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衣带诏
我们夫妇也算是遭受了常人都没有遭受过的苦楚。后来我得曹操相助,本以为他会是辅佐朕的股肱之臣,却想不到他居然专横弄权,作威作福的欺凌于朕。朕每天见到他。
都犹如芒刺在背!今天在围场上,他居然站在朕的前面接受百官的呼贺,你能够想象得出那曹操已经无礼到什么地步了吗?”
刘协一边哭一边说:“照这样看来,他早晚都会夺权篡位,你我夫妇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伏皇后惊慌的问道:“这满朝文武都是吃汉禄的,难不成他们都是酒囊饭袋,竟然没有一个能为陛下分忧的吗?”
其实伏皇后这话说的就有些没良心了。满朝文武明明吃的是曹操家的米粮与汉禄何干?刘协若有粮食给百官吃,他们都不用离开长安来到许昌了!再说曹操对他们算是不错了。
这要是换了李傕、郭汜乃至董卓,刘协与伏皇后能有什么好日子过!现在他们口口声声的说曹操是逆臣、反贼,说曹操专横跋扈,可是他们从没有摸着自己的良心去问自己是不是对得起曹操。
现在的刘协已经完全忘记了曹操当初对他的恩德,也忘记了是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他只记得自己来到许昌后,在他争权夺利的道路上,曹操成为了他的绊脚石。
所以,他要搬开曹操,接收曹操的一切。可是他发现自己现在没有办法除掉曹操,他只能趴在女人的怀里哭泣。刘协这个出身皇家的皇子从来都没有想过,曹操为什么要全心全意的效忠他。
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应该给与曹操什么。他只知道,哪怕是自己现在就是杀了曹操全家,曹操还得笑着说好!因为他是皇帝!曹操是那种任人摆布的人么?自然不是!
刘协想要拿走他的权利,他的一切,他如何能放手。这也是君傲为什么明明能够就下刘协却不救他,而选择刘辨的原因,因为刘辨在遭遇那些灾难的时候,已经让他明白在乱世。
能活下去已经是很不易了,就更别说恢复汉室的荣光,就算刘辨不知道,他还有君傲这个大哥可以教育他、告诉他,而且刘辨本性不坏,他不是像刘协那样被汉灵帝宠坏的孩子。
汉灵帝从小就告诉刘协,他将来会是皇帝,这世上的一切都是他的。所以在刘协的眼中,没有什么是重要的。唯一重要的就是他自己,在被曹操接到许昌后,就不断的跟曹操唱反调。
终于,刘协和曹操从最初的矛盾变成了不可调和的仇恨了,而许田围猎,也正是曹操对待刘协的态度转变的信号,是刘协自己硬生生的让曹操把奉天子以讨不臣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他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可他到现在还没有自我反省,只知道一味的怪罪曹操,认为是曹操欺凌了他。可是事实呢?他什么也不懂,若是曹操真的把权利全部交到他的手上。
他最后给曹操乃至曹操的势力,所带来的,就只能是灭亡!刘协回到宫中向伏皇后哭诉曹操的专横,伏皇后也只能陪着他发发牢骚。可就在他们发牢骚的时候。
有一个人进来说道:“陛下、皇后勿忧,我有一策或可除去曹操!”
刘协一看原来是国丈伏完,他听说伏完有计策除去曹操,急忙问道:“国丈也知道曹操专横跋扈?若是国丈有什么好的计策,还请告诉朕!”
伏完叹了一口气说:“许田射鹿之事,现在还有谁不知道?可这满朝文武之中,能掌有权利的,不是曹操的宗族,就是他手下亲信。其他的大臣,若不是国戚。
谁愿意冒着被曹操杀掉的危险,来为陛下除去曹操?老臣虽然想帮陛下分忧,但手上没有权利,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我知道一个人一定能为陛下分忧!”
刘协一听有人能为自己分忧,顿时大喜。他问道:“何人能帮我除去曹操?”
“车骑将军董承!”伏完笑道:“如果陛下能招董承效力,除去曹操或有希望!”
董承也的确是挺忠心的,这点刘协也知道。刘协听伏完推荐董承便笑道:“董国舅多次为国赴难,他的忠义朕一向明了。伏国丈,你为我把他宣入宫来,我们一起商议灭曹大事!”
伏完听刘协要他把董承召进宫,连忙说:“陛下不可!这宫中都是曹操的心腹,若是此事泄露,陛下可就堪忧了!不如陛下密置锦袍一领,玉带一条,将密诏缝于玉带之中。
等董承觐见之时赐给他,让他回去翻看。董承接诏之后,必然会昼夜为陛下谋划,这样不就是神不知,鬼不觉了么?”刘协一听大喜,立刻和伏皇后开始着手准备锦袍、诏书。
伏完看着刘协在那准备诏书,自己也不好多停留,就向刘协告辞了。刘协刚到对付曹操的办法,正在兴头上,如何还能理会伏完是想留下来,还是想回家,他挥挥手就让发往告退了。
伏完走后,刘协就开始准备笔墨书写诏书,但是就在刘协要提笔的时候,心中一动,直接咬破了自己的食指,然后以自己的血为墨,开始书写诏书,而伏皇后看着刘协这般做。
也是倍感欣慰,他也准备好了针线,将一个玉带边缘挑开了一个夹层,而这时,刘协的诏书也写完了,伏皇后把刘协的诏书用小心折好,然后放入夹层,接着就用针线开始缝合。
待到一切做完后,整条玉带一点都看不出来是被重新缝合过一般,然后刘协就让人宣董承进宫,且说伏国丈,伏国丈自从走出皇宫后,就是一脸的得意。
他接到伏皇后的消息说,董承的妹妹董妃已经怀有身孕就急忙入宫和伏皇后商议对策,中国古代一向是母凭子贵,若是董妃产下龙种,伏皇后的地位很可能不保。可是他们又不敢学何太后毒死王美人那样。
直接毒死董妃,董承来到宫中,刘协亲热的拉起董承的手说:“国舅啊,昨天夜里我和伏皇后说起当你你在西都救驾。
我们都不胜感念,今日叫你前来是想和你说说话。来,我们去功臣阁走走!”刘协不由分说的就把董承拉到了功臣阁,
他指着刘邦的画像对董承问道:“国舅可知道,这是何人?”
董承笑道:“此乃高祖画像,我怎能不知?”
刘协又问道:“那站在高祖身边的二人,你可知是谁?”
“自然是留侯张良、酂侯萧何!”董承笑道:“高祖得以定江山,全赖二人之力!”
“国舅也该像这两人一样,站在朕的身边!”董承不明白刘协是什么意思。
只见刘协脱下锦袍、玉带递给董承说:“朕从来没有忘记你在西都救驾有功,可是朕却没有东西可以赏赐于你。你就穿上这件锦袍,系上这条玉带,就当常常陪在朕的身边吧!”
董承穿上刘协递给他的玉带、锦袍后,向刘协顿首谢恩,刘协用手指玉带在董承耳边轻声说:“国舅!你回去仔细观察、把玩这条玉带,千万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董承会意,他向刘协告辞后,就往宫外走去。曹*早就接到宫中的仆役来报,说是国舅董承被刘协叫进宫了。曹*急忙赶往宫中,他在宫门口正好看见董承身穿锦袍腰系玉带往宫外走。
董承也看见曹操,他就想躲开,可是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曹操笑道:“国舅为何看见曹某就要躲开呢?莫不是看不起曹某?”
董承连忙笑道:“丞相哪里的话,您公务繁忙,我怎敢挡着您的去路。我之所以想让,是为了表示我对您的尊敬!”
“不知陛下唤国舅进宫有何要事?”曹操才懒得听董承拍马屁。且不说董承拍马屁的技术不够高,就算曹操想要人听马屁,外面有成群的人等着拍,那些人每一个都比董承拍的好。
董承说:“也没什么大事!陛下想起当年我在西都救驾,因为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就没给我赏赐,今天陛下把我叫来,是为了赏赐我昔日的功劳,丞相请看,这件锦袍和这条玉带如何?”
董承说完还很嘚瑟的在他面前转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