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山洞是活的

“你丫的还在睡!路都让人抄没了,快给我醒醒!”

一睁开眼,和尚的一张大脸就毫无征兆的凑在我眼前。我揉着眼坐起,还搞不太清楚状况:“和尚?到我守夜了吗?”

“守什么夜守夜,出大事儿了!”和尚叹了口气,把我从地上连拖带拽的抓起:“苏世,你小子平时最理智,还最感性,要不你抽我一巴掌给我瞧瞧,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和尚拽着我的手就要往他脸上凑,我愣了半天,这才按住自己胳膊:“不是,和尚,你有话慢慢说,我这刚醒,有点···不明白你这是怎么了?”

和尚一气呵成的解释,说话都不带喘气的,我这才算是听明白。

昨晚上,我们安排的守夜,是由林旭守着第一班,到凌晨再叫和尚,最后才是我。谁知和尚白天也许是累着了,一睡就没再清醒,本想着到时间林旭会叫自己,没成想一睡就到第二天一早了!

一醒来,可是傻眼,路没了!

我们一开始沿着石壁走进来的裂缝,现在一点儿踪迹都没有,长得跟完好无损的石壁一模一样,就像压根、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路没有了,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我们现在就像被关在了一个没有任何的出口的罐子里,再没有多久,我们就会因为氧气没有而憋死。也有可能先是食物没有,我们直接被饿死,渴死!还有可能····”

和尚讲到最后,整个人都像是泄了一股子气,一点儿精神头都没有。

我朝着他说的,原先有裂缝的位置看了过去。

东野正蹲在石壁的跟前,和那看不见高度的石壁相比,此时的他显得特渺小。最重要的是,那道裂缝真的不见了!这是自然科学都很难解释的一点,我们进来时,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证明那道裂缝是真实存在的。怎么会,就在一夜之间,像伤口愈合了一样消失不见?

此时此刻,再多的证明都没有用。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那···林旭呢?昨晚不是他在守夜吗?他应该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话间,我的目光在四处搜寻,最终落在和尚的脸上。他的表情很难看。我太了解他了,但凡露出这种表情,也就说明,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之不妙了!

“他也不见了!”

和尚的声音突然间变得很轻浅无力,似乎就是在诉说一件,他已然无能为力的事情一样。末了,才抬起头:“或许说,他昨晚出去守夜,根本就没有回来。”

我接着扫视了一整圈这狭小的地方。果然,除了东野,和尚,还有我,就没有第四个人!

大概是受到和尚低气压的影响,我整个人反而有些冷静。事情的发展已经如此,那是再没有办法的事,我们现在,应该想着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才对。

我简单分析了一下情况:现在也就是说:我们三个人,两个年轻人一个老人,在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来时的路不见了!我们被关在了一个类似于瓶子一样的东西里。不知道怎么出去,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这里的氧气什么时候会被用完,我们什么时候会死掉!这些都是未知!

当然,唯一有可能知道昨晚到底、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也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了!

那么一瞬间,我的脑袋里想过无数种可能,甚至想过无数种,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才能从这个地方逃出去的办法。

挖出去?

根本不可能,我们进来对的时候走了那么远。都不知道穿过了多少的山体,要是挖出去,那根本是行不通的事!再说了,这山体上都是石头冻土,挖一点点都非常的费力。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都不知道,怎么挖?

坐在这里干等着更是行不通!

不说别的,我们悄无声息的来到这里,根本没有什么人知道,也根本不会再有谁会突然跑出来救我们!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只觉得脑袋一阵炸裂。四周都是封闭的空间更是让我觉得心慌,乏力,无心烦躁。

转头看向其余的两人,东野照例蹲在角落里,拿起一根烟,在手里捻来捻去,犹豫了好久,最后撕开外包装的纸,直接把烟草放到嘴巴里嚼。我们现在的情况,不知道空气什么时候会用完,所有根本不允许抽烟,一早起来发现裂缝不见的时候,和尚就把火堆给灭的影子都没了,为了不浪费氧气。

再看和尚,也不知在干什么,一开始倒还是挺全神贯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过一会儿脸色逐渐涨的发红,最后再深深吐出一口气,缓缓吸入新鲜的空气。

“和尚,你干嘛呢,拉屎呀?”我见气氛有些压抑,也实在想不通他到底在干什么,于是想着说几句轻松一点的话题,也让大家都轻松轻松。

谁知道和尚的回答却让人根本轻松不起来。他微微吐出一口气后,转而看我,脸上的神情十分之严肃:“我是想试试,等到我们没有氧气的时候,呼吸困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他的话让我瞬间哑口无言。

我的脸僵硬了几秒,随即又勉强撑出一份轻松乐观:“不一定的,这里的空间这么大,说不定什么地方就有我们看不见的小裂缝,我们只有三个人,氧气短时间内应该用不完。!”

说罢我就打量起了四周。除了一进来的时候仔仔细细的看过,一直到现在,我还真的没有再仔细看过。现在再仔细一看,我也确实没骗和尚,这里的面积确实挺大的,至于空间···我动作有几分僵硬的抬起头。

我发现这不抬头倒还好,一抬头,还真的有些让人失望,这里的高度并没有特别的高,最多也就三米多吧!普通住宅的高度,储存不了太多的空气。

和尚看见我抬头,他也跟着抬起头,看完之后的心情,可以说是比之前还要丧!

气氛持续冰点。和尚的心情也不是太好。我很想再找找有什么新的办法,于是一个人开始顺着石壁摸索,我从我们进来的地方开始,贴着墙壁走,(因为这洞里面还是很黑的,我们几个为了省电,就在和尚那点了个灯,一百来平米的地方勉强能看见路,也能看见大家都在干嘛。可再仔细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了!之前提到过,东野一直蹲在入口处的石壁附近,所以他就相当于我的一个参照物。我从他的位置出发,再走到他跟前的时候,就代表我已经走了一圈。)

于是,一圈又一圈,这地方不太大,我走的很慢,但也没过几分钟就能走完一圈。就这么走了好几圈,还是一无所获。

我觉得,在大家都很丧的情况下我这么一直走,其实还是很累的。特别是和尚,她以前从不这样的,这会儿特别有种坐着等死的感觉,让我看了心里不舒服,就是,比之前的绝望还要绝望的感觉。

我关掉手上的狼眼,开始坐下来休息。

东野就在我一米多远的位置,闭着眼,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看了几眼,懒得再去细细打量。

“你刚才走的几圈,不太对劲。”

一个嗡嗡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眯着眼,发现东野正朝我这边看。还不等我继续问,他便接着道:“第二圈的时间,是第一圈的几乎两倍。再后面,每一圈的时常都不一样,并且都越来越长。”

我呆滞了几秒。

之前走的时候只顾着看山壁上有没有裂缝,根本没有注意时间。再者说了,这里的磁场不正常,我们的手表,手机,从快爬到山顶的时候就坏了,连同罗盘,也不知怎么管用。所以下到这里来之后,我们就很少再去看手表,也渐渐没有这个习惯。之前所有的时间观念都是凭着大感觉来的。

故而,东野这么一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想,我刚刚用时的长短,究竟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我在中途,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耽误过走路的,有没有出现走走停停这样的现象。

再一系列的反思,回顾之后,我实在搞不清楚,所以反问:“也许是我走的速度不一样?”

“不是,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洞在变化,这个洞的大小,在变化。”

他的声音冷冷的,听不出具体的情感,但终究让我觉得不寒而栗。被他这么一说,倒是有种这个洞是活得东西,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的变大变小变漂亮了!

“不可能,老子长这么大,还没听过山洞能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的。”和尚沉默了好久,终于被我们这边的讲话声吸引,变得稍微有了点反应。

他的话音刚落,我们就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入口处,那条消失的裂缝,一开始我们也同样觉得,这条裂缝的消失是非常不科学的!可现在的结果显而易见。

不得不说,长这么大,我们没有听过的事情有很多,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也有很多。可事实的真相是,那件事并不会因为我们不相信,就不会发生,就不会存在。一旦等到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刷新了你的三观和认知,你才惊觉:噢,原来是这样,原来是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见过的世面太少,才会觉得有些事情太扯,其实,就只是你见过的世面太少而已。

很多事,见怪不怪。

我见好不容易大家都稍稍振作了精神,这等好机会当然不能放过。立马尽到鼓捣大家情绪的职责,这种鼓捣煽动情绪的事原本一直都是和尚做的,我做来难免会觉得不熟悉,可见多了,难免会几句。

“咳咳···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依我看呀,我们也不能坐在这里等死不是,既然东野同志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那么我们不如就开始行动起来。管他什么牛鬼神蛇的,我们新时代的好青年不相信这些。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妨就来实践一下,就能知道究竟什么问题了!”

我这情绪煽动的应该说是非常可以了!我亲眼看到东野也跟着为之兴奋了一下,年迈的眼睛里露出一点不同于往日的年轻感。

“行吧!那你说怎么个检验。我们总不能把这石壁给砸了看它疼不疼、会不会叫几声吧?”

和尚又恢复了往日言语间的活泼,这是我非常乐意看到的。其实一开始,当一个自小在新时代长大的优秀青年,你偶然间发现,我去,山竟然还能动?好好的路,竟然不见了?自己被装在一个瓶子一样的山洞里,谁都接受不了的。这需要一个勉强去适应的过程,可以理解。

现在,和尚同志的这个适应过程已经过去,我们即将迎来探索真理,找到答案的过程了!

我朝手心哈了口气,用一个类似于老干部的语态,缓缓道:“那么这个··当然就不能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可以抵得过诸葛亮,现在我们三怎么说也比臭皮匠要好的多的多吧!现在是这样,这个山洞,到底是不是‘活得’?究竟有没有问题?究竟会不会变大变小变漂亮?我们一探就知道如何了!和尚,不如我们一起走一走。走两圈,分别记住自己走了多少步,看一看两轮的步数是不是一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到时候我们两个的数应该不会乱。记住,步子一定要尽可能均匀,要贴着石壁走。”

“好。”和尚点头:“丫的到底是个什么妖怪,我倒是想看看,到时候别一锅给你端了!”

安排妥当,我们开始围着山壁,一边走一边数步子。

东野依旧待在原处,他全程都是不动的,作为我们的参照物。并且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拿着手电,从远处观察我们,观察我们是否绕路,走路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对劲。

准备妥当,说干就干。

我们走的甚至要比一开始都认真仔细,生怕一个步子不对,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山洞的空间本就不大,两圈下来,最多不过十分钟,当我们三个人第三次汇合,所有的数据,就能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