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集市

回到厨房,李东很快就煮好了一锅豆腐渣,黄轩这时也过来了。

“吃早餐了,这还有几个大包子。”李东取出包子,然后拿过碗一人盛了一碗豆腐渣。

“哪来的包子?”张老爹问道。

“早上做的。”李东看了一眼黄鼎和黄轩,对张老爹眨了眨眼睛。

“挺好吃的,还是菘菜猪肉馅的,来,一人一个。”老爹拿过一个包子,掰开看见里面的馅,说道。

吃完早餐,张老爹挑着香干,李东扛着张老爹的铁枪,背着一个空包袱,黄鼎和黄轩则牵着小花,几人就往集市赶去。

走了接近一个小时,几人来到了白鹿乡集市上。白鹿乡集市是由方圆几个村子交易买卖的地方,临近年关,尽管不是赶集的日子,但是集市上人很多。

百米长的街道,两边是一些铺子,经营布匹、粮油、金银饰品等东西,里面人潮涌动,都是来采购年货的附近村民。

在街尾,是一段村民摆摊的地方,里面有用木板搭建好的摊位,一天只需要给管理的市场的差役交五个铜钱,就能在里面摆摊,有什么纠纷也可以找差役解决。

“无征,我们就在街尾那里摆个摊位,我先去把管理费交了。”张老爹说道。

“好,老爹,我们在这等你。”李东回道。

不一会,张老爹就回来了,手里拿着缴费的竹牌,“走吧,进去摆摊。”

街尾的摊位区人流很多,摊位上售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几人走进街尾摆摊的地方,找了一个空摊位开始摆摊。

在摊位的木板上铺了一层麻布,然后把香干取出来整齐地摆放在布上面,还在摆,就有人来问价了。

“这是豆腐干吧,怎么卖的?”一位穿着富态的大娘提着菜篮子走到摊位前问道。

“对,就是豆腐干,用秘制的调料卤制的,大娘可以尝尝。”看生意上门,李东赶忙回话,并指着一碗专门切小块送人品尝的豆腐干,邀请这位大娘品尝。

“哟,看着色泽不错,那我尝尝。”

李东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牙签,挑了一块送给这位大娘。

“味道还不错,怎么卖的?”大娘尝了一块豆腐干后,问道。

李东了解过这时候的物价,前两年,朝廷就铸造发行了大唐的铜钱,开元通宝,每个重一钱,十文重一两,一贯千文正好重六斤四两。发行新钱同时,废除隋朝五铢钱,取代民间的五诛旧钱。

开元通宝的成色很足,是好钱。但是,一贯铜钱却买不到多少东西,因为天下大乱,大唐也还没平定天下,连年征战,使得农获减少,物品不足,导致物价极高。关中地区就是地少人多,正常年头一般都无法自足,粮食还得靠关东地区输入补充。

现在的一斗米就要四百文,换算到现代的市斤,大概一斤米要四十文钱。

黄豆在唐朝价格比米要便宜,一斤大概要三十文,一斤黄豆差不多能做一斤豆干,李东在来的路上就和张老爹商量好了豆干一斤卖六十文,一斤豆干大概有五块,每块十二文,买五块送一块。

“大娘,豆干卖十二文一块,因为第一次来卖,所以就买五块送一块。”李东回答道。

“还算公道,那给我来五块。”

“好咧,大娘你拿好。”这么快就能开张,李东感到十分开心。

把所有豆腐干都整齐地摆好,张老爹就跟李东说道:“无征,我去肉铺那里看看,预定的肉准备好了没有,你们看着点小花。”

“老爹去吧,我们在这没问题的。”李东回答道。

等张老爹走了,李东就听见小花说道:“哥哥,我看其他摊位的人都在吆喝,我们要不要也吆喝一下呢?”

李东听着就感觉为难了,从来没有卖过东西的自己感觉开不了口。看了一眼帮忙摆摊的黄鼎和黄轩,眼珠一动,“小鼎,小轩,你们也帮忙卖吧,来,喊起来。”

“好的,无征哥,怎么喊?”两个小子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

“就这样喊,香干,香干,好吃的香干,便宜卖只要十二文一块,买五块送一块,先尝后买了。”李东回答道。

刚开始喊的声音还很小,慢慢地就大声喊了起来,小花看着有趣,也加入了吆喝的行列,很快就有顾客被吸引了过来,你五块,我十块的,李东带来的香干就卖光了,换来了一大堆的铜钱。

张老爹这时也回来了,看见李东几人已经把豆干都卖完了,看着豆干换来的一大堆铜钱,感觉十分惊讶。

“都卖光了,走,带你们逛逛集市。”张老爹帮着收拾好行李,说道。

“好呀,走吧。”几人出了街尾摊位区,向街道走去。

街道上显得比街尾摆摊去更加热闹,两边的店铺、酒肆里人流如织,李东和黄鼎、黄轩、小花都东张西望地看着。

这时一位身着紧身窄小款式襦裙,提着一个菜篮子,约莫三十多岁的妇人出现在李东等人的旁边,对着张老爹说道:“大牛哥,你也来集市上了!”

“姑姑!”小花、黄鼎及黄轩马上喊人。

“小花,小鼎、小轩你们也来集市上了,怎么没有去姑姑的店里耍呢?”妇人摸了摸小花的脑袋说道。

“来集市上卖点东西,三娘,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我新收的儿子,叫无征。”张老爹指着李东介绍道,“无征,这是杜姑姑,是咱们张家堡嫁出去的。”

“姑姑好,我是老爹新收的儿子,我叫无征。”李东看着眼前的妇人,眉清目秀,鹅蛋脸,光看面相,李东就觉得这女子很和善。

杜三娘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挺张老爹说眼前这位清秀的男子是他新收的儿子,大吃了一惊,过了一会才回过神来,“无征是吧,走,去店里面吃点东西。”

杜三娘和张老爹一路聊着,往杜三娘的小店走去。

从他们的谈话中,李东知道杜三娘也是张家堡的女子,不过早年嫁到隔壁的陈庄去了。她男人以前也是府兵,前年中原大战时死了,杜三娘就此守了寡,还带着两个女娃儿。张大牛见她们娘三可怜,便经常帮衬一二,杜三娘在集市上开的这家小饭店,本钱也是张大牛出的。

李东看着张老爹和杜三娘聊天的样子,关系显得很近,明显相互都有点意思。郎有情,妾有意,一个是年轻寡妇,一个是半老鳏夫,两个人之间真能成事,李东觉得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