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组江浙银行(六)

杨涟没有想到这些股东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竟然使用如此缺乏商业道德的行为,而且竟让还拿央行做虎皮,是可忍孰不可忍?看起来这些股东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当然了,杨涟还不至于没有风度的和他们在报纸上喷口水,不过杨涟的方法却是釜底抽薪。江浙银行的最大债主是谁?是普通的老百姓,可是他们需要重组的资金来源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那是掌握他们巨额债券的泉州银行、广州商业银行、山陕银行,需要将债权转为股份的也是这些商业银行,只有这些银行同意将债权转为股份,江浙银行在可以咸鱼翻身,再次的到新生,绝不能让他们吃这个暗亏。

重组的思路是杨涟提出来的,出面帮助的对象也是个地方的商业银行。于是,杨涟就让自己的部下,将自己的调查报告整理,让后以内部通告的形式,向各个地方商业银行发出,让各地方商业银行引以为戒,绝对不允许投机取巧,破坏严谨的银行制度,这样做的后果将会很严重,并且还将继续追究银行股东的责任,无论是降低银行商业信用度,还是罚款,这些手段也能同时使用。

杨涟也不用有什么避讳,直接在上面签字发送,而且这次没有给江浙银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就按照距离远近的原则,让所有商业银行几乎同时拿到这份通告,如何考虑重组问题,让他们自己决定。

江浙银行的股东们正在为自己的投机技巧高兴呢,报纸上的消息已经传开,这几天不但挤兑的势头有所减弱,而且泉州银行的代表已经和他们进行了接触,准备探讨出资方案,甚至是债转股的额度都在商搓,打算凭借自己的近邻关系为泉州银行谋取最大的利益。

央行的通报如同一盆冰凉的雪水,直接将江浙银行的股东们浇晕了,已经开始谈判的泉州银行退缩了,正在和他们接触的广州商业银行赶紧撤回了谈判代表,山陕银行、徽商银行的办事处直接让江浙银行的人吃了闭门羹,至于其他的规模比较小的地方商业银行,他们还没来得和江浙银行联系,央行的通报已经送到了手中,介入的意思就一点也没有了。

没有办法的江浙银行股东们再次找到杨涟,将他们重新按照实际情况再次填写的报告递交上来,如果他们再敢弄虚作假,杨涟还真敢冒着自己被免职的危险,让江浙银行彻底破产,但是绝不能让自己蒙上不清白的污名,这也是读书人的骨气。

江浙银行的重组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这以前是没有任何先例的,再加上杨涟的通报产生的负面影响,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