁和选拔的部门,还要对官员的清廉方面进行考核,我打算在每年的六月份进行科举考试,以此来选拔文武官员,户部就是对国家的运转所需要的费用进行管理、预算。

比如说每年官员的俸禄、朝廷各项花销,都归户部计算,然后合理分配,而且税收方面也归户部调停。所以户部和刑部、兵部一样,都要逐级设立。至于商部,自然就是管理国家商贸方面的事。

至于这最后的教育部,则是属于一个独立的机构,小道从书籍的编制,大到所有的学子的学习课程和行为约束,全都归教育部来管理,并且也要想像兵部跟刑部一样。

也要在各地分设学校,让它成为一个系统的部门,并且要对我们治下百姓的教育情况进行掌握,如果谁家有超过年龄却不肯进学校学习的孩童,将由当地的学校来进行干涉。

我们要为教育事业专门立一部法律,让大汉百姓从此以后再没有不识字的!”

要知道,中国建国后的扫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也做了几十年,而君傲就要开始从汉代就为我华夏百姓进行扫盲,等大家的学识都提高了,那些封建迷信如何还能糊弄百姓?

君傲说完以后,对着文武百官道:“本王这样解释,大家明白了么?”

郭嘉问道:“王爷这样的划分的确是十分的细致,可若是真照你这样划分,那些县令、太守、刺史这一类的官员岂不是没有事做了?”

君傲笑道:“怎么会没有事做?国家出台新的法规、政策就需要这些人去宣传,还有民心民意也需要他们去调查,甚至各地的灾害情报都需要他们来申报,我只是把他们可以鱼肉百姓的权利给拿出来了而已!”

其实,中国自古到清代,职权都很混杂。很多时候一个县令,民生、律法一把抓,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而导致同样的事件、同样的法条,在不同的地方判决不同。

所以,为了遏制这种事情继续发生,君傲干脆就把后世类似于三权分立的东西拿出来,也许思想不能在汉代用,但是这些方却是可以用的,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智谋非凡之士。

君傲只是稍稍一解释,他们就明白了一个大概。其实这些东西都很清楚的,只是比原来那些叫做司空、司徒之类的名字,现在显得更加的直观而已。

郭嘉想了想问道:“王爷,按照你这样安排,似乎还有些欠缺,比如说监察百官的御史,您似乎还没有设立。若是没有这些监督机构,那些官员还不翻天?”

君傲想都没想,直接回道:“无需设立!这些事由吏部来管,你刚才不是还说县令、太守、刺史没有事做么?若是出现贪官污吏,就让百姓到这些地方去告状,县令不法去太守那告,太守不法去刺史那里告,刺史不法就直接告到吏部。

凡是有百姓告状,就由兵部前来侦办,刑部来判刑!但是绝对不能越级上告,比如县令违法就必须先去太守那里告状,若是没有去太守那里告却直接去刺史那,刺史可以不与受理!”

“丞相的意思是让百姓来监督官员?这样可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