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谋辽东亲临代郡

长安城,马超接报,忧喜参半,忖道:“虽然代郡已经拿下,但是袁尚兄弟盘踞在范阳,攻打是必然的,然而杨兆只有五万骑兵,恐怕难以破城。何况张辽窥伺在侧,若骤然相攻,如之奈何?不行,我得亲自去一趟!不然放心不下!”思及此,遂下令召集李开、徐庶、李迪于书房议事。

少时,三人入见,叙礼毕,马超道:“杨兆得阎柔之助,已下代郡,上谷亦在囊中。然袁氏兄弟盘踞范阳,至今仍无降书送达,我意亲往代郡一行,诸位以为如何?”

李开起身道:“主公不可,细作报说曹操仿效我军,精兵简政,目今洛阳已聚大军五万,宛城亦有精兵三万,若闻知主公前往幽州,定然举兵来攻!不若遣将统军前往,且有孝直在彼,谅无大碍!”

马超道:“孝直多谋,杨兆悍勇,取范阳乃迟早之事。超所虑者,冀州张辽也!其人刚勇多智,且有程昱相助,不可小视!若其分兵袭扰,或为大害!再者,超若往代郡,曹操必亲临信都,如此长安稳若泰山!”

徐庶道:“既然幽州战事并不足虑,主公为何执意前往代郡?庶愚鲁,望主公解惑!”

马超道:“元直忘却昌黎、辽东诸郡乎?我军若攻取范阳,张辽岂能袖手?若其来攻,何日可得幽州全境?”

徐庶讶然道:“辽东等郡皆乃苦寒之地,取之何益?”

马超道:“元直有所不知,辽东虽寒苦,但矿藏丰富,又临近大海,乃用武之地!若取之,非但冀州一鼓可下,青、徐亦在掌中矣!”

徐庶闻言,愈加不解,建言道:“庶实不明主公之意,然则依庶之见,进取辽东不如东进洛阳!进而袭取许都,迎天子还都于长安,则天下立定也!”

马超反问道:“向日曹操迎驾于许都,可曾立定天下?”

徐庶闻言一窒,未及答话,只听马超接着道:“再者,洛阳、宛城如掎角之势,钳制长安,我军岂能妄动?故冀州不下,超绝不出潼关!”

徐庶沉声道:“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主公万不可舍本逐末!”

马超心说:“徐庶虽然智计超群,但跟我一比,就显得见识短浅了。你们那里知道辽东的好处?不光是辽东,我还准备拿下东三省呢!”思及此,不由暗自得意,谓徐庶道:“取辽东之利,元直日后便知,现下多言无益。”

李开深知马超但有所谋,无不中的,忙对徐庶道:“元直勿虑,主公神机,我等岂能忖度,但听吩咐便是。”

徐庶苦笑不已,拱手道:“既然主公已有定计,庶便不多言了。敢问主公何时出兵?庶请令相随!”

马超道:“出兵之事稍后再议。”言毕,目视李开问道:“现今长安有兵几何?”

李开答道:“新军五万,且已操练数月,足可上阵!”

马超暗喜,问道:“若再征兵三万,何日可得?”

李开道:“主公不必为兵员之事忧心,莫说三万,便是再征十万,无需三月,便可得之!”

马超讶然,惊问道:“为何如此容易?”

李迪微笑接口道:“主公有所不知,现今雍、凉二州及河套诸地有民百万户,人口近八百万,百姓皆以从军为荣,何愁兵员?!”

马超大吃一惊,起身道:“既然如此,文优可再征兵五万,潼关增兵一万,剩余暂由李敢统之,卫戍长安!”心下却道:“七年而已,至于增加这么多人口吗?是不是得控制一下?要不要来个计划生育什么的?”

李迪又进言道:“主公,并州百姓皆采矿冶铁,田地荒芜,虽衣食无忧,但长此以往,恐不利治理,故迪思得一策,不知是否可行。”

马超见说,顿时忆起此事,忙问何策。

李迪道:“可迁扶风、京兆等人口大郡之百姓,前往并州定居,但眼下百姓富庶,恐无人愿往,须主公下令方可。”

马超笑道:“此事易耳,叔明可以大将军府之名义,广贴告示,上书:凡自愿迁往并州者,即分发田地粮种,由官府无偿建造房屋,且免赋税一年,所属子弟优先参军。想必定有大批百姓愿往。首批先迁十万户,以观后效。”

李迪道:“主公此计虽妙,但恐靡费颇多,迪以为,只优先参军一条便足矣。”

李开接话道:“叔明何其吝也?莫非忘却主公舟水之论乎?况且背井离乡,诸多苦楚,想必叔明亦有体会。”

李迪老脸微红,争辩道:“文优莫要顽笑,目今虽钱粮富余,但幽州寒苦,百姓皆食不果腹,急需粮草供给,文优岂不知细水长流乎!?”

马超见李迪羞恼,忙出言道:“我意于河套再筑一仓,叔明以为何处为佳?”

李迪见问,斜睨李开一眼,拱手道:“主公,安定已有粮仓,河套无需设之,迪以为,不如筑于河西,便于运粮幽州,且庞将军亦可就近取粮。”

马超然之,吩咐李迪即刻行文,令高柔于河西择地筑仓,以永盛名之,并调拨安定、兴平二仓粮草,发往新设之永盛仓。然后传令大军集结,择日出征。

徐庶见此,再次出言道:“庶请令随军!”

马超闻言,微笑道:“幽州易得,何需元直亲往?超另有要务交予元直。”

徐庶忙起身,躬身道:“请主公下令!”

马超挥手示意其不必多礼,然后沉吟道:“待文优新征之兵满员,略加操练后,我欲令元直统兵两万前往河东,兼任监军之职,相助马岱,务必紧守河东。元直可敢领命?”

徐庶道:“请主公放心,庶定竭尽所能!”

马超点头,又对李开道:“长安诸事就拜托文优了!洛阳、宛城之动向,定要严加打探!一旦曹仁有所异动,即刻增兵潼关、青泥隘!”

李开肃然领命!

马超再嘱咐李迪道:“叔明总领雍凉政务,但有缓急,便飞马报我!”

李迪道:“雍凉稳若泰山,主公但请放心!”

马超见说,大感满意,令道:“超初步定于十日后发兵,届时子龙领近卫军随行,加关平荡寇将军,领军为前部,诸位以为何如?”

李迪进言道:“主公,长安料无大事,令杨奇、陈克二将留守即可,何不令存孝随行护卫?”

马超目视李迪,沉声道:“存孝肩负都督三辅之责,岂能轻易调离?”

见李迪会意,马超接着下令道:“陈克刚直不阿,遇事不苟,执法严明,着加奋武将军,仍领监军之职,随本将一同出征!”

“杜畿敢于任事,宽惠爱民,擢为河东太守,待元直领军起行时,再往上任。”

“传令丁大贵,领三千亲骑,经闻喜、过平阳,于晋阳待命!”言毕,吩咐李开行文传令。

见诸事已定,三人相继辞出。

马超独自静坐,心下暗自思量:“曹操占据中原,实力雄厚,现在又学我,走精兵屯田路线,真是不知所谓。中原到处都是世家大族,士兵职业化也许可行,但是像我一样进行全民屯田,那就是痴人说梦了,那些豪族绝岂能放弃扩大自身利益!自然是你屯多少,我兼并多少。更不用说战死士兵抚恤等耗费钱粮无数的事情。曹操如果不能消除世家门阀,兵再多也是无根之萍,攻取中原是迟早的事。可是孙策怎么就占据荆州了呢?历史上不是很早就死了吗?不会是蝴蝶效应吧?唉。。。在这个时代,长江就是天堑,这次攻占幽州以后,一定要训练水师,加大造船投入,如果能造出海船,那么不光冀州,青、徐二州也能轻易拿下。但是到哪里找造船的人才呢?算了,好好培养马钧吧!”心下计较已定,遂起身回后院。

用罢晚饭,马超告杨氏道:“为夫不日将领军前往代郡,家中一切有劳娘子看顾。”

杨氏惊闻马超又要出征,不舍之意溢于言表,柔声道:“夫君但请放心,妾身省的。”言毕,竟泫然欲泣。

马超轻声安慰几句,道:“靖儿年近十一,为夫欲令其随军,娘子以为如何?”

杨氏大惊!急道:“靖儿年幼,怎堪行军之苦?望夫君垂怜!”

马超暗怒,道:“自古慈母多败儿!靖儿每日随昭姬吟诗作赋,抚琴弄筝,长此以往,于家国何益?”

杨氏泣道:“夫君有所不知,靖儿每日亦习武不辍,便是存孝,亦赞其枪法了得!”

马超大怒!喝道:“真乃妇人之见!即便靖儿文可成大儒!武可冠三军!也不过贤臣良将!何足道哉?!”

杨氏怔然,不明马超之意,竟不知如何作答。

马超见此,强抑怒气,起身对杨氏道:“为夫之言,娘子如实告知昭姬便可,至于靖儿,自明日起,为夫便令叔明领其习练政务,征战之事,待其长成再议!”

杨氏并非愚笨之人,闻说,渐明马超用意,忙扶其坐下,拜道:“妾身代靖儿谢过夫君!”

马超挥手道:“自家孩儿,何需相谢?”

杨氏微笑起身,殷勤侍候不提。

十日后,马超领军出征,令关平为前部,自统中军,陈克押运粮草为后军,赵云统五千近卫军随行,浩浩荡荡,往晋阳进发。

长子马靖亦随李开等长安众官将,送出十余里方回。

数日后,李迪榜文一出,果然应者云集,百姓争相前往并州,不足十日,十万户皆已造册。不及录名之百姓恼恨不已,暗骂自己为何不尽早赶至府衙,以至于错失良机!

张既、法衍慌入见李迪,张既道:“叔明公!如此下去,三辅之地渺无人烟矣!”法衍亦出言附和。

李迪微笑道:“三辅之地骤然迁出十万户,诸公忧虑在所难免,然除却三辅,主公治下之民何止百万户?公等但请放心,不出数月,定有雍凉各地民众蜂拥而来,届时公等莫要头痛才好!”

二人思之亦然,暗忖:“果然当局者迷!”相视一眼后,拱手道:“多谢叔明公开解!”

李迪逊谢,遂留二人用饭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