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甚合朕意

  第二章 咱上电子学校

  1988年,8月30日早晨六点半,金河县汽车站。

  苏宛如默默地站着。

  什么也无须说,一切都按照她爹的旨意。

  她爹苏赫印旁边,立着一个鲜红的大皮箱。

  苏宛如不去看那崭新的箱子——血一样红,红得太刺眼了,她十分不喜欢。

  她知道,里面是旧被褥,旧床单。

  她倒是很希望她的床单被褥是新的——旧的老像是洗不干净呢。

  (果然,这该死的床单每次都害得她宿舍扣卫生分,因而使她成为全宿舍众矢之的!)

  现在,她穿了一身黑里透红的衣服,她爹亲自设计,专门找人做的呢,竖领,束腰,纽扣开在右侧;皮鞋也是那种颜色,高跟。

  高跟鞋和束腰把她那十六岁的丰满凸显了出来——这使青春期的她感到很窘。

  虽是头一回穿高跟的皮鞋,她已经恨死了高跟鞋。

  她的每一双鞋,除了上体育的,都是高跟的,每天上学放学,她都走得脚趾疼。

  逼我穿高跟鞋,是不是变态啊?——当然,这个词儿她绝对说不出来。

  而且,她恨死了这种黑不黑红不红的颜色——猪肝!压抑死了!

  她的衣服,如果不是猪肝,就是猪血,也就是那种赭红。

  哦,那白色多么纯洁多么清爽,那蓝色多么宁静,那粉红多么娇艳,那黄色多么明亮,那淡紫色多么梦幻,那绿色多么充满希望!

  可那猪肝,那红不红黑不黑算什么呢?

  好吧,紫檀色的家具配上字画,摆在明堂,特典雅,可你叫我穿身上,算什么呢?

  淡蓝、米黄、奶白,全都那么可爱,还有玫红,也行啊,可为什么为什么猪血?!

  如果猪血是那么高贵,为什么古时候的皇帝黄袍加身,为什么不往他身上泼猪血?!

  ………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旁边那男人看了看表,说,

  “嗯,到发车还有二十分钟。”

  然后看见那大红箱子,又道:

  “嗯,新生,开学了。”

  苏赫印讪笑着——“嗨嗨,是。”

  “什么大学?”

  “省电子学校,”她爹接着又补充,“四年的,初中中专。”

  “嗯,小中专儿。”

  那愉快地笑着——人家只不过性情很开朗——人家根本没有笑话你中专的意思啊,毕竟,跟七八年的中专比起来四年的就是小中专啊,可是苏宛如就是觉得心里刺痛。

  完了,这辈子没有高中,没有大学了。

  她想当数学家。

  初中班主任告诉她,当数学家得一级级往上考,读大学,读本科,读研,读博士。

  而她,上完这个四年的中专,就得上班去,当技术员。

  她一想起,她还从来没见过计算机,她就是活八辈子也不会爱上什么机器,可她就得当技术员,跟机器打一辈子交道,那种“完了”的感觉又来了。

  或许,像华罗庚那样自学成为数学家?苏宛如拿不准。

  如果上大学,不学数学而学是中文或者外语,也行啊。

  在初中,她的作文,每周五下午,语文老师都当范文在班里念呢;县里英语竞赛,她得了一等奖呢——一等奖只有两个,她和她前面那男孩。

  每天中午,苏宛如都不休息,而是钻研数学难题。

  每晚,她看名著到十二点,在初三,她甚至还读了《约翰克里斯多夫》。

  中考,她的成绩跃居全县第三名,所有的老师都对她刮目相看!

  在他们眼里,她不做作业,上课不听,迟到早退,不守纪律,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而不是班里规定的提前二十分钟,谁想到她发挥这么好!

  看榜的时候,那个很不喜欢她,在班里屡屡点名批评她的政治老师,也就是校长夫人搂着她,亲切地说:

  “小宛如,你报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多么多么好,要不,那个什么什么学校也行,哎,当药剂师多好……”

  300来分足以读本市的师范了,而她考了467分,所以有很多学校可以选择,即使是外省的也可以。

  可她就是毫无热情,毫不兴奋,毫无中举的欢喜——这些学校好像没有一个是培养数学家或者科学家的。

  她瞅见一个黄山野生动物保护学校,微微动了点儿心——要不,跟大熊猫打交道去?

  填报志愿的时候,她爹兴高采烈,站在她左边,班主任静静地立在她右边。

  班主任说:

  “这个幼儿师范很好,唱歌跳舞弹琴画画的……”

  她爹打断他,说:

  “咱分数这么高,哪能上幼师!咱报这个,省电子学校,计算机专业!多热门!”

  抑郁之中,苏宛如木然地填上了省电子学校。

  班主任没说什么。

  热门是热门。省电子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全省招生100个,每个地区也就是几个吧,县里第一名都不敢报呢……