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屏障(1)

我们终于来到了山海关。

湛蓝的天空。

巍峨的城门楼。

明代萧显写的“天下第一关”。

两侧的小摊上摆着花花绿绿的纪念品。

脚下,一块块的“补丁”,颜色深浅不一。

护城河里,浑浊的绿色河水。

饭店的一个妇女在护城河里洗托盘,像家庭主妇在厨房的水槽边一样从容自然。

只有一棵老柳树上拴着一匹马,散发着长城一样苍凉的气息,使人联想到,此处曾经是战场——三个半世纪以前的那场恶战,多尔衮联合吴三桂,大战李自成……

也许,这匹马的祖宗,就是袁崇焕的那匹坐骑吧……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直逼北京。

大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当时驻军宁远(今辽宁兴城),负责守卫山海关。

得知皇太极即将进攻北京,他立刻点九千兵马,急行三天,赶在皇太极之前,到达了北京。

广渠门外这一场血战,皇太极还是不能赢。

他爹努尔哈赤一生唯一的一场败仗,就是在关外那个孤城宁远,败给了袁崇焕。

然后,宁锦之战,他皇太极又败给了袁崇焕!

“议战守,自崇焕始。”

袁崇焕,大明最厉害的将领,崇祯朝唯一的好汉,是皇太极南下中原不可逾越的高峰!据说还是文官出身!

既然打不过,就用反间计!

崇祯二年冬的这一天,北京城墙下,袁崇焕被用一个筐子吊了上去。

皇帝不是叫他来说“议军饷“么?怎么把他袁崇焕逮捕入狱,罪名竟是通敌叛国?!

152年之后,还是乾隆帝为他平了反。

世人皆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了山海关,放进了清军。

但是,崇祯帝已死,大明王朝已不复存在,那么,对一个将领来说,降大顺和降清,区别又何在?两边都是他的敌人。

即便大明王朝还在,谁若亲眼看见上司如此忠心耿耿,却落得那个结局,他能不心寒么?

……

天宝15年(公元756年)的潼关,哥舒翰丝毫不想放进安禄山的部下,崔乾佑。

哥舒翰想要守。只要守住就可以。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他只要守住,长安则无虞。

可是杨国忠一次次向玄宗进谗言,于是玄宗一次次催战。

坚守不出,不是贻误战机么?你二十万大军呢,崔乾佑的可都是老弱病残!

出战之前,哥舒翰大哭一场。要战,必败无疑!

结果,“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桃林塞,今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

……

然后,唐玄宗逃去蜀中,“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

夜听雨打梧桐,白日悲伤哭祭,他想不明白——安禄山,朕对你那么好,那么信任你,你怎么会反?

狼子野心,要的是你的皇位,你的帝国呵!

从什么时候起,你就开始犯错误?

当人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的时候,这个错误往往已是连环错误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