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金融动荡 上

罗马尼亚发布的这个消息后,在罗马尼亚的外国银行炸了窝,由于罗马尼亚自己金融界弱小,大部分的的资本都被国外银行掌控着。其中英格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俄罗斯国家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罗马尼亚政府的银行法案相当的不满意,谁也不愿意被人管着。

埃德尔知道罗马尼亚的金融界要是在不被管制,大部分财富都会被几大列强给吸走。罗马尼亚的工业发展就别想壮大起来,现在趁经济危机各大银行自顾不暇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现在王储的时机选的很不错。

在法案宣布的第二天,英格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俄罗斯国家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在罗马尼亚的负责人就坐在一起商议的应对措施。显然金融家也不是吃素的,资本对利润的追求是不会因为一纸金融法案就乖乖就范,其中必然要经过一场搏杀才能让双方信服。

几位负责人就问题激烈的探讨着。来自俄罗斯国家银行在罗马尼亚负责人季罗莫托夫一脸愤怒率先发言:“罗马尼亚这是对我们外资银行的迫害,我们不能就这样屈服,不然这业务没办法做了。”季罗莫托夫这么激动也是有原因的,俄罗斯国家银行在罗马尼亚是几个境外银行里业务最多的,法案对他影响最大。

作为俄国的盟友,巴黎国民银行负责人蒙德里克也发表支持意见。“季罗莫托夫先生说的没错,我们必须表明态度,不能让我们的利益受损。”巴黎国民银行在罗马尼亚业务不到俄国人的三分之一,反正有北极熊打前阵支持一下也无所谓。打输也是俄国人先倒霉,赢了可以扩大经营范围。

英格兰银行负责人埃里森也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这个法案我认为可以适当的修改一下,毕竟我们还是要在罗马尼亚做生意,给政府一点尊重还是需要的。保证金我们可以缴纳百分之五,听说罗马尼亚政府最近比较缺钱,我们可以联合给他们货款600万英镑,相信这能让罗马尼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埃里森的发言引来季罗莫托夫的疑问。“那么他们拿什么抵押呢?”

“可以拿铸币税作为抵押。”埃里森不慌不忙的说着,这句话引起了季罗莫托夫极大的兴趣。“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多货款点多罗马尼亚政府,1000万英镑我相信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明显俄国对德国之前拉拢罗马尼亚的货款耿耿于怀,这让俄国现在的西面陆地压力大增。

“克罗曼德先生认为这个提议怎么样。”法国负责人蒙德里克问着一言不发,仿佛就是个透明人一样的克罗曼德。作为德意志帝国银行在罗马尼亚负责人克罗曼德,对于眼前三位的卖力表演其实很想鼓掌。明显他们早就商议好了,主要是怕作为威廉二世钱袋子的德意志帝国银行会背后袭击他们,对于德国和罗马尼亚现在的关系,他们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克罗曼德之前脑子里就是想着怎么在他们背后捅一刀。

对现在敌对起来了双方而言捅刀子是在正常不过的,所以英、法、俄三方负责人才会在这次商议中将重点放在克罗曼德身上。

“这个事情我需要向国内禀报一下,已经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克罗曼德先缓兵之计的说着,“难道阁下什么事都不能够下决定。”作为世仇法国人蒙德里克不忘讽刺一下。克罗曼德装作什么都没有听到,拿起外套对三人示意。“告辞。”

三人看着克罗曼德走出了房间后,蒙德里克开口到。“我就知道德国人靠不住。”“他至少没有拒接,这就是一个好消息。”埃里森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克罗曼德回到办公室问到助手,“国内还没有发给我们消息吗?”“还没有估计国内还是需要政府下达指令。”助手回答到。德意志帝国银行不像私人银行只管利润,有时候需要承担一些政府的要求,这也是它作为央行的责任。快下班时助手来到克罗曼德的办公室,将一份电报递给这位在罗马尼亚的负责人。克罗曼德看到电报上就几个字,‘在最困难时帮助才显得珍贵。’克罗曼德看完电报后将其销毁。

第二天再次商谈蒙德里克开门见山的问到。“阁下能否代表德意志帝国银行商谈?”“蒙德里克你太直接了这可不是绅士所为。”埃里森打着圆场说着,不过他也望着克罗曼德,显然希望得到答案。克罗曼德的回答没有让他们失望。“我现在能够代表德意志帝国银行进行商谈。”

季罗莫托夫率先问着,“对于昨天的提议你是否同意?”

“大部分都是同意的,但是对于货款的出资比例这需要商讨一下。”克罗曼德演戏演全套的说着。

“我们四家银行都出四分之一吧。”蒙德里克貌似公正的提议,“这不行对我们德意志帝国银行太不公平了。”克罗曼德大声的反驳着,明显这三家现在成为一体,到时候就是75%对25%这么明显的坑克罗曼德要是同意了,德意志帝国银行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是卧底。

“我们银行在罗马尼亚业务发展最快应该得到45%出资比例。”克罗曼德狮子大开口,“这不可能的,”季罗莫托夫差点跳起来反驳到。如果按照克罗曼德的方案,那么他们还废什么劲,正是因为想打压在罗马尼亚的德国资本,这样还扩大份额。

“两位希望我们能够说出都能接受的方案,而不是狮子大开口好吗。”埃里森也是被两人的争吵所头痛,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最终将货款金额定在800万英镑,由于法国拉拢俄国的必要,在它看重的罗马尼亚法国渡让了一部分比例,最后的结果是英国出资17.5%、法国15%、德国32.5%、俄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