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砌新灶

走出房间,张老爹已经起来了。

“无征,你昨晚几点回来的,都没听见动静?”听见李东走出来,老爹吐掉嘴里的漱口水,问道。

“回来见你们睡了,就没有吵醒你们。”李东回答道。

“粥都熬好了,哪来的米?还熬了这么大一锅!还有篮子里的菜是怎么回事,还有鸡蛋,有几种我都没见过,这大冬天的,哪来的蔬菜?”闻着锅里米粥的香味,老爹问道。

“老爹忘了我会法术了?黄叔和小鼎小轩不是一会儿会过来吗,让他们就在这吃早餐。”李东笑了笑,说道。李东从现代带过来的蔬菜只是一些土豆、茄子、白菜、西红柿等常见的蔬菜,当然还有两斤鸡蛋。

“还能变出大米和蔬菜、鸡蛋出来?”老爹吃惊的说道。

李东神秘地笑了笑,“老爹,我们是不是该去锻炼了!”

“对,走吧。”

来到屋前的空地上,李东和老爹摆开架势,正准备开始锻炼,这时黄武和他他两个儿子,三人每人拿着一杆枪走了过来。看见张老爹和李东,说道:“这俩小子,昨天说好的一起来锻炼,还要我拖他们起床。”

“来了就好,那我们开始吧。”张老爹说道。“小鼎、小轩还有无征,你们先站桩。”

“好的。”黄鼎和黄轩齐口应道。

“老爹,我就不用站桩了,直接练枪吧?”李东却提出异议。

“为什么呢?难道你觉得你站桩基础打好了?”

“不错,我觉得自己已经不用站桩了。”

“哦,你先站一个试试。”老爹不信的道,昨天看李东锻炼是第一次站桩,姿势都不标准,尽管知道李东有些神奇的地方,但是进步也不应该这么快。

“好,老爹看着。”李东暗运体内气息,作马步站桩姿势。

张老爹用力一拍李东的肩膀,发现李东只是微微地晃了一晃,脚步并没有移动,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要知道自己可是练功多年,手上有多大劲自己清楚。就算是一匹马,自己这用力一拍也会倒退几步。

“贤侄,你站桩练了多少年了?这下盘稳固得都差不多跟我有一拼,要知道我可是练了有差不多二十年了。”黄武看着张老爹考验李东,不由吃惊地问道。

李东还没回答,张老爹就说道:“一般般吧,昨天我才教他站桩,今天能达到这种程度还不错。”张老爹显然是在炫耀,一起出征的时候黄武总是把自己两个儿子挂在嘴边,这会也打击打击他。

黄鼎和黄轩两个人则张大了嘴巴,“无征哥哥也没有比我们大多少呀,基础就打得这么好!”

“你两个小子,看看你无征哥哥,还不好不好站着!”黄武对着两个儿子就是一顿训斥,两人马上就怂着脑袋,“无征,来,跟黄叔说说,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也没怎么练就这样了。”

“这世界还真是有天才存在的,听说秦王的四弟玄霸就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可敌,只是可惜英年早逝。”黄武感叹道。

“老爹和黄叔见过他吗?”李东其实也挺好奇,自己一直以为李玄霸只是演绎小说里面编撰的人物,想不到还真有这号人。

“我没见过,不过你老爹应该见过。”黄武说道。

“对,我见过,当年我还是前隋的一名府兵,看见过他与宇文辰都在晋阳功比武,端是十分了得。”老爹回忆道,说着的语气十分感叹。

“好了,无征你基础打好了,今天就跟着我练枪和练拳吧。”四人一番锻炼下来,都出了一身汗。

“你们三儿就在这吃早餐吧,无征早上熬了一大锅粥。”

黄叔正要拒绝,又听张老爹说道:“别多说了,无征煮了你们的份的,再说吃完一会儿还有事要你们帮忙。”

“那好,我们就不客气了!”听见老爹这没说,黄武也没客气,三人走进厨房。

“老爹,我去看小花起来了没有。”在厨房洗了把脸,李东就朝小花的房间走去。

“小花,起来了吗?”来到小花的卧室外,李东敲了敲房门,问道。

“起来了,哥哥,外面太冷了,我在炕上偎着呢!”

“出来吃早饭了。”

“好,就出来。”

带着小花来到厨房。

“阿爹,黄叔,还有小鼎哥哥、小轩哥哥!”看见黄叔一家人,小花连忙打招呼。

“小花起来了,可醒得有点晚了!”黄叔开玩笑的说道。

“小花,走,过去洗脸。”李东舀了一盆洗脸水。

给小花洗完脸,李东和小花就端起盛满粥的碗开始吃了起来,老爹和黄叔,以及黄鼎、黄轩正一人端着一大碗粥蹲在门口呼呼地喝着。清香的米粥熬煮了一大早上,没有配菜也能吃得很香。

“张老大,要帮忙做些什么?”黄武边喝着粥边问道。

“后天办酒席,我打算在屋外砌两眼灶,到时候煮菜方便。还有要去村里借一下桌子、板凳、碗筷等东西。”

“没问题,吃完我们可以先把灶砌起来。张老大这次宴席准备得挺隆重呀!”

“那可不,临近过年了,大家正好也聚一聚,乐呵乐呵。”

几人吃完早餐,黄武让小儿子回去说一声不回家吃饭了,在张老大家吃过了。然后几人就来到屋外,在屋前空地靠近厨房的一角,张老爹准备把灶砌在这里。

“先把地上的积雪清理一下,把地铲的平整一些。”张老爹拿着工具,就开始干了起来。黄武也拿着铲子开始帮忙。

“老爹,我们去挖黄泥,夯土砖了。”李东跟张老爹说了一声,就带着黄鼎来到昨天砌灶挖黄泥的地方。

有了黄武和黄鼎的帮忙,新灶砌得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时辰,就把灶盘起来了。其实砌灶没有啥技术,老爹又懂得灶的结构,几个人干得非常快,还没到中午,就把两眼灶砌好了。黄武还特意从自己家拿来一张大芦席,盖在新砌的灶上,防止下雪打湿了新灶。

“张老大,你家砌这个灶有点古怪呢,有什么说法吗?”砌完灶,黄武显然发现了张老爹砌的这个灶与他家里面的结构不同。

“这是无征提出来砌的节柴灶,这个灶不仅更好烧,还能节省不少柴火。”

“无征你怎么会的?是以前你师父在山里时用的吗?”

“嗯,这灶也是我师父自己打的,确实好用。好烧省柴,还没烟,烧火根本不会灭,能省一半多的柴。”李东倒没有夸张,厨房的灶没改以前,烧开一锅水大约要十五到十八分钟,但改了节柴灶后,烧一锅水只要十二分钟,而且节省一半多的柴火。

“你师父还真是一个能人!”

“其实也就是一法通,百法通,师父研究过格物之学。”李东略显装逼的说道。

“你师父是一个高人呐!”黄武感叹道。“回头我家也能这样改造一下家里的灶吗?嘿嘿,让黄叔也沾沾你这门手艺的方便。”

“没问题,黄叔到时候有不明白的就问我!”李东也没觉得改造一下灶是什么了不起的手艺,能帮上村里的乡亲,李东就觉得很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