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如何认知的(5)
然后,你们一直认为,人的判断,是多么高端,多么神秘的东西,人的思考,又是多么复杂的东西,然后这个东西,其实跟信号构建,也就是记忆重组这个功能是重合的。
怎么重合?就比如,你要炒菜一盘菜,比如做水煮肉片,水煮肉片,原料是肉、水、干辣椒、青菜,可是,如果没了青菜,怎么办?要是电脑,某个程序,少了一个指令,就会死机,这个程序就会启动不了,而生物的大脑,最大的区别,就是指令有刻度,少了某个指令,它会自动通过刻度值,去寻找近似的,然后重启这个数据程序。
就比如上面,炒一个水煮肉片,没了青菜,青菜跟什么东西类似,白菜、豆芽等,这些都属于蔬菜,通过这个刻度的近似值,找到近似指令,重新将这个数据链建立起来,然后脑依旧可以启动身体执行这一系列的操作,这就是判断,而人认为高端的判断,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而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就是记忆重组导致的。
人的记忆,是有模糊性,容易混淆的,我们经常看到,两个有些类似的人,或者类似的事,会混淆,而信号构建,本来就有指令替代功能,记忆重组,本来就是信号构建的功能导致的,所以,人的记忆,是有模糊性,而且记忆碎片的精度越低,这种模糊性就越大,就越容易混淆,你们也经常看到,越笨的人,越容易混淆事务,越容易分辨不清好坏对错,这些功能,是不是又印证了我的推理?
然后,你们可能还会问,为什么我们人可以想问题而不做,这个就是思考,是啊,大脑的思考能力怎么来的!这还是跟信号构建这种功能重合的。
在生物学里面,很多人说神经冲动,是一个个的,其实神经冲动,要从大脑中形成,传递给身体,是不能一个个的,就比如人吃饭,吃饭是一系列动作,手和嘴并用的,这一定是一个数据程序,不是某一个指令,大脑必须完成这种数据组装,才能传递给身体,也就是类似电脑,必须组装成一个程序,才能执行,就比如吃饭,你吃饭,用手扒饭,不张嘴,你怎么吃,你张嘴,手不动,不扒饭,你又怎么吃,大脑产生神经冲动,再传递给身体,一定要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程序,才传递给身体,如果这种功能出错,人就是疯子,疯子,就是这样,做事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就是程序组装不完善,导致人做事根本就不协调。
而思考跟行为的差别,就是这种,程序组装完整的认定上,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己想了某些事,就是不想做,也不是思考不成熟啊,你们这么推理问题,那就错了,脑认定程序完整不完整,它是没办法自身评价的,脑认定的完整,是环境可执行度,也就是,环境可以执行了,那就是完整的,环境不能执行,那就是不完整的,脑认定的程序完整度,是这么认定的,而不是你们认为的电脑编程那样认定的。
就比如:我们想喝水,喝水,是去拿杯子倒水嘛,可是,如果冬天,天气冷,我们趟在床上,受到这种环境影响,我们就不想起来,因为环境的挤压,这种程序,就认定是不执行的,就跟你喜欢某个女孩子,可是,家人全都反对,那么这个程序,还是不能执行的,也就是,跟环境的匹配值不够,这程序,就认定是不完整的,因此,就成了思考,就成了大脑里面想的,而不是我们生活中做的。
然后,这种程序完整的认定,又跟记忆碎片的刻度,又重合了,就比如,我们被人打,非常非常生气,这时候,大脑就很容易发生反击的指令,哪怕这种反击,会导致两败俱伤,可是,当你的大脑,受到严重刺激的时候,记忆碎片的刻度值,会非常高,而此时,相应的执行程序,就会非常容易启动,这种程序完整度的认定值,又跟记忆碎片的刻度值重合了。
然后这个功能,又跟有大脑的生物为什么要睡觉,又重合了。
当大脑大量启动程序,导致神经元发出的神经冲动,这种刻度值,整体偏低了,这个程序的启动功能,就会越来越弱,生物就会感觉,全身酸软无力,就必须进入睡眠状态,然后进行充能。
为什么要进入睡眠状态充能,如果不在睡眠状态充能,环境接受的信息,跟充能的这个值,进行了叠加,会导致刻度出错。
用简单的道理来说,一个坑洼不平的地面,若果是均匀的在上面铺上一层土,这个坑洼,还是跟以前一样的,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一个坑洼的地面,如果你不均匀的铺土,这个坑洼就会被填平,同样的道理,大脑在休息状态中,进行充能,大脑的记忆碎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但是如果醒着充能,就会严重改变人的记忆,对记忆碎片之间的关系,会导致严重篡改。
所以大脑充能,是要在封闭大脑进行的,因此,就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