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契丹联军

事实证明,我的推断是对的,因为这两年西北边陲不知道怎么了,降水特别丰沛,以至于凉州都出现过暴雪。

今年冬天,疏勒镇毫无疑问地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

疏勒的冬天和山东的冬天不太一样,山东的冬天是Y冷,就是又潮又冷,他这边是干冷,又干又冷。

整个冬天一场雪没有下。

河水结了厚厚的冰,根本没办法使用,居民们只好去用井水。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井打得不够深,过了一个来月,那口井居然干枯了。

要知道,后世的地下水依旧很丰沛,不至于用点水就把井水用枯了,肯定是出现了什么原因。

我和陶任再那口井旁边观察了半天,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根本就不是井水,而是旁边河水的“支流”。

疏勒县境内有三条主要河道,名字分别是克孜勒河、盖孜河和库山河。

这三条河的流量非常大,最小的一条就足以供给疏勒县的居民用水;最靠近城镇的这条河是克孜勒河,他算是三条河中流量相对较小的一条了。

我猜测,这个井水实际上是河水涨潮的时候,通过某一个小孔倒灌进来的;有一种装置形容可能比较直观,那就是连通器。

水位原本和井水持平,但是因为气温的骤然下降,河水的表层已经结成了厚厚的冰,井水的水位瞬间下跌。

才会造成井水枯竭的假象。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立刻安排人手在城镇周围勘探地下水丰沛的区域。

最终在距离内城二百米左右的地方,找到了;我当时完全忘记了了西北角地下水丰沛以及当初夯土城墙塌陷的原因。

古代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我完全没看懂,他们怎么看出来,这边的地下水比较丰沛的。

他们只是用了一个洛阳铲似的装置,把周围实验的地方花成了很多方格;每个方格大概有十米见方,每个方格相隔十米。

他们并不是挨个方格打孔,而是隔一个打一个。

他们的“洛阳铲”并没有多长,甚至没有陌刀长。

但正是凭借了这种工具,腊月二十二日傍晚,已经断水七天的疏勒,成功用上了井水。

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年正月。

我发现这几年正月都不太平。

今年正月,契丹和奚组成了联军,浩浩荡荡地侵袭而来。

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讳临时被任命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户部侍郎裴耀卿为副总管,俩人带领了近十万兵力出兵迎击奚、契丹。

我又一次感慨,只是一味的抵抗而不主动进攻,这正是被拖垮的主要原因。

因为少数民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足足五六个。

契丹、吐蕃、回鹘、突厥、党项等,他们一个个的虽然都臣服于大唐,但是一个个的都不安分。

吐蕃就不用说了,它简直是整个国家的边境上最不安分的存在。

也难怪玄宗会把它立为最大的障碍,一直往安西和巴蜀地区输送兵力。

大唐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地方,应该就是环青藏高原这一圈了。

三月份儿,李讳和裴耀卿和幽州节度使赵含章汇合,然后分道追击对方。

赵含章率领着幽州的兵力从东侧出出击,首先和敌方联军相遇了。

对方看到赵含章之后,立刻掉头就跑。

和赵含章一起的乌承玼一看这个情况,就觉得有些不对头。

因为唐朝这边的兵力要少一些,原本对方占优势,怎么可能会突然之间逃走呢?

他立刻反应了过来,他跟赵含章说:“他们忽然逃走,必定有诈,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以观其变。”

赵含章不信,硬要前去追击。

乌承玼劝说无果,只好带领自己的将士原地等候。

两方势力在白山交战,对方果然设下了埋伏,赵含章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左右副手均战死。

我对赵含章这个人没什么好印象,之前他还是幽州长史的时候,我俩打过一次照面儿。

他这个人是一个特别贪婪的人,生活作风奢靡**。

正常情况下,我作为安西军的代表,过来帮忙支援,就算不说些感激的话,也不应该摆一副臭脸子。

之前就一直就爆出来他贪污军饷数百万钱的消息,但是每次去调查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证据。

这个家伙和朝中的某个大臣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关系,这个大臣一直没有被揪出来是谁,不然他也早就落马了。

而且他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没什么本事,还刚愎自用。

就拿这次硬要追击的事情说吧,乌承玼已经跟他说了,肯定有诈。

但是他不听,非要去找刺激。

结果白白浪费了物资;他带了一万多人马前去追击,几乎被对方全歼。

如果不是乌承玼带领兵将从右侧追击,冲破了他们的防卫线。

他估计会被对方当场杀死。

乌承玼对方右翼造到了重创,倾刻之间,方寸大乱。

李讳带领的主力军正好赶到,他们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

已经掌握了实权的的可突干带领一众手下潜窜进了山谷。

奚族首领一看,大势已去,带领着士兵们前来投降。

李讳派兵把他送到了长安。

玄宗把他封为归义王,充归义州都督,他的族人被安排在了境内。

击败了奚、契丹的联军。

玄宗对这次战役的参战军人论功行赏,信安王李讳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同时命裴耀卿把二十万匹锦绢分赐给立了战功的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分给奚族。

裴耀卿跟他的左右副手说。

我们这次去分发行赏,肯定要路过契丹。他们一向贪婪,这批锦绢从他们境内路过的话,必须得加强防备

我们必须提前前往,日期已经定下了,他们听到风声肯定会来截。

把这些锦绢分成三份儿,分三条路运过去。

他们提前前往,秘密地把这些东西分发完毕后,原路返回。

突厥、室韦果然发兵在周围的必经之路上拦截,但是他们已经发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