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章节

薛福辰幼年聪慧过人,7岁能试作文章,对国家政事非常关心,于是就奋发读书,努力钻研经世救国之道,擅长医术救人,至光绪时期,已经是名医了。传说慈禧臀部患了疥疮,请太医们来医治她。但是男女有别,更何况是慈禧太后呢?再加上患部是P股,众太医们更加惶恐了。慈禧为此大发雷霆,李鸿章见状,就向慈禧举荐了薛福辰。前面我们说过了,薛福辰是个非常聪慧的人,他自然也不敢去摸慈禧的P股,于是就向李莲英要了慈禧坐过的没洗的坐垫,根据坐垫上的斑点血迹来判断疥疮的具体位置。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薛福辰就命人在相应的位置钉了尖钉,为慈禧诊脉时,薛福辰提出要慈禧坐在那张椅子上诊脉,慈禧一坐下,尖钉就将疥疮刺破,脓水当即浸湿了慈禧的衣服。慈禧大声呼痛,命人将薛福辰拉出去斩了,但才一会儿,慈禧就已经感到浑身轻松,马上又要为薛福辰封赏。

光绪六年,慈禧怀孕了,请太医们诊治,宫中所有的太医把完脉后都不敢跟太后明说,于是又把这个难题留给了薛福辰。薛福辰进宫后便开始为慈禧把脉,意识到这是喜脉后,心里沉思:咸丰皇帝已去世多年,如果传出去太后怀孕,岂不是会被天下人耻笑?薛福辰知道,慈禧的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所以必须找一个稳妥的办法,既能把怀孕这件事解决,还能保住太后的名声。斟酌了一下,薛福辰开口道:“太后这是为国C劳所致的气滞血瘀,且淤血聚集于腹中,只要喝上微臣家里秘制的配方所熬的汤,自然可以药到病除。”

慈禧心里甚为满意。薛福辰马上按照打胎药的药方熬制了汤汁,给慈禧服下。办好后慈禧传下懿旨:“瘀血已下,薛爱卿可以出宫了。”

但是薛福辰哪里是一般人?他知道慈禧心狠手辣,自己知道了这样的宫中丑事,怎么会轻易放过自己?于是准备了假死。这边慈禧越想越觉得,不能留这个后患,派人去秘密处决薛福辰,但是当执行的人来了之后,发现了一支出殡队伍,从人们的言语中得知,原来那就是薛福辰,由于中风身亡了。

薛福辰也因此躲过一劫。作为清朝的无锡名医的薛福辰存在的真实性是有迹可循的,在无锡的惠山上河塘的薛中丞祠,是惠山祠堂中重要的一处古迹,该祠堂主祀的就是清代名医、无锡人薛福辰。对于咸丰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他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咸丰帝虽然不及康乾两帝,但至少比嘉庆和道光要好。“喻大华:咸丰在整顿吏治方面是个狠角色,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还要厉害。喻大华:任贤擢才,D观肆应”,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的国策。”

不在那个烽火时代的人,不好评价咸丰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但至少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为悲剧的皇帝。一上台就遇见太平天国运动,这边烽火未歇,那边硝烟又起,英法联军联合侵华。

我们看咸丰帝后宫,真正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叶赫拉拉氏,实际上地位并不高,她生父甚至是罪臣,但她是如何获得咸丰帝的宠爱的呢

最重要的是她长的漂亮,美貌无双。咸丰帝是个风流皇帝,好女色,对于美人,咸丰帝自然不会吝啬自己的宠爱。慈禧太后曾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则记载:“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中所谓‘**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

其次慈禧太后聪慧过人,且善解人意,是咸丰帝的一朵解语花。记道:“少而慧黠。”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三是懂得看人眼色行事,适时的给予自己的建议。记载:“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也。”则说:“迨武汉再失,回捻交作,帝以焦忧致疾,遂颇倦勤,后窥状渐思盗柄,时于上前道政事。”而在事情差不多的时候,“后亦敛迹”,马上蛰伏起来。善观风色的那拉氏,能相机行事,知道进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她为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是为载淳。母以子贵,那拉氏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

正是这么几点必不可少的因素,使得慈禧太后披荆斩棘,一路获得荣宠,荣升高位。

慈禧获得咸丰帝的宠幸,由多重因素的综合效应所致。她天生丽姿,容貌出众。据德龄在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由此可以推想,五十年前豆蔻年华之时的慈禧该是多么娇美出众。故而得到咸丰帝的青睐。

咸丰帝不少奏章便让慈禧代阅。因她书法不错,有“端腴”丰采,又“常命其代笔批答奏章”。慈禧于权力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兴趣与敏感,她津津有味地做着这一切,还相机参与政事,为咸丰帝出谋划策。日子一长,就对最高权力机构的一套运转模式了解得一清二楚,为日后的垂帘听政提供了便捷与基础。可以想见的是,没有这段执掌清廷政权的实习与锻炼,对政事一无所知,此后的垂帘听政便无法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