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乾清夜话(下)
听到这句话,顾芳怡心里有些毛毛的,仔细想了想自己刚刚说的话,确实没有半点毛病,中规规矩的不可能出错啊,那么康熙的这种表情又是因为什么呢?
经过了刚刚自己的慧眼被反噬的情况,顾芳怡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康熙不可能是中邪或者怎么了,那么只能说明康熙这话的背后意有所指,只是顾芳怡没有想到罢了。
不过虽然心里毛毛的,顾芳怡也知道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仔细斟酌了一下语句之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个自然,太后乃是长辈,是嫔妾的婆婆,这孝顺婆婆乃是天下儿媳的本分,嫔妾虽然身份不够,却也知道这个道理,自然应该孝顺太后了。”
康熙闻言却是没有什么过激的表现,而是认同式的点点头,然后有意所在的说了一句:“不错,孝顺公婆乃是为人子女的本分,那不知道这公婆之上的祖母,是否应当孝敬呢?”
听到这句话,顾芳怡心中的疑惑便如大雾遇见烈阳一般烟消云散了,原来康熙找自己确实是和慈宁宫有关,问自己这句话难道是因为自己去宁寿宫而没有去慈宁宫的缘故吗?
这个可能性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毕竟顾芳怡虽说今天去的是宁寿宫,但不代表这段时间没有去过慈宁宫,若是因为自己去了一趟宁寿宫就让康熙不满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且,虽然在康熙的心里,孝庄这个祖母很重要,带并不代表康熙对于孝惠这个嫡母全然没有感情,要知道,孝庄对于康熙而言,更多的是教导他为君之道,是行政之方,对于康熙的童年来说,给予亲情的更多的是苏麻拉姑和孝惠太后。
可以说孝庄和孝惠对于康熙来说,一个是严父,一个是慈母,若是说康熙因为自己去给孝惠请安而招自己的麻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见这件事的背后还另有隐情。
而且康熙的询问虽然其中似乎大有深意,不过到底没有说出来,顾芳怡也乐得装一把糊涂,并不为之所动,只是附和了一句。
“祖母乃是公婆之母,更在公婆之上,乃是一家大大家长,自当应该孝顺,皇上怎么无缘无故的问起这个来了?”
心知不能让康熙把握话题,否则自己只能一直面对被动,不管康熙到底想要做些什么,到底是死是活总的有个准信,因此顾芳怡也不和康熙墨迹,直接问道。
康熙大概也能想到这一点,倒也没有惊讶,闻言直接说道:“既然爱妃这么问了,朕也不绕圈子了,爱妃对太后的孝顺朕也是看的见的,只是爱妃看起来好像对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并不是十分孝顺啊,不知可有此事啊?”
没想到真的是这么一件事,顾芳怡心里有些皱眉,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会这么想,还是说有什么人传了自己的谣言不成,这不合理啊,自己在宫里虽说不是手眼通天,可也不至于连这种关乎自己的大事都不清楚。
除非是宫里的几大巨头同时出手封锁了消息,可就算是这样,自己也不可能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感觉到。
不过先不管事情是怎么样的,顾芳怡也知道不能摊上这个罪名,否则自己在宫里的最大仪仗就要化为乌有了,连忙起身跪下,“皇上,嫔妾对太皇太后的孝顺之心人所共见,嫔妾身子不好,不能****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侍疾,嫔妾心中也是十分自愧,****替太皇太后抄录佛经,供在佛前,虽然不敢说可歌可泣,却也绝对不能说不孝啊。”
说着顾芳怡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好在乾清宫地毯很厚,这么磕头倒也没有感觉到疼痛,“皇上,嫔妾不知道这等流言从何而出,不过嫔妾敢对天发誓,若对太皇太后有不孝之人,人神共弃,天打五雷轰。”
顾芳怡一脸正色,说出的话倒是让康熙吓了一跳,在这个君权神授的年代,发誓可不像是后世随随便便,基本上一旦说出就是事实了,康熙也只不过是想刺一下顾芳怡,到没有真的这么认为的打算。
康熙连忙站了起来,大步流星的几步走到顾芳怡面前,将之扶起,劝慰道:“朕不过随便提了一句,爱妃何意立下如此重誓,也不怕犯了忌讳,朕信你就是,快快起来。”
顾芳怡顺着康熙的手站起来,对于康熙的话里的话嗤之以鼻,面上却是双目含泪,有些情动的说道:“不是嫔妾大惊小怪,而是此事简直是诛心之语,嫔妾能有今日,除了皇上的恩典外,多靠两宫皇太后的照拂,对于辱嫔妾名节之语,嫔妾如何能忍,还请皇上恕罪。”
康熙见此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顾芳怡所言也算句句属实,还没等康熙说话,顾芳怡便继续说道:“还请皇上告知,这等诛心之语出自何人,嫔妾要当面和他好生对峙一番,何以出此诛心之语。”
康熙闻言有些尴尬,就像顾芳怡所说的,这件事如果是后宫传言的话,不可能宫里这般平静,没有半点风吹草动,康熙之所以这么说,却是大有深意的。
不过康熙到底是千古一帝,稍稍尴尬了一下之后便放开了顾芳怡,拍了拍顾芳怡的肩膀以示安慰,然后转身回到金銮宝座之上了。
也就是这么一点时间,就将顾芳怡刚刚营造出来的尴尬气氛挥之一空。
坐在宝座之上的康熙看了脸上还带着三分不忿,七分怒意的顾芳怡说道:“不过些许流言,爱妃不比在意,只是朕听说,爱妃手中有一种养身秘药,给杜尔伯特夫人和博尔济吉特大人送去了不少,不知道是否有这种事?”
见康熙问起这件事吗,顾芳怡顿时心中有数了,看来所谓的自己不孝顺孝庄只是个皇子,康熙真正的目的还是自己手中的益气丸,只是自己手里有益气丸的事情并不隐秘,康熙何以今日才提起来呢?
联想到梁九功所说的此事和慈宁宫有关,估计是孝庄的病情加重了,康熙有些病急乱投医了,这才想到了自己手中的益气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