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凶案仍在发生
警方将与死者小青有社会关系的人,都逐个的排查了一遍。
小青的前夫由于嫌疑最大,关押的时间也最长。由于怎么也不供,又有不在场的证据,无奈之下,警方只好将他放了。
还有那个报警的女人,警方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因为按照侦查的策略来讲,出现在案发现场的人,永远都是有嫌疑的人。不然不会凭白无故地出现在案发现场。
虽然这起命案看上去象强奸杀人案,但会不会凶手是女人,为了掩盖罪证,而故意设置出一个强奸杀人的假象呢?
这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在破案之初,多几个问号总归是不错的,有助于尽快破案。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对于侦查也是必要的。
在案件没有得到彻底查清之前,与死者有关系的每一个人都是犯罪嫌疑人。只是有的嫌疑大,有的嫌疑小而已。
报案的女工显得很惶恐,本来就经历了一场可怕的事情,却还要被警方长时间地问这问那。
有的时候,让一个人证明干过什么事容易,但让一个人证明没有干过什么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女工在那里反复的辩解,自己只是去上早班,所以起得早了一些,这才发现了小青的尸体。她与小青也不熟悉,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交集,她根本没有杀小青的动机。再说,她也没有这个胆量和力量,能够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痛下杀手。
她是不是故意在显示她的柔弱,好让警方相信她并不是凶手?
人,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往往是对自己有利的才说,对自己不利的就不说。
因此,人说的话,是最不具有可信度的。今天说这,明天可以说那。现在这样说,以后可能会那样说。
所以说,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证人会出现翻证的情况,犯罪嫌疑人也会出现翻供的情况。
对报案女工的话,警方也没有轻信,而是按照她的证言,一一进行了核实。核实的情况是,女工并没有说假话,她的确没有作案的现实动机。这个女工也初步被排除了。
那么其它的人呢?
因为被害人小青是一个离异的女子,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对于离婚的女人而言也是如此,究竟有没有其它的人和她有过什么样的感情纠葛呢?
警方根据这个侦查方向进行了一些调查。
在小青离异后,的确也有人介绍过一些对象,但这些对象不是小青不愿意,就是对方不愿意,总之,现在的小青,尚处于空窗期,没有和其它什么人在谈着恋爱。
也没有听厂里的人说过小青有什么绯闻,也没听说过小青有什么作风问题。在这个方面的侦查方向,也断了。
正让警方郁闷迟迟不能破案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在另外一个公共厕所,一名妇女被人强奸杀害。只不过这次的发现时间,在于深夜,也是由一名深夜进入厕所想要方便的妇女发现。
警方赶赴第二起命案的现场进行调查,同样根据被害人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核查,同样是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因为做案的地点高度类似,都是在厕所,做案的手法类似,都是强奸杀人。警方怀疑,两起命案系同一人所为,遂并案侦查。
那个时候,科技还不是十分发达,没有dna技术,也没有监控和监听技术,只能靠人海战术,调查群众,再加高超的审讯技术拿下嫌疑人的口供。
而这两个案件,凶手做案手法非常隐蔽大胆,选择在女厕所这个地方做案,一般人是不会目击得到的,而且公共厕所,人来人往,凶手看来也是非常胆大,不怕被人发现,显示出其具有极高的心理素质。
两案迟迟未破,在往后的日子里,却又陆续发生了七八件类似的案子,都是妇女在厕所里被人强奸杀害。
警方为了不引起社会恐慌,遂严密封锁消息。彼时虽然不是网络时代,但这种事情的传播速度还是惊人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海东市民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些事情,而且越传越玄乎,传什么这个人武功高强,会飞檐走壁,还刀枪不入,还会用迷药之类的。
虽然不想引起社会的恐慌,但消息的封锁还是加剧了这种社会恐慌。一时间,大家都一度不敢到公共厕所去方面,即使去,也不敢一个人去,而是结伴前行。
别说女子不敢一个人上女厕所了,就是男子,也变得不敢一个人上男厕所。谁也不知道这个杀人狂魔,会不会也在男厕所杀人。
虽然人们的警惕性是如此地提高了,但是血案还是不可避免地又发生了。在一处公共厕所,竟然有两名女子遇害。只不过是一人遭到了强奸,一人没有被强奸罢了。看来,凶手的策略是迅速制服其中的一人,然后再性侵另外的一人。
连续发生的大案,让海东警方一直压力很大。在那几年里,何永安也慢慢地从一个普通警员逐级升职,也破获了大小案件无数,但这起厕所强奸杀人案,却是始终未破。
由于大众警觉性的增高,厕所强奸杀人的频率在逐年降低,虽然仍然不时发生,但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最后,这种案件竟然消失了,再也没有发生过。
有人传说凶手已经金盆洗手,不干了,有人传说发生了车祸,凶手意外被撞死了,还有人传说由于自然灾难,凶手可能被地震震死、洪水淹死、大火烧死了。
总之,是再也没有听说过此人的消息了,民众的警惕性也慢慢的降低了,不再谈论此事,慢慢地,这事就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忘了。不过,你要是问一问年纪稍大一些的海东人,大多都还记得这件案子。
何永安从一个普通警员到公安局长,这么多年,对于这起案子的未侦破,一直耿耿于怀,他自己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不愿意这起悬案就此了结,看到海东警界崛起的萧云天是个人才,遂将此案的卷宗移交给了萧云天,希望萧云天能够机缘巧合,侦破此大案,也了结了他多年的一桩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