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广告牌

还好路上积雪不厚,赶着马车的三人很快就来到了集市上。集市上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不仅有附近村民来买卖东西的,就连县城有不少大户人家的仆人到这个集市上来采买。

“小花,外面太冷了,一会你去找小竹姐姐和小莲妹妹玩吧。”李东看着坐在板车上的小花说道。

“可是我想帮着哥哥卖豆腐呢。”小花说道。

“在杜姑姑的店里也可以卖豆腐的,你还可以给小莲她们讲故事呢。”李东说道。

“那好吧。”小花答应道。

李东和张老爹赶着马车来到了杜三娘的小面馆,小面馆里坐着吃饭的人不多,只有一张桌子前做着一个客人吃着蒸饼。

“杜姑姑。”小花先一步跑进杜三娘的店里,看见杜三娘喊道。

“哦,小花来了,你去后面找小竹和小莲吧。”杜三娘摸了摸小花的头说道。

“好的,阿爹,哥哥,我先去了。”小花说着,就要往面馆后面走去。

“等等,这儿有些糖果你拿着。”李东从空间里掏了一大把糖果塞给小花,说道。

“哥哥还有糖果呢!”小花高兴地接过糖果,就朝面馆后面走去。

李东怕小花吃坏牙齿,这几天都没有给她糖吃。

“大牛哥,无征,你们来了。”面馆里面的杜三娘走到到店外,打着招呼。

“嗯,来了。”张老爹回应了一声。

“杜姑姑好,最近店里的生意怎么样?”李东问道。

“生意非常好,有你给我的那些调料和做饼的秘方,这几天都快忙疯了。”杜三娘高兴地说道。

“那就好,我们这次带了一些豆腐和豆腐干放在店里面卖,杜姑姑也可以做成菜卖。”李东说着,就和张老爹从板车搬了大概三分之一豆腐和豆腐干走进店里。

“放到哪儿呢?”李东问道。

“就放到靠近门口的桌子上吧,方便售卖。”杜三娘说道。

李东和张老爹把豆腐和豆腐干放到桌上,然后在店里找了根板凳坐了下来,走了这一路,还真有点累了。

“来,喝点水。”杜三娘倒了两杯水端给张老爹和李东。

“杜姑姑,你这儿有光滑一点的木板吗?”李东想着在面馆门口放上一块写着售卖豆腐、豆腐干的木牌,方便要买的客人知道。

“无征你要木板做什么?”杜三娘好奇地问道。

“做个广告牌。”李东回答道。

“广告牌?”张老爹和杜三娘都有些疑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呀。

“就是在木板上面写上售卖的东西,让人知道这儿卖豆腐。”李东说道。

“无征你识字呀!”杜三娘十分惊讶。

“哦,这个好。”张老爹点点头道。

“后面就有,我去取过来。”杜三娘说着,赶忙朝着面馆后面走去。

“无征,咱们这个豆腐怎么定价呢?”张老爹问道,这次做的豆腐跟上次做的香干不一样,所以价格也会不同。

李东这次带来的豆腐及豆腐干分别有四百五十斤和一百五十斤,当然这是现代的称称出来的重量,按照唐朝的称称重量要少一些。唐朝的一斤折合现代的重量大概六百八十克,所以李东和张老爹带来的豆腐有三百三十斤,豆腐干一百一十斤。

折算一下成本,唐朝的黄豆一斤三十文,这次做豆腐的黄豆差不多值六千六百二十文,人工费支出不算李东和张老爹的,大概八百文,加起来其它的消耗,就算八千文。

“要不豆腐二十五文一斤,豆腐干八十文一斤。”李东想了想说道。

“是不是有些贵了,要知道现在米才卖四百文一斗。”张老爹说道。

“老爹,这个价不贵的,现在一斤米都要四十三文。”李东说道。

“那好吧,就按这个价卖,卖不掉再降价。”老爹点点头说道,没做过生意的人都是生怕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所以总是把价格定得很低。

“木板拿来了,无征你看看合不合用。”这时杜三娘拿着一块木板走了出来。

“可以,老爹你的匕首带着没有?”李东接过木板,问道。

“带着的,你送我这把匕首非常好,我开锋后异常锋利,宿国公和琅琊郡公都出到两百两银子我都没卖。”张老爹说着从怀里掏出了李东送给他的匕首。

“那好,我就用老爹这把匕首雕一下字。”李东从张老爹手里接过匕首说道。

“好吧,小心着点,这匕首现在很锋利。”张老爹说道。

“没事。”李东说着就雕刻起来。

李东因为修炼日月诀,身体素质全面提升,要在木板上雕刻几个字十分简单,很快,一块雕着大字的广告牌就做好了。

“无征,你这上面雕刻的什么?”张老爹看着李东收工,显然不认识木板上的字。

“雕的是张家堡豆腐,豆腐二十五文一斤,豆腐干八十文一斤。”李东把匕首还给张老爹,回答道。

“这个好,看的人一目了然,可是为什么叫张家堡豆腐呢?”张老爹问道。

“这是为了打响招牌,以后人想吃豆腐了,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张家堡豆腐。”李东说道。

“哦,还有这个作用。”张老爹显然不能理解什么叫作品牌建设。

“不光是豆腐,以后杜姑姑做的蒸饼也要叫个名字,我看就叫大牛蒸饼好了。”李东说道。

“这名字不好听呀。”张老爹对李东拿着他名字当作蒸饼的牌子不理解。

“我觉得挺好的,也非常容易记住。”李东说道。

“那好吧,三娘你记着,待会也让无征刻个广告牌。”张老爹点着头,对杜三娘说道。

“好的。”杜三娘答应道。

“我和无征就先去街尾摆摊区卖豆腐去了。”张老爹和杜三娘说了一声,就和李东走出面馆,赶着马车朝街尾摆摊区走去。

“老板娘,收钱。”吃完面条的客人喊道。

“好的,一共十五文。”杜三娘说道。

“给。”客人数了十五文铜钱给了杜三娘,又问道:“老板娘这豆腐是要卖的吧,怎么卖的?”

“是要卖的,门口的木牌上写着呢,豆腐二十五文一斤,豆腐干八十文一斤。”杜三娘回答道。

“给我称一斤豆腐吧。”

“好!”杜三娘看这么快就开张了,十分高兴,很快就把豆腐称好,收了钱专门放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