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商议大事
柳羽轩侧首看着他,眼中温暖全无,使得高志翔暗自悔恨自己方才不该杞人忧天。
“高首领,此时此刻我们不是应该担忧此事的时刻吧?如何在最短时间之内拥有大批精锐人马,得到无数仁人志士相助,不断壮大自身,使得我们得以与那两人相抗衡,这才应该是我们操心之事吧?”
高志翔愧疚难当,脸色羞红的点头称是。
当日,柳羽轩又分派几路人马加固山寨防御工事。
在进入山寨之前的密林之中修筑几处高岗,命人值守,与这里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山寨之中,除了值守和修筑各色工事的人,还有五六百人。柳羽轩就按照五人一组,十人一队,百人一排的方式,分割成五六个阵营,各自选出有智谋之人作为组长、队长和百夫长。
每日里,这些人就各自操练,学习如何对阵作战,积极并表现优异者有赏,反之则重罚。
短短几日光景,原先自由涣散的山寨众人,就变得严谨自律,与以往迥然不同。
如此种种方法,其实与他当年统领禁军营和影子营之时一般模样,只是此时他记忆尚未恢复,而是凭借以前所看兵书布局而已。
不出三五日,整个山寨之中就井然有序,焕然一新。
这一日,柳羽轩汇集众位首领,看着众人朗声说道:“兄弟们,我们在这里虽然自给自足,不愁吃穿。但半月后,大军来到,有大批人马需要粮食军饷来供给,这些自产物品必然无法满足平日所需。现在,就是我们该去筹备这些物品的时候了。你们能否想想,我们该如何去筹备日后所需巨额物资?”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去筹备如此巨大的物品需求。
高志翔想了许久,一拍大腿。高声说道:“愁什么愁啊?那幽州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目前由那陈德庸所派的知府统领。此人唤作杜江,原本是那大陈的旧臣,现在却又替这个陈德庸卖命。是个实足的墙头草。我们不妨就杀入幽州,将此地作为我们的前沿如何?”
众人闻言皆是欢喜点头,唯有柳羽轩摇头说道:“不妥。幽州是陈德庸的大本营,他所有的重兵都留守在这里,我们此时尚未雄厚兵力。如何能够与之抗衡?此去,无异于以卵击石。此法万万不可!”
余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谋划策,但大多都是些打家劫舍的小勾当,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柳羽轩团团望向众人,看到唯有那宇通一人稳坐椅子上,一语不发,但脸色却甚是冷静,心中便知,此人必是有了什么妙法所致。
“宇首领。你可有何好法子?”
他待得众人安静下来之际,出声询问。
众人齐齐望向宇通,不知他会说出何等法子来。
宇通却起身对着柳羽轩深深一鞠躬,为难说道:“我这个法子虽然快捷,但是还需大当家的亲自出马,方能完成啊!”
“哦,你且说来听听!”
柳羽轩眉头微挑,定眼看着他。
宇通欠身对着柳羽轩施礼道:“大当家的,你可还记得那沙哲临死之前将他的紫金国托付于你的事情吗?你不妨看看那玉佩有何奇异之处,自然知晓我的方法为何。”
柳羽轩本能伸手入怀。掏出沙哲交给自己的那个玉佩。
自打那日沙哲将此物交给自己之后,他就再未仔细取出来查看过,不过是每日里小心收入自己怀中罢了。
此时被宇通提醒,他将此物托在手掌之中。仔细去看。
手掌之中一片冰凉滑腻,那块玉佩不过掌心大小,由青色羊脂玉精心雕琢而成,两条相对争夺龙珠的巨龙围绕起来,构成龙形环状。
初看之下,除了觉得这块羊脂玉的确稀罕难得之外。再无其他异样,但待得众人围拢过来,都仔细查看之下,这才看得清楚,那玉佩正面用篆文刻有紫金国三个字,而背面却画有几十道纵横交错的曲线,甚是凌乱不堪。
柳羽轩定睛再去看,不觉倒吸一口凉气,抬眼看着满含深意望着自己的宇通,低声问道:“宇首领,难不成这是紫金国龙脉所在?”
宇通看着他,摇头说道:“我虽然不知其中详情,但半年前那李天成师兄妹几人离开山寨之时,我曾无意间听得那段春宁对其余几人说起过,说是沙哲的这个紫金国将是大当家的日后匡扶乱世的关键所在。我当时断断续续听得这些话,并不听得完全,再加上大当家的当时决意归隐,我就没有再提出此事来。还望大当家的不要怪罪于我才是啊。”
柳羽轩摇头说道:“宇首领多虑了,我如何会无缘无故就怪罪于你?只是,照你这么说的话,此事还得由那段姑娘方能说得周详了。”
他反反复复将这个玉佩查看着,却再也看不出任何奇异之处。
众人正自愁眉不展之时,大厅之外却脚步声起,众人抬眼去看,即刻喜出望外。
真个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只见得李天成和段春宁等四人,正自风尘仆仆大步进来,看到众人望向自己的眼中满是惊喜,不觉都顿下了脚步。
柳羽轩急忙起身迎了过去,将几人迎进大厅,命人看茶伺候。
待得众人纷纷坐定,柳羽轩和几人寒暄几句,就将方才众人商议之事说给几人去听。
李天成听完点头赞叹道:“大当家的果真智谋非凡,我等方才从山寨外一路进来,就已经看出大当家的用兵之术,远在那陈德庸之上啊。”
柳羽轩含笑摇头道:“李大哥谬赞了。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岂能和那经验老道的陈德庸相比?只是,几位回来的正巧,我正有着疑问想要请教段姑娘,不知可否赐教?”
段春宁急忙起身笑道:“大当家的请问无妨。”
众人皆知晓此人在这个四师兄妹之中,武功最为稀松平常,但惟独对于看过的所谓杂书过目不忘,这天下上下午六百年之间的风物人情、野史轶闻,却是分毫不差。宛如一部活生生的涉世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