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守孝三年

第二日都察院,刑部、大理寺早早的来见崇祯。崇祯见道这三位道:“毛文龙的事情,你们应该有所了解了,说说此事要怎么判。”

大理寺卿凌义渠道:“回禀皇上,这些弹劾的折子给毛将军安了不少罪名,但是很多都是说不通的,在臣看来此事毛将军只有一条问题就是私自关闭城门。但是后金大军压境,将军是有权对是否关闭城门做出判断的。”

都察院刘策道:“凌大人此言差矣,没错,将军有权判断是否关闭城门,但是将军是无权擅自决定百姓生命的。毕竟那些百姓可都是希望进入遵化城内,免受灾祸的。将士以保卫大明百姓为首要条件。毛将军完全可以派兵保护这群无辜的百姓。要知道当时遵化城内有十几万的京军。”

刑部尚书徐石麒,昨日王承恩特意交代一定要想办法保住毛文龙今日见这情形:“臣,觉得两位都说得都有道理,要让臣来说,臣认为毛将军有过但无罪。”

“有过无罪?这怎么讲徐爱卿能否解释一下。”崇祯觉得这个解释不错。

刑部尚书徐石麒上前道:“何为有罪,犯了法,叫有罪,可毛将军担负着遵化城和遵化城内百万百姓的安全,如果强制救援城外的百姓后果是什么谁都无法预料。这些人说草菅人命,那城外的百姓是百姓,城内的百姓就不是百姓?百万百姓不是靠毛将军守护着?怎么可以说是草菅人命?私自用行?士兵聚众闹事,难道就是对的?法有法则,军有军规,大明法律没给规定城门的开关时辰,所以毛将军根本就没犯法,怎么能说他有罪呢?可是毛将军有过,就像一个医者面对一个即将死亡的人,他用尽方面去解救,但是最终喝下医者的药物后死去,请问这能怪医者,能说医者就是凶手吗?如果当时城内有数十万大明兵马,能够击败后金,臣认为毛将军一定会救。所以真正有罪的是后金,不是毛将军。另外百姓乃大明子民,百姓乃我们衣食父母,见父母面临如此之灾祸,做子女的却无能无为。这是子女之过。所以毛将军应该为他的过失承担责任。”

崇祯点点头道:“恩,三位朕都听明白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弹劾毛文龙,朕手里刚刚也接到了不少为毛文龙求情,辩解的。朕就把这案子交给你们,三堂会审后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还有徐大人很有才华,能不偏不倚的分析案情,真乃大明之福气,王承恩,赏黄金千两。

另外此事三位辛苦点,你们看如今百官为毛文龙之事意见分歧之大,朕十分困惑。朕给你们三日时间,三日后给朕满意的答复。如果毛文龙确实有罪,朕一定严加惩处,如果只是有过,那就按子女之过惩处。但是如果有人乱用刑罚,敢强加罪名给毛文龙,造成不利的影响,朕就让他陪毛文龙一起受过。好了三天时间宝贵,回去好好想,好好审。都下去吧。”

三堂会审只给三天,三天后必须给皇上一个答复?这怎么审?还有徐石麒一句有过无罪,就给千两黄金。这还要审什么?

都察院刘策对两位道:“这怎么审?两位意见呢?”

大理寺卿凌义渠不看都察院刘策,反而对刑部尚书徐石麒道:“徐大人请立即逮捕毛文龙。”

刑部尚书徐石麒道:“恩,凌大人走好,我会立即安排。”

都察院刘策看着两个各自说各自的,上前再问道:“两位?三堂会审,在什么地方审?”

徐石麒都不看刘策,上了轿道:“不是已经审完了吗?刚刚不就是三堂会审?”

凌义渠道:“徐大人,走好。”然后两人上了轿回家睡觉。

都察院刘策欲哭无泪,皇上的意思太明显了,这是要保毛文龙,而这两位根本就不管,这活真的没法干,东林那群人还等着他回复呢。

三日后,皇上上朝。王承恩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大理寺卿凌义渠上前:“臣有本要奏,毛文龙的案子三堂会审后一致认为,毛将军有过无罪,犯的是子女不孝之罪,因万民长者已逝,按大明法律判守孝三年。以尽子女之孝道。这是大理寺卿凌义渠,刑部尚书徐石麒,都察院刘策,三人联名签字为证。另附毛文龙证词。毛文龙已认错。”

还没等凌义渠说完,御史们都炸开锅了。

崇祯心里那叫一个乐,行不错,判断有水平:“怎么?三堂会审的结果有人不满意吗?不满意站出来说说,那应该给毛将军一个什么罪合适?”

顾攀龙上前道:“皇上,臣有点听不明白,毛文龙怎么就判了个子女守孝三年?能否让凌大人解释一下。”

凌义渠正要开口,没想到崇祯先开口道:“那请问顾大人毛将军应该判什么罪?”

顾攀龙见皇上问道上前正要回答,可是肚子里的词就是从嘴里蹦不出来,为啥,因为无论说什么罪都不符合,朝堂上可不是钱谦益府邸,这些大臣也不是东林党那群呆子那么好糊弄,凌义渠是大理寺卿对明朝法律那是了如指掌,无论说毛文龙什么罪,凌义渠都能轻易反驳,因为毛文龙当时因保护城池和城池内百姓才使得城池外的百姓遭受劫难,犯的这个罪大明法律上根本就没有,没有立法的罪,怎么叫罪呢?顿时满脸是汗:“臣失言,臣对大明法律没有凌大人熟悉。”

聪明人经皇上这一问,就都不敢说什么的。但是也有糊涂的人,比如说第一个写弹劾折子的御史王元雅,此刻就站出来道:“皇上,臣认为毛将军至少犯了两个罪:一个是草菅人命罪,一个乱用私刑罪。”

有人先来送死,那就来呗:“王大人,看来你对大明法律非常自信啊,行,那朕就问你,啥是草菅人命?请解释一下给朕听听。”

御史王元雅自信的回答道:“草菅人命:官吏草率处理案件,使无罪者屈死。”

崇祯道:“很好,那请问一百万比一万,那个大?”

这时候很多人都为王元雅焦急了,皇上这是给王元雅下套,王元雅只要说出一百万大,那他就必死无疑,不过对于这个御史王元雅此刻是当局者迷:“一百万大,皇上。”

等着就是你这句话,崇祯笑道:“那请问,毛将军为了守护遵化城内一百万的百姓难道是错的?难道就叫做草率处理?”

中计了,王元雅已乱:“当然不是,皇上。”

崇祯不给他解释的机会立即反驳道:“你也认为毛将军不是草率处理?那你又为啥说毛将军草菅人命呢?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来人把这个不分黑白的人拉出去砍了,连讲个理都自相矛盾,这种御史要他何用。”

王元雅见状大喊道:“微臣知罪,但是请皇上让凌大人解释一下为啥毛文龙被判子女守孝三年?否则臣不服。”

要死也想拉个垫背的吗?“好,让你死得心服口服。凌大人解释给他听。”崇祯让他死个明白。

凌义渠上前转身朝向所有大臣道:“遵化城外据调查得知,一万的百姓惨遭后金杀害的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而毛将军如今年纪只有三十五岁,所以这些人对毛文龙来说都是长者。当时遵化城内只有十万京军如果出城迎敌是无法战胜敌人的,所以毛将军选择了关闭城门保护自己和城里的百姓。这就如同一个医者对着一群瘟疫的病人一般,请问各位是选择所有人都跟他一起死,还是选择隔离他呢?当然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隔离。另外百姓是大明的衣食父母,当然自然也是毛将军的父母。因此按着逻辑来看,这万名毛将军的父母是因毛将军无力抢救所以导致被后金杀害。做为子女心痛不已,为了尽孝道判守孝三年。此乃合情合理。”

王元雅听完这个解释后,突然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高,太高了,这种解释你还没办法反驳。

“把他拖下去吧。好好安慰他家人。恩,凌大人果然深通大明律法,既然三堂会审都这个意思,就按这个意思办吧,让毛文龙到遵化城披麻戴孝替万名父母守孝三年。”崇祯非常满意这个结果。

王承恩喊道:“退朝。”

这种判法,让东林党欲哭无泪,还毫无办法。最后纷纷散去。崇祯来到中和殿坐下来对这王承恩道:“总算是有惊无险。毛将军躲过去了。好了别笑了。哈哈哈。”

王承恩道:“皇上,奴才是在忍不住了。真服了凌大人睁眼说瞎话的本领,而且这瞎话还用的是句句真理来说。奴才实在是服了。”

“好,允许你笑一天。哈哈哈,朕也忍不住了。”崇祯那个乐呀。

毛文龙离开京城时,心里对崇祯是无限感激,知道要不是皇上在背后帮忙,他这人头估计早就落地。对着紫禁城连磕三个响头,披麻戴孝去了遵化。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