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你们家的习惯?

“在阵法内消失,被杀。要么是内奸,要么就有外敌潜入。”叶老爷和男人都深深明白这个问题,脸色才这么阴沉。

离祭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现在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要不,我们全部清查一遍?”男人问道。

叶老爷摇头:“我们在明,人家在暗,再清查能清查出什么来。”

真是,多事之秋啊……

昨晚竟然有个灵阶不到的小贼潜进叶家,还听到了他和春香酒馆掌柜的谈话。

凡阶,女子,这么个人还差点从叶家逃掉了。

真是个笑话。

想到这个人,叶老爷身形顿了一下,对旁边的男人道:“你先下去,先别打草惊蛇。”

“是。”男人走后,叶老爷朝地牢走去。

薄舟蜷坐在阴暗的角落,手指在地上不停的划着,面容有些冷峻,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儿,又收回手指头,安静的坐着。

有好几个男人挤眉弄眼都在盯着薄舟鼓起的胸脯看。

就在其中一个男人朝薄舟走来时,薄舟突然抬起了头,眼中的寒芒让男人下意识停了下来。

就在后面的男人推搡着前面的男人朝薄舟靠近过来的时候,她突然站起身来。

主动走过去。

“我说一件事情,你们敢做吗?”

几个男人互相望一眼,这女的什么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叶老爷突然走进地牢:“查出来没有,她是什么人?”

薄舟瞬间扭头看过去,手上紧紧握住的拳头终于松开了。

不用了,机会已经送上来了。

几个男人都诧异了。

以往这里被关进来那么多人,通常都是他们把消息放出去告诉传到叶老爷那儿去,怎么今天他还亲自来一趟?

“梅山兄弟的技俩。”

“梅孤松真是越来越扯,派来的人竟然连邪修都编进来了。”光头男笑道。

“确定吗?真是梅山兄弟的人?”叶老爷脸色很凝重。

他的反应再次让光头男和肥腻男诧异了,对视一眼:“出了什么事了?”

“刚才消失了两个下人,就在柴桑阵法内,外贼还是家贼,亦或者两者都有。”叶老爷很凝重。

“在阵法哪里消失的?”光头男心里突然闪过一丝微妙的感觉,但一时说不清。

“阴坡那边阵膜边缘处。”

叶老爷话音一落,光头男脑袋里有一道光闪过,瞬间响起之前一个坚定的厉声响起的女声:“你们去看,他们一定会悄然破了阵法的!阵膜周围,一定能找到他们的痕迹!你们的困天阵,困不住他们了!你们去看!”

哐当一声!

他脑袋清明起来,他明白过来刚才叶老爷说有两人消失时,出现的微妙的感觉是什么了,他明白了。

原来!

是她说的!

是她刚才说过的!

他们没有一个人信,原来真有人埋伏在那里!

光头男突然越过叶老爷,大步的走到一个牢房面前:“把门打开!”

黑瘦男子刚开门,光头男就冲进来。

把地牢里的人吓得一阵后退,几乎是潮浪般的后退,在后退的人群中,只有一道身影,如海中礁石,岿然不动。

光头男冲到唯一一个没有后退的女子面前,把她提起来:“说!把你之前说的话再说一遍!”

“什么话?”

“就是你说,你知道邪修在哪里,你知道他们在哪里的话,再说一遍!”

薄舟双脚悬空,衣领被蛮力拽着,勒着她的脖子,让她难受得满脸通红。

“有什么好说的?现在去,你以为还找得到他们吗?咳咳……咳……”

“你只管说!”

“你先放开我。”

光头男没有放下来,他惊怒吼:“你是邪修!你竟然真的是邪修!”

肥腻男,两个精瘦男子,叶老爷,还有被地牢关押着的所有人全部震惊了。

她,真的是邪修?

“我都说了嘛,我是邪修,一个能帮你们对付邪修的邪修,可你们不信。”

女声在安安静静,鸦雀无声的地牢中慢慢响起。

“是你们不信的。”

薄舟被提着走到几人面前,摔在地上:“说,你们还有什么计划?说!”

薄舟眼里划过一丝厉芒,她撑起身子,却被男人踩了下去。

“我让你说话!你听到没有?”

薄舟抬眼看他:“你……过来。”

光头男把头凑过来。

“啪!”

清脆的巴掌声在地牢里响起!

“你算什么东西。”

不加掩饰的轻蔑声自一个灵阶不到的女子口中传出来。

薄舟站起身,身子挺拔,虽然身上还带着伤,但眼里的厉芒让面前的人都愣住了。

此刻竟然没有一个人再敢对她动手,明明她体内没有一丝能量,明明她身材在这群五大三粗的男人面前显得那么娇小。

明明……他们才是这里的主宰者,却仿佛看到了掌握生死的神明。

这女子,眼里的轻蔑,这般明显。

“你……”愤怒的光头男伸手要朝薄舟打来!

一个拉住了他。

“住手。”叶老爷说道。

肥腻男松开抓着光头男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光头男朝薄舟冷笑一下,只要这件事情一完,看谁还能保住她。

“给姑娘疗伤。”

叶老爷看着面前的女子,很难想象,一个实力弱到这种程度的女子,能够闯进他们叶家,甚至偷听到秘密,要不是她运气不太好,估计现在焦头烂额的就是叶家。

不过运气不好,也是实力不够,怪不得别人。

“听闻小儿与姑娘畅谈了许久,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

没想到急匆匆赶过来的叶老爷,此刻竟然没有问邪修,柴桑山的事,反而问了一些“风花雪月”的问题。

薄舟挑了挑眉头,随意答道:“聊了聊诗词歌赋,人生哲学。”

“墙上芦苇,山中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